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隆万盛世小说第832章 921难题

第832章 921难题

        第832章    921难题

        坐落在京城北郊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是成祖朱棣宣布迁都北京后,亲自选择的陵地。

        为选择一块理想的“吉壤”,朱棣从全国各地召聚了一批有名的风水大师,让他们跑遍了北京周围的山峦岗地。

        这些风水大师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忙乎了几个月,最后遴选了五处山陵,绘出图样来让朱棣圈定。

        朱棣又让他最为倚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和大相士袁珙参加意见,多方斟酌,终于把风水大师廖均卿挑选出的黄土山选定为皇陵。

        不过朱棣嫌黄土山名儿不雅,遂亲改其名为天寿山。

        这天寿山的确是一块难得的上乘吉壤,它首尾八十里,是燕山山脉的一个分支,余脉虎踞龙腾,悠远有致。

        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南边却开敞无阻,好像一个大庭院,“院子”尽头,有一对小山把门,左边称为龙山,右边称为虎山。

        天寿山正中就是朱棣的长陵,自朱棣之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一共八个皇帝的陵寝都在这天寿山中。

        而正在修建中的穆宗朱载垕的昭陵,已经是这山中的第九座皇陵了。

        古代陵寝,那都是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工程,地下的地宫是停放皇帝梓宫的地方,而地上也按照皇宫标准修建,周围还会建造一些宫殿,供前来祭祀的人休息。

        在昭陵外的感恩殿,徐爵见到了张居正。

        “咦,这不是徐爵吗?怎么,你被派到这里来当差了?”

        张居正看到人,乐呵呵笑问道。

        “张阁老说笑了。”

        徐爵急忙答话。

        其实下面人通报,说徐爵来此,张居正就知道,这是冯保没理解他的用意,所以派人过来看看,等着他支招。

        “我是奉我家主人之命,来此求见张阁老。”

        徐爵又继续说道。

        “何事?”

        张居正故作不知,随口就问道。

        “京城这两日的情况,张阁老想必也知道了,我家主人被高拱针对,还请阁老赐教一二,我家主人感激不尽。”

        徐爵急忙答道。

        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在别的地方当然可以颐指气使,可是在内阁阁臣面前,还是没有骄傲的资本。

        更何况,这次他出来,就是冯保叫他来请张居正指教的,所以态度也是诚恳。

        “户部的银子,拨出去没有。”

        张居正没有直接回答徐爵的话,而是看似扯起闲篇来。

        户部的银子,自然是指高拱让户部拨给李贵妃的二十万两头面银,摆明了高拱想讨好李贵妃,也就是小皇帝的生母。

        这里面,其实张居正也看到了高拱阳谋的一部分。

        打倒冯保后,或许高拱还真未必没有趁胜追击,继续针对陈太后的意思。

        陈太后倒了,谁最得益?

        那自然就是小皇帝的生母李贵妃了。

        现在朝堂的局面,本该是他这个内阁首辅出来说明情况,洗清陈太后和冯保擅改遗诏的嫌疑才对。

        可是到现在,不管是高拱还是高仪,都没有站出来。

        而这样的情况下,陈太后或者冯保出来解释,其实是不会有人听的。

        而且,阁臣这样的表现,也更容易让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以为,内阁是受到来自宫里的压力,不敢表态。

        “户部的银子,已经拨了。”

        徐爵在锦衣卫,虽然不能干涉朝政,但是对消息确实非常灵通,所以马上就答道。

        “李贵妃应该很满意吧。”

        张居正又笑道。

        “呃”

        徐爵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李贵妃的态度,那当然是开心的,谁手里多了大笔银子会不高兴,而且这还是外朝孝敬的。

        要知道,前年隆庆皇帝撸下去马森,也不过从户部弄到十万两银子给后宫做首饰。

        她是什么也不做,就得了二十万两银子,可比先帝有面子多了。

        “你家主人在裕袛的时候就和李贵妃走的近,应该知道李贵妃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投其所好,才能让他在主子心里地位更高。

