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隆万盛世是否存在第1139章 文武殊途

第1139章 文武殊途

        “缅王莽应龙大胆,偷袭木邦,现正聚兵围攻孟养,在我大明边境也派出大军,封锁交通。”

        谭纶开口介绍道,“这是云南急报,王凝把消息也发给李成梁,想来大军应该进云南了。”

        魏广德听闻是云南的事儿,当即就松了口气,不过依旧面色严肃说道:“总归是朝廷已经预判到的,有李成梁在那边,还有沐昌祚,想来局势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既然缅王已经如此作为,朝廷还是要质问,让李成梁尽快督导西南兵马参与平叛,尽快结束战事。”

        张居正开口说道,随即扭头看着魏广德道:“记得之前善贷曾有意让南海水师过满次加,从南面威胁缅甸。

        如今局势既然已经按照之前推测在发展,我看还是给俞大猷尽快下令,命他尽快率部先去旧港,待接收张琏余孽后,就带他们西去缅甸建功立业,洗刷身上的罪名。”

        “林凤手下那些降卒也可以一并带去,让他们为朝廷征战。

        总不能做了孽,一个投诚就不再追究了。”

        魏广德接话道,“此时,还是兵部尽快向两部下文吧。”

        这个时候,张居正已经快速看完云南巡抚王凝的急奏,和谭纶说的大差不差。

        看完奏疏,张居正就把它递给魏广德,让他也看看,之后还要票拟交上去的。

        “好,那我马上会部里,让人起草文书。”

        谭纶答应下来,就要往外走。

        他这次又赶回来,就是半道接到兵部急报,所以又匆匆赶回。

        “等等。”

        就在谭纶脚步就要跨出屋子的时候,魏广德忽然又把人叫住。

        “怎么了,善贷?”

        谭纶站住,回头不解的问道。

        “李成梁是左都督,云南还有个巡抚王凝,加上黔国公、云南总兵官沐昌祚还挂着征南大将军印,三个人在云南,谁管谁?”

        魏广德也是突然想起这个事儿,当初策划对缅甸用兵,意图打通大明在西面出海口的时候,只想着用李成梁,却忘记到了地方,还有诸多掣肘的事儿。

        是的,这其实就是上层策划国策时,往往顾忌不到的地方。

        在他们的思路里,下面自然是按照他们的思路来做事,但是却忽视了地方上往往有自己的诉求。

        然后就是,好的政策到了地方执行的时候就走了样,好政策最后却变成恶政,不仅没有收到好效果,反而让局面变得更坏。

        在军事层面,自然就是地方上存在三巨头,谁该管谁的问题,谁最后拍板。

        无疑,正常情况下,云南巡抚王凝的权利是最大的。

        别看他是巡抚,不是总督,按说不该管军事的。

        但是大明的文官还就有这个尿性,试问地方上哪个巡抚不把军头管的服服帖帖的。

        其实,这样的局面,也是朝廷乐见其成的事儿。

        不过到了这里,魏广德更关注的还是军事计划的顺利实施,他本质上也不是个纯粹的文官,自然不会忽略文官压制武将的问题。

        在他的眼里,他追求的是胜利,而不是谁的功劳大。

        “这个......”

        谭纶略微迟疑后才说道:“应该还是以王凝王巡抚的意见为主吧。”

        “要是战事不利,责任又是谁的?”

        魏广德直接追问道。

        “自然是李成梁和沐昌祚。

        他们一个右军都督,一个云南总兵官,若是战事不顺利,自然就是他们的责任。”

        谭纶很自然的开口说道。

        这就是当前大明官场的原则,权利最大的必然是文官,而一旦军事上失利,则板子是打在武将屁股上。

        可以想见,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倒霉的不会是黔国公沐昌祚,而是左都督李成梁。

        谁叫他没什么背景,可不就成了替罪羊。

        可魏广德不是要找替罪羊的,是要实现自己设定的目的。

        指挥权不在李成梁,自然就验不出李成梁的成色来。

        把战事指挥权交给王凝,魏广德自然也是不乐意的。

        于是,魏广德看向张居正,开口说道:“叔大兄,你看,王巡抚适合做这事儿吗?”

