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乱世栋梁小说免费阅读第十五章 错觉

第十五章 错觉

        上午,官邸箭堂,李笠监督儿子李昉练跳绳,进行体育锻炼。

        李昕年近八岁,按照李笠的要求,平日多吃虾(虾壳补钙),多晒太阳(有助于钙质吸收)。

        加上父母身材也高,先天优势加上后天增补,所以个子比同龄人平均身材明显高一些,也壮实些。

        如今小家伙还未到发育的年龄,等到‘抽条’的时候,增高的速度会很明显。

        李笠见儿子认真锻炼,很满意,虽然李昉已经开了蒙,若按主流的做法,该终日读书,争取洗去身上的武人(出身)气息,变得文绉绉起来。

        但李笠认为这没什么用,不是说读书没用,是因为融入士族的努力完全无用,因为在士族看来,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其所处阶层。

        出身微寒的李笠,即便位至徐州牧,爵位彭城郡公,但祖上是渔民、吏户,所以就属于卑贱之人。

        儿子李昉在士族眼中,依旧是卑贱之人,想要挤进他们的圈子,简直是妄想。

        更别说联姻,没有任何士族,愿意把女儿嫁给李笠的儿子李昉,因为在他们眼中,李昉没这个资格取高贵的士族女郎。

        这不是李笠妄自菲薄,自东晋以来,无数事迹证明,士族对于其他阶层的歧视,是真实存在的,延续至今。

        其中,还包括对武人的双重歧视。

        所以,李笠不会因为自己当了州牧、爵位是郡公,就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和士族们平起平坐。

        他不打算做“无用功”,不会试图和士族搞好关系,譬如联姻。

        李笠不认为自己和儿子在所谓高门甲族面前低人一等,儿子将来,不会低声下气去娶任何一个士族女郎。

        纳妾时,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李笠认为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一群皮毛华丽的绵羊,有什么资格歧视浑身伤疤的强壮猛虎?

        做人不能忘本,他能有今天,靠的是军功,跟随在身边的人,也都是微寒武人,他不会背叛自己的出身,不会背叛自己的追随者。

        忘了立身之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既得不到士族的接纳,也得不到武人们的追随。

        儿子将来要继承家业,也不能忘本,不能是无脑莽夫,也不能成为文弱书生。

        所以一定要博学多识、弓马娴熟,妥妥的武德充沛。

        然而,真的能做到么?

        这可是连皇帝都要把皇族融入士族圈的时代啊...

        李笠若有所思,见儿子跳完一组,便递去汗巾:“不错,有进步,休息一下,不能原地站立,慢走。”

        “嗯。”李昉得了阿耶夸赞,心中高兴,来回走动,缓缓气。

        “明日,阿耶带你们去摆摊,换一身布衣,如小贩一般,不会让人认出来的,你想摆什么摊?”

        李昉闻言大喜:“摆食摊,卖凉虾!”

        随后想到了什么,眼神一暗:“娘知道了,会不高兴的。”

        “你们高兴就行嘛,有阿耶在,莫要担心。”李笠笑起来,李昉见有阿耶做主,用力点头:“嗯!”

        堂堂徐州牧、彭城郡公,居然带着儿女们去摆摊,这事情传出去,怕不是成为“梁国之耻”,把朝廷的脸都给丢尽了。

        但李笠不在乎,只要儿女们高兴,知道民间疾苦,就行。

        他读史书时,发现很多昏君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譬如摆摊,所以他琢磨着莫非这些皇帝小时候的天性被压制太久,以至于无人管束之后就放飞自我?

        说来也是,哪怕到了后世,小孩子们邺很喜欢玩“过家家”游戏。

        而他发现儿子李昉、李旿对于摆摊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很感兴趣,所以决定“堵不如疏”,让儿子过过瘾,顺便了解一下民间疾苦。

        这想法刚和黄姈说,黄姈就气得眼眶发红,如今趁着黄姈不在,李笠便决定让儿子如愿。

        他当然知道黄姈的担心,也知道黄姈对自家(包括黄家)的出身很自卑,所以希望儿子们将来能够挤入士族圈子,李家实现阶层的飞跃。

        做父母的,当然希望儿女更上一层楼,少吃苦,此为人之常情。

        哪怕是后世,多少父母给儿女报大量兴趣班,学钢琴,学小提琴,又拼命买学区房,让儿女读名校,不就是为了“阶层跨越”?

        但在这个时代的梁国,绝大部分跨越阶层的努力是没有用的,李笠不会白费力气。

        他认为一个腐朽的圈子,没有挤进去的必要。

        毕竟,南朝的士族若给力,哪轮得到隋国灭陈国、统一中原?