        至于陈皇后那里,她的性子,应该不会多说什么,大可放心就是。

        这个话你记住,回去告诉他就好。”

        张居正说道。

        “可是现在外朝百官不断上奏弹劾我家主人,言辞激烈,尽是胡编乱造,恶意抹黑”

        徐爵虽然不知道李贵妃还想要什么,可是他这次来这里,可不是请张居正支招怎么向宫里贵人献媚的,而是面对外朝弹劾该怎么办。

        “那些言官的弹劾,也就那么回事儿,其实不必心里担忧。

        这话伱原封不动告诉你家主人,高拱的坑挖的越深,就越是容易把自己陷进去。

        其实,我离京的时候,已经把招支给他了,让他自己好好想想。

        高拱想一石二鸟,何尝又不是把自己陷入险地。”

        张居正淡然开口说道,“现在,你家主人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讨好两位宫里贵人身上,不能让她们为了一点虚名而面和心不合。

        要斗垮高拱,宫里的态度一定要一致,这样才能不给他丝毫翻盘的机会。”

        说到这里,张居正就闭嘴,不再言语,还微微闭上眼睛。

        徐爵本来还在用心记着张居正的话,没想到云山雾罩一番,他是听明白了,但好像又没明白,就想继续追问,把事儿搞清楚,回去也好复命。

        可是抬头看着张居正,此时虽然正襟危坐,却双眼微眯似假寐般,他就知道张阁老这是不想继续深入谈下去了。

                        徐爵知道这是一个态度,张居正不想继续深聊,他不想在这里面陷得太深,毕竟自家主人虽然和他有联系,但是并没有结盟,还算不得盟友。

        说这么多,支个招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回去还是原话告知冯保,或许他明白张居正话里的意思。

        从张居正这里告辞出来,徐爵一刻也不敢耽搁,直接打马回城,通知冯保。

        近些天的局势危急,徐爵也知道若是找不到应对的法子,自家主人倒霉,他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投靠冯保以后,在朱希孝的锦衣卫里,其实已经没他什么位置了。

        一旦东厂厂公换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这个冯保的旧人怕是就会被清理出东厂,回锦衣卫怕也只能坐冷板凳。

        徐爵可不是甘心如此的人,所以对冯保的事儿是格外上心。

        进城的时间刚好,头天出城,第二天回来也是白天,连夜赶路的效果就是这样,很顺利就进了京城。

        若是在昭陵耽搁一晚上再出发,怕是到京城的时候,四门都已经关闭了,再难进出。

        即便他是锦衣卫的人,没有金牌也是很难进城的,何况开始他也没布置人手接应他入城。

        实在是这次出来太过匆忙,根本就没有多做布置就出了城。

        进了京城,那一切就好说了,当然是去求见冯保。

        虽然肩上担子不轻,可这次冯保却没有在他求见后第一时间就召见他,听说这会儿冯保正陪着小皇帝,所以他只能等着。

        这一等就是差不多一个时辰,天色已经渐暗,要是再见不到人,徐爵也只能先出宫去等着,继续留在宫里也不妥当。

        就在徐爵渐渐感到不耐的时候,冯保终于从宫里出来了。

        见到徐爵没有答话,而是带着他回到自己房里。

        “说说吧,张叔大都说了什么。”

        冯保这两天心情不好,可是见到宫里贵人却要改变自己的心情,装作很好的样子曲意逢迎,也是难受死了。

        得到通报,知道徐爵回来了,虽然他很想第一时间出来见他,问清楚张居正有没有给他支招,但还是耐着性子先把小皇帝服侍好,这才抽空出来。

        “公公,张阁老说”

        亏得徐爵记忆力不错,虽然张居正的话很多他都不甚明白,但还是把他和张居正的对话原原本本都复述了一遍。

        冯保这会儿也有了耐心,在知道张居正却是对徐爵说了许多后,就耐下性子认真倾听。

        这可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了,四九城虽大,却找不到帮他他冯保参详的人,也是有些悲哀。

