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明末钢铁大亨123第350章 盛世危机

第350章 盛世危机

        “土木堡这件事处处透着诡异,我也觉得很多的细节都不可思议。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历史记录被修改、掩饰了太多。以至于经过快两百年的时间早已面目全非。从我个人来看,我还是挺同情英宗的。”张世泽喝了口酒,徐徐说道。

        杨凡点点头,说道:“我查了一下史料,说是英宗朝皇帝和大臣都想振作,把仁宣两朝以来逐步萎缩的国势重新振作起来。英宗在土木堡之前曾经三次北伐,都取得的不错的成果。”

        张世泽点头道:“没错,但这三次北伐都不是他指挥的。英宗是少年天子,八岁即位。正统年间,朱祁镇在正统三年(亦集乃之战)、正统六年(丰州之战)、正统九年(以克列苏之战)所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北伐。”

        “这三次北伐,他分别是十岁、十三岁、十六岁。他当时太小,朝廷实际上是大臣和太皇太后张氏掌握。太皇太后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不断上升。这些战争其实都是三杨打的。”

        杨凡说道:“我听说张太后本人只是听取朝政,但从来不干涉朝政,和文官集团相处的比较好。后来的评价也挺高的。”

        张世泽说道:“如果太皇太后能多活十年,绝对不会有土木堡的惨剧发生。这种规模的惨败,是自古以来,北方胡人从来没有过的胜利。区区三万骑兵,就击溃了二十多万京营。”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huanyuanapp 】

        “正统初年,太皇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我大明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

        “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去世(谥号文敏);正统八年(1443年),太皇太后张氏驾崩(谥号诚孝昭皇后)。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

        杨凡说道:“没了这些人,王振才得势的吧。”

        “是的,当时英宗十九岁了,没有任何人掣肘他了。他开始重用宦官,用来和文官对抗。”张世泽说道。“重新启用太监是宣宗开始的,当时文官的势力就已经让皇帝不安了。”

        “麓川之役也是英宗朝的事情吧,当时南北两个方向都出了问题。”杨凡问道。

        张世泽点了点头,说道:“云南一直在打仗,牵扯了很多的兵力。也先又统一了长城以北,南北都出现了边患。”

        “其实还不止这两处,仁宣时期,宝钞就开始急剧贬值,白银价格狂涨。大量流民进入山区盗采银矿。浙江有叶留宗等银矿矿工聚众造反。福建还有邓茂七造反。广东有黄潇养造反。”

        杨凡点点头,这些情况他是知道的。

        叶留宗那些人都是武装开矿的。大明官府禁止他们盗采银矿。不断的打击他们,这些人不开矿没有生路。最终造成浙江战乱。

        邓茂七这些人是因为地主和官府勾结,多收取几倍的田租,被逼造反。

        而广东的情况也类似。广东官府和豪强勾结,把自耕农强行没收土地,土地交给豪强,强迫农民变成佃农。然后两家分享好处。

        农民自然不肯,纷纷反抗。但是官府和卫所出面镇压。这些被夺了地的农民被打被杀,告状无门。所以纷纷造反。

        广东当时更是乌烟瘴气,豪强公然在庄稼成熟后,抢收农民的庄稼,农民反抗则被杀死。不反抗就要饿死。当时称为“占沙、抢割”

        大明才建立几十年,地方上就已经腐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按说这个时候应该是上升时期才对,可是大明基层腐坏的速度太快了。到了英宗时,已经出现了全国不稳的苗头。

        不仅农民此时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卫所也已经腐朽不堪再用了。卫所的军户,这时候,逃跑的就快有一半了。军官的残酷比地方豪强还厉害。

        朱元章活着的时候,就有一个千户,因为克扣粮饷,导致他的部下饿死了一百多人。

        朱元章暴跳如雷,让剩下的士兵和他对枪。就是双方用长矛对刺,这名千户被对他恨之入骨的士兵,当场捅成了马蜂窝。

        这些造反牵制了大明很多的精力和兵力。

        为了镇压邓茂七,京营先后调走了七万多人。其他各地叛乱也占用了京营的精锐兵力。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土木堡之变前。

        “所以说,英宗去土木堡之前,京营的精锐都被掏空了。这些年,各地按下葫芦浮起瓢。今天调京营,明天调京营。留在京城的京营,已经都是些挑剩下的二流货色。”张世泽解释道。

        因为京营也腐朽了,吃空饷,冒名顶替各种花活儿开始大量出现。此时,定员四十多万的京营,也就一半能打仗,这些人还都调走了。

        明征麓川之役,是明朝朝廷征伐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叛乱的四次战争。

        四次征讨分别发生于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

        明朝经过连年征战,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

        期间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占用了太多的军事资源,导致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而战争失利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云南不稳。

        这些都是宣宗朱瞻基放弃交趾造成的恶果。

        不仅脚趾没了,缅甸也跟着丢了。而且云南也不稳了。

        朱瞻基在辽东放弃奴儿干都司,导致后来女真人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他们做大。后来成化朝不得不派出西厂厂公汪直带大军去犁庭扫穴。

        太祖和成祖打下来的基业,在仁宣两朝基本丧失了优势。把长城以外,云南和广西以南都丢了。乌斯藏基本脱离、青海被蒙古占了,济州岛也被朝鲜赖了去。

        “更要命的是,绰罗斯人强大起来后,仁宣放任他们统一了蒙古。直接造成了北方的边患。也造成了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张世泽叹息着说道。

        “原来如此,土木堡之前,国内四处烽火,南方还有几十万人在作战。京营已经被掏空了,剩下的都是不顶用的废柴。难怪,三万人就击溃了二十多万京营。”杨凡说道。

        “绰罗斯人就是准噶尔人吧。我记得也先他们家都姓绰罗斯,现在的准噶尔部也姓绰罗斯。”杨凡问道。

        “没错,准噶尔人就是也先的后代。不过现在的瓦剌,叫做卫拉特联盟了。盟主已经不是准噶尔人了。”张世泽说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