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明末钢铁大亨免费阅读第1780章 洪承畴一

第1780章 洪承畴一

        延绥县城西大营,被招降的各路乱匪都驻扎在这里。

        这段时间,这些刚刚招安的所谓官兵,可把延绥的百姓祸害苦了。这些人现在虽然穿上了大明官军的红色战袍,但是,他们我行我素,和做贼时的做派一模一样。

        毕竟他们就没有受过训练,也不知道官兵是什么样的。

        吓得延绥县城的百姓,打柴都不敢从西门走,大姑娘小媳妇更是吓得连家门都不敢出。县令下令关闭西门,北门,只留下南门和东门供百姓和商贾出入。

        延绥又称榆林镇,是九边重镇之一。这里设有延绥巡抚一人。受驻地固原的三边总督节制。

        榆林城地势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地形上东高西低,东面全是沙漠。

        北城外则是有五个城堡,居高临下相互声援。

        西面虽然靠水,但冬季早已结冰,然而西面地势开阔,不便隐蔽。

        杨鹤其实对这些无耻混蛋也是不放心的,特地把军营放在西面,便于延绥总督在城门上了望监视他们。

        榆林卫,隶属延绥镇,延绥镇乃是明朝九边重镇。《明史》记载:“榆林卫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饷又最乏。”

        榆林镇边军士兵,粮饷无着,为了吃饭大批投向农民军,是关内战场形势逆转的根本原因。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写道:“早期匪是打不过兵的,但匪在长期的拉锯战中,受到了兵的充分训练。加上兵大量投入匪,渐渐的兵就打不过匪了。”

        洪承畴今年六月升任延绥巡抚。时洪承畴因为临时被杨鹤抓差而立功。

        洪承畴本是一个书生,却自通军事。

        让朝廷没想到的是,明末的进士中出了一大批懂军事的人才。

        从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杨嗣昌、……到洪承畴。

        武将中有真本事的更多,像麻登云、黑云龙、曹文昭、曹变蛟、周遇吉、秦良玉、张凤仪、孙传庭、郑成功……。

        明末真的不缺人才,从水里专家袁应泰、数学和统计学专家张五典、工业学者宋应星、火炮专家孙元化、徐天启,理财专家毕自肃,……。

        各行各业的人才,灿若繁星。

        可惜,皇帝手里有大把的人才,一个都没有用好。一把好牌打的稀烂,搞得满盘皆输。最后,皇帝还不自怨自艾,而是推卸责任给臣下。

        他是明显认赌不服输,死鸭子嘴硬。

        可是这个世界,嘴硬是没用的,心硬才好使。

        崇祯是个嘴硬的,而洪承畴这人,就是个心硬的。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万历丙辰进士。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

        历史很有意思。清朝得天下,有一个福建人保着顺治入关。这个人就是洪承畴。而清朝失天下,有一个福建人保着溥仪出关。这个人叫郑孝胥。他是福建闽侯人。

        洪承畴童年曾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

        洪母这人,深明大义。

        晚年拒绝汉奸洪承畴赡养,和幼子居住在船上,不睬清朝的土地,最终在船上去世。

        他曾把母亲接来帝都,打算床前尽孝。

        洪承畴的母亲素来以刚烈闻名于乡里,洪承畴降清以后,不仅乡里人看不起他,就连天下士人,都视其为耻辱。

        如今他要接母亲进京,乡亲都认为洪母不会答应。谁知洪母接到消息后,立马就收拾细软,准备进京见儿子。

        洪承畴听说母亲答应进京,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一边叫人准备好房间,一边盼着母亲抵达京城。

        当洪母刚刚到达京城,就见儿子已经在城门口迎接,然而洪母一下车,看到这个汉奸儿子,就抡起拐杖,对儿子一顿毒打。

        当时她一边打洪承畴,一边骂道:“为娘都已经七十多岁,没几天活头了,却要因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蒙羞。老身都这个岁数了,你接我来这里做什么,进宫当老妈子吗。我今天不打死你,就对不起天下人。”

        清朝有高级贵妇,入宫服侍太后的制度。

        其实,就是走个过场,陪伴太后吃个饭之类的,是一种荣宠、荣宠的形式。

        洪母答应进京,并不是她认同儿子的汉奸行为,老太太这次来京,就是专程来打骂他这个汉奸不孝子的。老太太把洪承畴打了抱头鼠窜,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带着幼子,扭头回福建去了。

        当时洪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

        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躲在学馆外偷偷听课。

        洪承畴是天资极好之人。他才思敏捷,记忆力极好。别的学生学了几遍都不会,他一听就懂了,就记住了。

        所以,偶尔也帮学生做做他们对不出来的对子。

        这世上本来就是不平等的。

        虽然我们生下来就先天不平等,但我们偏偏要去追寻后天的平等。

        让上等根器的人和下等根器的人,付出和得到完全一样。这种平等,既不实际,也不可能。这也是一种奇怪的想法。

        投胎是门技术活。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粪溷(hun)之中。

        先天的不平等,不仅是投胎的在哪里的问题。

        从个人的资质上说,有的人生而聪明,甚至有的人聪明到不需要读书的地步。

        这种人生而知之。

        因为读书把他读坏了,反倒起了不好的影响了。

        有的人就一生愚笨,天生考不上大学,再怎么努力也没用。越逼他,他越痛苦,还不如放过他算了。

        有些时候,真是不能货比货、人比人啊。

        都说百姓创造了历史,可是读尽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来都是个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传说教员年轻的时候,读书过目不忘。

        不管哪本书,他看一遍后,你可以随便问。正着问,倒着问,随便抽出一段问。都能对答如流。令人震惊不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