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场内,充作培训车间的房间里,静静地‘躺着’几台机器,李笠看着这些教学用具,想起了数月以来自己的辛勤付出。
他参考后世鱼钩自动生产机原理,做出来的山寨版鱼钩生产装置,几经调试,终于拥有实用价值。
在拔丝机的帮助下,他的作场,每套鱼钩半自动化生产装置(分多个子装置),的产量,目前是每个时辰生产鱼钩(中号)两千枚。
若每日运行四个时辰,每套装置生产鱼钩八千枚,这还只是员工操作不太熟练、良品率相对不高时的成绩。
这样的生产速度,说出去不会有人相信是真的,而李笠也不会说。
等到员工熟练了,人机磨合、机器结构优化完毕,生产速度会更快。
半自动鱼钩生产装置当然是李笠自己设计,然后请木匠制作出木模型,确定能够运行,再拆解。
所有金属部件都请铁匠制模范,再用生铁批量浇铸出各种铸铁件,譬如各种齿轮。
李笠自己再给零件修形,慢慢把机器组装起来,剩下许多零件当备件,目前有三套生产装置投入生产。
这就是他的“创业项目”,从去年开始,经过大半年的准备,终于正式开工,每日生产四个时辰,其余时间,用水轮推动打胶机打鱼鳔胶。
所以,李笠作场的鱼钩生产能力,在铁料充足、拔丝机等机器运转正常、工人不缺员的情况下,目前每日生产鱼钩二万四千枚(不算后续加工及包装)。
不计生产设备、作场等固定资产及先期投入的成本,十枚中号鱼钩,全成本是四文。
店面价,十枚鱼钩卖十二文,“批发价”(一千枚起卖),十枚鱼钩卖八文。
平均每十枚鱼钩,李笠能赚四文,每日生产鱼钩二万四千枚。
那就是日赚九千六百文(按即产即销计),取整,算日盈利九贯(缗)。
每个月生产二十四日,利润二百一十六贯,扣除月息二百贯,李笠能赚一十六贯。
以后,等机器改进和增加、人员熟练度提升、良品率提升,盈利还会更多。
李笠在外‘历险’半年,回来后手里有钱,从黄家借来的四百万钱,纯粹是为了手头流动资金充裕。
作场开始赚钱,这笔债务根本就不算什么。
但这种事,说出去谁信?别人只会觉得难以置信,因为小小鱼钩怎么看怎么都不像能赚大钱的样子。
李笠转到房间里,看着十余名女工包装鱼钩,看着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很满意。
生产鱼钩所用‘固体渗碳’工艺,这个时代已经成熟,只是不叫这个名字而已,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来把关。
作场所用“渗碳剂”,不过是他那一世听来的“鱼钩土法渗碳”所用渗碳剂:
五成木炭(磨成粉),三成木糠,一成为草木灰,剩下一成是常见的酱,这种渗碳剂,可以在渗碳的同时渗氮。
处理后的鱼钩,坚韧耐用。
而油淬、回火,更是这个时代刀具制作中常用的处理工艺,同样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把关。
李笠不是老师傅,他只是根据自己的见识,将其过程“科学化”罢了,算不得发明,只是改进。
譬如,关键工艺的温控靠辅助判断:铜的熔点大概是一千度,铅的熔点大概是三百度。
或者看钢/铁条加热时的火色:呈现暗褐色时温度大概五百多度,呈现暗红色时温度大概是六百度。
李笠走出房间,来到渗碳炉边棚子下,从已经冷却的渗碳箱里拿出一枚铁环,铁环直径不大,如小戒指一般,他看着这铁环,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冷拔丝、淬火、回火、渗碳技术,不该只拿来做鱼钩。
而有了冷拔丝技术,只拿来做鱼钩,那是脑子有问题。
。。。。。。
夜,作场,女工宿舍一楼,办公室里,李笠正听取‘舍管’的汇报,兼做舍管的赵孟娘,按着规章制度,一条条说着。
赵孟娘有管理能力,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表现不错,所以被李笠提拔,到作场来管女工起居,每晚都要查房。
并且看看有谁身体不舒服,次日该请假就请假,该休息就休息。
赵孟娘一直按着李笠的要求,根据李笠定下的规章制度,管理着女工们的起居,数月下来表现出色,李笠对此很满意。
他缺人,所以即便判断赵孟娘极大可能是细作,只要对方有能力,他就敢用,甚至,哪天真忍不住了,把对方“吃”了也无所谓。
几个月观察下来,李笠发现这小娘子素质不错:理解、归纳、表达能力都在水准以上,一些知识,教了就会,还会举一反三。
人看来颇为机灵,模样俊俏,身材也可以,果然是当细作、行“美人计”的好料子。
赵孟娘汇报完毕,李笠点点头:“孟娘做得不错,辛苦了。”
“这是奴婢的职责,应该的。”赵孟娘轻声回答。
“不,职责不一定能做好,毕竟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你就不错,让我很意外呀。”
李笠说着说着,见赵孟娘羞涩的低下头,想到此刻房间里孤男寡女,他干咳一声:“你一个人从早忙到晚,太累了,我给你配个助手,也就是婢女。”
赵孟娘摇摇头:“奴婢能行的,不需要助手...”
“不,你负责管理工作,精力要放在工作上,平日起居,什么浣洗衣物、打扫卫生,就交给助手来做。”
“你,只需要对工作负责,我就需要你这样的左臂右膀。”
听得李笠这么说,赵孟娘用力点头:“奴婢明白,奴婢会好好努力的!”
“很好,不过不要累着自己。”李笠说完,起身向外走,“时候不早了,你早些休息。”
赵孟娘赶紧送李笠出门,看着李笠的背影,她犹豫片刻,开口问:“郎主今晚又要熬夜么?”
她满脸关切,见李笠点点头,赶紧说:“主母反复叮嘱,说不能让郎主经常熬夜的。”
“你就当做看不见嘛。”李笠笑了笑,继续向前走。
他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僮仆告退,随即上了门闩,把窗帘放下,就着昏暗的油灯灯光,打开上锁的柜子,从中拿出一件“防刺服”。
后世所称“防刺服”,在古代就是“锁子甲”、“软甲”,评书里常见的锁子甲在这个时代的名字,叫做“环锁铠”。
所以,李笠从一开始筹建作场,动机就不“纯”,这个作场的产品有两种,明面上是鱼钩,暗地里见不得光的产品,是违禁品——铠甲。
并且是这个时代的高档铠甲:环锁铠。
批量生产鱼钩可以盈利,而铠甲,是乱世之中他最有力的依仗之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