        。。。。。。

        下午,官邸,西堂,李笠听张铤分析时局,说着说着,张铤偏题,说起百余年来,建康城里的一个必然趋势。

        趋势是什么?

        张铤先说一个前提:因为士族们聚居建康、扬州,任官高选多出于此,而士族子弟又不愿意离开扬州到外地为官,于是形成了一个以建康、扬州为范围的“士族京畿圈”。

        圈子,是张铤受李笠影响,学会的一个词。

        无论是谁,都想融入这个“士族京畿圈”,希望自己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趋势:其一,无论谁当皇帝,都要附庸风雅,腆着脸让皇族蜕变为士族,融入“京畿圈”中。

        萧道成建齐时的兰陵萧氏,还算是武力大族,但很快便转化为文学士族,此为一例。

        其二,开国勋贵们,基本上都要褪去身上那层武夫的皮,让世人渐渐忘记自己和子孙的武人出身,争取融入融入“京畿圈”,即融入士族。

        武勋子弟,听得别人问自己能开几石弓,总会说“开不得弓”,生怕被人讥笑自己尚武,出门不骑马代步,以免惹来嘲笑,被人排挤。

        如果做不到“弃武从文”,就无法得到士族的认可,后代远离京畿权力圈,极大概率默默无闻。

        其三,开国皇帝的劲旅,均为外郡武力,作为禁军常驻京畿之后,会渐渐“京畿化”,禁军兵员为三吴子弟取代。

        譬如萧齐引为依仗的两淮豪强武装,国朝高祖的雍镇兵马。

        其四,皇帝任用寒人掌机要(幸臣),从宋明帝开始,这些寒人多来自会稽。

        简而言之,就是朝廷“京畿化”,无论是首领(开国皇帝),还是左臂右膀(开国勋贵),以及禁军(中枢直属军队)构成,都是如此。

        这样的后果,就是朝廷的权力集中在建康、扬州这个“京畿圈”,士族们的庄园,也聚集在这里。

        而朝廷控制能力最强的扬州、三吴地区,民力因为兵役、力役的反复征调,渐渐疲敝。

        导致禁军战斗能力差,编户减少,中枢控制的资源(人力、税收)下降,对地方的压制能力变弱。

        而外地豪族无法挤入京畿权力圈,失去了上升渠道,于是倾向于用非正常手段来“进入中枢”。

        那就是鼓动地方大员造反,自己也好做个从龙之臣。

        而自刘宋以来,宗室出镇的惯例,也让地方豪族能轻易获取造反的名分和代表,加上中枢羸弱,所以地方叛乱的隐患一直存在。

        当初侯景作乱,为何淮南豪强踊跃附逆?

        原因之一,就是想着浑水摸鱼,既然他们在朝廷现有制度下无力高升,那还不如做个开国勋臣。

        “徐州可没有宗室坐镇呐!不适用这说法。”李笠明知故问,张铤例行煽风点火:“不是有君侯坐镇么?”

        “我很好奇,依你所说...”李笠例行岔开话题,“任谁,做了皇帝,到了建康,都得重蹈覆辙,进入死循环。”

        “自己家族京畿化,将领京畿化,军队京畿化,找绍兴师...会稽寒人掌机要,靠着从三吴征上来些许微薄税收维持禁军。”

        “派族人出镇地方,瞪大眼睛,防着地方上哪个野心勃勃之辈冒出来,沿着自己当年走过的路杀向建康...”

        “这一遍又一遍的循环,不就是画地为牢的死循环么?”

        张铤的声音变小:“但是有了鄱阳的铜矿...还有徐州的坛坛罐罐,这就不是问题了嘛。”

        这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李笠看着张铤,笑起来:“怎么,你认为,我该做出选择了?”

        “不,不是现在。”张铤回答,李笠觉得意外:“那?”

        张铤笑起来:“世人对朝廷,尚有错觉,毕竟如今局面一片大好,眼见着中兴在即,谁要是跳出来,岂不是犯了众怒?”

        “幼帝临朝,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兴之气吧。”李笠苦笑着摇摇头。

        数百年来,有哪个幼帝能坐稳位置?

        围绕御座的争夺,必然掀起腥风血雨,甚至山河变色。

        “君侯所言甚是,这件事,但凡脑子清醒的人,都能看出来。”

        “那么?”

        “建康风云变幻,君侯尽管冷眼旁观。”

        一语双关,张铤居然让他“莫要多管闲事”,也就是建康城里的耳目,莫要‘乱动’。

        这让李笠觉得不安:“你想做什么?”

        张铤摇摇头:“下官并未打算做什么,只是希望,该发生的发生罢了。”

        “高祖用了将近五十年,都没能保住的危房,这危房该倒,就让他倒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