        当初魏广德是要把他搬走,不过后来张居正出面保人,所以才他人继续留在云南,等待机会再把人调走。

        一拖就拖到现在,战事将起。

        这个时候临阵换将自然也是不妥,但是云南为官之首的王凝接手指挥权,当然也是不合适的。

        张居正知道魏广德的意思,思索片刻才说道:“王凝只是巡抚,不该插手军事的。

        内阁和兵部联合下文,提醒他恪尽职守,主要带领兵备道保证大军粮草辎重就好,其他的就不要插手了。”

        魏广德闻言,满意的点头笑道:“善贷也认为正该如此。

        李成梁和沐昌祚都是有沙场悍将,对付缅军不说手到擒来,但也是绰绰有余。

        以李成梁为正,主攻,沐昌祚为副将,保证边境安全和运输大军粮草,子理兄意下如何?”

        魏广德是直接推李成梁上台,主持这一次对缅甸的军事行动。

        打赢了,让他封侯拜相,打输了,李家就在大明将门彻底除名。

        谭纶听完魏广德的话算是明白了,这是他又要力推一个军方主将出来。

        之前魏广德推出来的是马芳,因为有嘉靖皇帝的夸赞,所以马芳在边镇的地位得以稳固和提高。

        之后就是俞大猷,再然后是戚继光。

        这两人,谭纶其实也都算是熟悉。

        毕竟在江浙剿倭的时候,谭纶是和他们打过交道的,特别是戚继光,常年在浙江剿倭,他们二人的联系几位紧密,戚继光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还是他的部将。

        也是因为熟悉,才更加看重,到了京城以后,戚继光找到他诉说他在京城的难处,谭纶二话不说就把人带到魏广德面前。

        现在想想,马芳已经是在大同养老,年岁大了,岁月不饶人。

        而俞大猷呢?

        虽然还能蹦跶几年,但架不住年龄也到了。

        很多人或许喜欢霍去病,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战神。

        17岁就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北击匈奴,霍去病率领800铁骑,在漠南直驱百余里,斩杀匈奴2000多人,被封为冠军侯。

        19岁时,霍去病任骠骑将军,再次征讨浑邪王、休屠王两个部落,一共杀敌4万余人,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22岁,再一次率军北进2000多里,歼灭匈奴左贤王部7万多人,一路踏平匈奴圣地狼居胥山,并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从此匈奴逃亡漠北,而漠南再无王庭。

        给人的印象就是,好像武将越年轻越好,因为这样的人有冲劲,敢打敢拼。

        但实际上,朝廷选择将领,正常情况下是绝对不会看这个的。

        选将,一般都是选择中年将领为主,这样的人有经验,一般不会轻易冒进。

        不管是马芳还是俞大猷,亦或者戚继光、李成梁,都是人到中年才开始真正的发迹。

        因为之前的战争经历已经成为经验,让他们可以从容应对不同的战局,做到游刃有余。

        好吧,扯远了。

        相对于马芳和俞大猷,戚继光和李成梁是显得更加年轻一些。

        其实真说起来,俞大猷比马芳还大十岁。

        不过常年在北疆征战,幼年受苦,马芳身体机能下降更多,所以两人在一起显的差不多。

        不管是俞大猷还是马芳,勉强还能再次征战,但剩余时间也是不多了。

        大明朝是到了打造新的南北战神的时候了。

        明显,魏广德是有意把戚继光留在北方,李成梁则去南面,谭纶自然也不会阻止。

        大明地域辽阔,南北差异巨大。

        虽然威胁主要集中在北方,但是别忘了,李成梁是土生土长的的辽东人,即便去了南方,对这边也不会陌生。

        如果需要,是随时可以调回来的。

        谭纶的猜测,其实也是魏广德所想。

        而魏广德之所以选择让李成梁去南方,主要也是因为李成梁的儿子够多,丢两个上山,丢两个下海,反正现在大明对外扩张,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将门虎子,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虽然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是将门出来的孩子,大多带着傲气,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是最适合军旅的。