        这件事儿了以后,还得收拢些读书人,平时舞文弄墨,遇事也能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对策才好。

        “李贵妃最想要的.高拱在给我挖坑,也是在给他自己挖坑.已经给自己支了招”

        仔细听完徐爵的话,冯保嘴里喃喃低语。

        这都是冯保从张居正话里提炼的关键词,说到给自己支招,冯保率先想到前两天收到的那张条子,上面写的什么来着。

        对了,“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

        好像是高拱在内阁说的,可这话除了治他个大不敬之罪还能如何,这还是往大了说,正常就是斥责两句,人道个歉,认个错就完了。

        高拱给我挖坑,也给自己挖坑,那就是说弹劾的奏疏里,也有高拱致命把柄。

        不过张居正提醒他,想办法为李贵妃谋求她最想要的东西,这个冯保倒是明白,不就是太后尊号嘛。

        两宫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皇太后”,或称“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母亲,但不一定是生母。

        按制,皇帝以庶子继位的,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则并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不能称太后,最多只能被尊为皇太妃,但以后却可以扶正为皇太后。

        而皇帝以旁支入继的,以继母为皇太后,且须认继母为嫡母,而生母依然维持原来的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封为太后。

        这其实就是嘉靖朝的大礼议之争的发端,不过最后嘉靖皇帝赢了,但实际上确实不和这个时代的礼法。

        因为嘉靖皇帝不承认他登上皇位是入继,而是承嗣。

        继位皇帝与先帝同辈、甚至是先帝的长辈的,则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亲依然不会封为太后。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两宫太后并存的局面,要追溯到汉哀帝时期。

        汉成帝驾崩,他没有儿子,只能过继了他的侄子刘欣为皇帝,也就是汉哀帝。

        汉哀帝作为皇帝其实是不合格的,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是过继给伯父汉成帝刘骜的,所以汉成帝还在世的皇后赵飞燕就是名义上汉哀帝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嫡母,可是这个时候,汉哀帝的生母定陶王正妃丁氏依然在世。

        在与群臣长时间扯皮后,汉哀帝成了这场名分之争的胜利者,群臣尊奉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王昭君的妹妹)为太皇太后,皇后赵飞燕为太后;汉哀帝的亲祖母傅氏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为帝太后。

        之后就是到唐宣宗前后几位的时期,那时候的太后才叫凌乱,甚至出现三位太后的事儿,因为皇帝更迭太快,皇帝传承多是在兄弟之间传袭,前任给自己生母上太后尊号,后任自然没法取消,于是太后一下子就多起来。

        而最近的,自然是明景帝时期,土木之变让继位的明景帝尊英宗的生母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自己的母亲吴氏的皇太后。

        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历史上的两宫太后往往都是因为皇帝驾崩或者让位造成的,而这次小皇帝朱翊钧登基,出现的问题可是略有不同。

        后世人知道清朝慈禧,也知道所谓的东西二宫,其实追根溯源,源头就来自当下。

        要知道,按制,陈皇后是当然的万历朝皇太后,没人能动的了,可是朱翊钧生母李贵妃则应该是李太妃而不能上太后尊号。

        冯保却是知道,虽然陈皇后和李贵妃没有公开商议过这事儿人,但李贵妃也是想做太后的人。

        毕竟自己儿子上位成了皇帝,她想做太后是理所当然的。

        只要陈皇后病死,她就可以做太后。

        可是现在陈皇后好好的,而且两人关系又好,李贵妃确实有些手足无措。

        给陈皇后和李贵妃请太后尊号?

        冯保明白,这是张居正给他支招,讨好李贵妃的法子,肯定比高拱给人送二十万两银子要好使许多。

        不过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冯保在心里也暗中做了决定,那就是这事儿不管最后成不成,这奏疏他得上,建议得由他来提。

        张居正的提议,其实非常大胆,很不合常理,这也是高拱根本没有往这方面去想的缘故。

        历史上可没有参考的事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