        再有家族的言传身教,可比其他人上手快。

        魏广德不要李成梁到北面,就是怕没了努尔哈赤,出现其他什么哈赤,所以早早把人换到南方。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在辽东活的还很好,根本就没有被明军说杀,他的祖父和父亲也还建在,这个时候都效忠大明。

        至少现在,努尔哈赤并没有要反对大明的想法。

        因为他的家族,很多地方都仰仗大明。

        魏广德的提议,张居正也不反对,他看出来了,魏广德拿缅甸试刀,要看看这个前辽东总兵官的成色,是否能够放手使用。

        张居正和魏广德太相似了,都是军户出身,自然对武将没有太多成见。

        只要能打仗,能保境安民,他就愿意使用。

        可不像其他文官,面对武将都是鼻孔看人。

        “对了,戚继美不是贵州总兵官吗?兵部也可以下文,让他去缅甸战场试试。”

        魏广德又提议道。

        戚家是军户人家,后世人只知道有个戚继光,但其实他还有个兄弟叫戚继美,沾了戚继光的光,做到贵州总兵官。

        这,或许也是戚继光最终没能封侯的原因,功劳分摊在家族,享受了他的荫泽。

        都是左都督,已经升无可升,可不就只能惠及家人。

        爵位,可不是那么随便给的。

        上面没人帮着说话,基本上就别想获得。

        魏广德提出用戚继美,也是想看看戚家兄弟是不是都有本事。

        以往光芒都被戚继光哪去了,看看他兄弟是个什么成色。

        “好。”

        谭纶无所谓,调个将官而已。

        “就这样吧,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叔大兄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魏广德再想想,觉得没什么需要补充了,于是看向张居正,询问道。

        “我没什么需要强调的,其他都看兵部筹划吧。”

        张居正开口道。

        “那我就先会衙门,到时候公文草拟后就送内阁来。”

        谭纶当即告辞,出了内阁。

        谭纶刚离开,魏广德也起身告辞。

        “大人,户部王尚书到了。”

        就在他出门的时候,就看见门口站着户部王国光。

        魏广德冲他拱拱手,王国光也立即还礼。

        王国光是张居正叫来的,自然是安排月港加税事宜。

        主意虽然是魏广德出的,可他并不想过多搅合在这里面,所以也没有留步,直接回自己值房办公去了。

        不过魏广德不知道,他离开后,王国光知道内阁打算在月港加税,还是按商品价值加收三成税,登时眉头就皱起。

        “怎么,汝观,难道此事很难做吗?”

        看到王国光的反应,张居正开口问道。

        “叔大,你怕是不知道月港赋税分配的比率,若真按此加税,能不能收到暂且不说,但就户部,可没增加多少进项。

        大头,可都进了宫里。”

        王国光其实听到加税,心里就已经算到会增加多少。

        可他蛋疼啊,因为银子不能流进户部。

        “叔大,我看是不是和冯公公那里商量下,改动一下分银子的份子。”

        王国光建议道。

        “当初宫里拿一半,户部和地方分另一半,是善贷为了避免月港开海不会半途夭折才定下的。

        早些年每年不过收税几万两,如果那时候提出来,或许可行。

        可按照现在的税额,怕是宫里不会答应。”

        张居正略感头疼,不过随即又说道:“虽然大笔税银不会流入户部,但是相应的,内廷有了这么一大笔银子的进项,今年户部拨给内廷的银子就可以减少一些。

        多的不说,三、五十万两总是可以的。

        一进一出,算起来户部收益还是会超过百万两银子。”

        张居正则是解释道。

        “话是这么说.....”

        谁都不会嫌银子多,张居正的话有道理,但是王国光还是想再争取下。

        不过,张居正没有给他机会,而是打断他的话道:“我就给你交给底,当初善贷这么划分份子,其实就是因此。

        当时我们内阁几人都是认可的,宫里除开进项,缺口都是户部来补。

        只要内廷的银子多了,户部需要拿银子补的窟窿也就小了。”

        张居正这么说,也是明白的告诉王国光,想要调整月港分税银份子是不可能的,叫他死了这条心。

        “那,也只好如此。”

        话说到这份上,他也无话可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