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公主在屋里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自己因对公子丹一见倾心,这才主动向公子丹示好,愿以身相许,结为伉俪。而且正阳公主对公子丹格外看重,放弃原先固守条件,不再纠结公子丹只是公子,不是储君的身份,心甘情愿追随这个还在秦国为质的燕国公子。
正阳公主心有怨气,对着身边侍女找茬撒气。一个侍女一看正阳公主要是这样一直撒气,一会也就轮到自己了。这侍女也是有些阅历,早经世事,看到正阳公主一个人在屋内发闷气,想了一下,也就凑了过去。
那侍女对着正阳公主说道,公主平日里也是敢作敢为之人,今日为何只敢在自己屋里生闷气,拿出往日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去把公子丹找来,当面质问一下,问他为何不愿结下这段姻缘。
正阳公主听侍女这般规劝,心想也是,只听王兄嬴政一面之词,自己终归是不了解公子丹是何考量,才不愿与自己结这段姻缘。若是把公子丹叫来,当面一问,亲耳听公子丹说出缘由,自己何去何从,心里也就坦然了。
正阳公主也想着去叫公子丹,可自己毕竟是待字闺中的公主,差人去叫意中人前来,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况且,自己一个秦国公主,并无传召燕国公子丹前来问话的规矩,这可把正阳公主给难住了。侍女见正阳公主顾虑重重,连忙献计道,公主,你先去大王大殿里借机与大王攀谈,稍后一人独自走出大殿,出了大殿,公主只管偷偷对着大殿外近侍大声言说,大王有令,传召质子燕国公子丹前来王宫后花园内等候。
正阳公主一听,这是假传王命,王兄知道会怪罪自己。正阳公主对侍女出的这个主意有些迟疑,这假传王命,可不是开玩笑。
侍女一脸不屑,对着正阳公主就一通言语,这点小事,公主有何心虚。公主虽是假传王命,可也只是把公子丹传至后花园,当面一问公子丹是何心思而已。大王即便知晓,他能把公主如何怪罪。公主这姻缘能否成事,必要有此一问。公主此刻无须顾忌这许多,只管传召公子丹前来就是。
正阳公主被侍女一阵鼓动,心中也是坚定起来,于是立下决心,决意把意中人公子丹叫来一问,当面问询其为何婉拒这门两国联姻,能成与否便是天意。
正阳公主依计而行,果然没多久,公子丹身着燕国礼服,一路小跑来到秦王宫后花园里站定,举目四望,想看看嬴政在哪里。
正阳公主看着公子丹左顾右盼地找寻嬴政身影,也是觉着好笑,然后故作镇定,从一旁假山后走出,对着公子丹说道,公子不用四下找寻王兄了,今日叫公子前来,并非是王兄召见于你。
公子丹一听这女子说,不是嬴政传召自己,心里怒火中烧不已,就准备出言呵斥,可看眼前这个头戴瑕冠,身披锦衣之人,也该是内宫里身份不凡之人,话到嘴边,没敢太过发作。
公子丹克制住心中怒火,对着女子深恭一揖,朗声问道,敢问贵人,方才传召丹前来王宫,却是大王近侍,这近侍奉大王之命,传召丹前来已有多次,为何贵人说此次传召,并非大王。
正阳公主看着公子丹落落大方,英气十足的样子,越看越喜欢,见公子丹一心要问个究竟,自己也就不想再瞒他,正想着从何说起。
一旁侍女也是眼亮之人,看正阳公主面带羞涩,眼中尽是好感,嘴张了半天,不知如何开口,连忙对着公子丹介绍道,公子无需再多猜测,实不相瞒,此次传召公子前来,正是我秦国正阳公主。
侍女说完,用手一指眼前的正阳公主,公子丹这才又把正阳公主细细打量了一番。
公子丹也是有些气恼,这正阳公主真是胆大妄为,竟然敢假传王命,把自己一人叫来王宫,看来嬴政的这个妹妹也是个异类。
正阳公主一心求解公子丹拒婚之因,也就不再客套,对着公子丹直直问道,前几日,王兄召见于你,提及秦燕两国联姻之事,公子言说国内早已定有婚约,无法达成秦燕两国联姻之事。不知公子是确有婚约,还是另有隐情。
公子丹这会看出眼前这正阳公主,正是那日被撞倒侍女,心里一阵愧疚,连忙赔礼道,丹这才认出那日撞倒之人,正是公主,失礼失礼。
公子丹见正阳公主说话直来直去,也就不再绕圈子,直言回道,蒙公主抬爱,意欲与丹结秦燕之好。只是丹乃燕国公子,此次来秦为质,意为与秦国交好,一道对抗赵国。他日燕国若需丹回转,丹必定即刻回转。
公主虽身贵,可若是嫁与丹后,便要与丹生死共进退,一生相随。丹若是回转燕国,公主便也要随丹去往那苦寒之地,公主可否真有想好去留。
公子丹想要用实话实说,来劝说正阳公主放弃秦燕两国联姻之事。可正阳公主再见公子丹,比之上次初见后还要决意,正阳公主与公子丹这次相见,正阳公主已将公子丹视为此生必选之人,非他不嫁。
公子丹对正阳公主不甚了解,想着她乃是秦国公主,大王嬴政之妹,燕国远在秦国千里之外,又是苦寒之地,自己又只是一个燕国公子,并非是燕国储君,正阳公主听完自己的说法,肯定会打消联姻之事。
没曾想,正阳公主听完公子丹所言,心想公子丹原来只是担心自己受不了那远嫁他国之苦,受不了那苦寒之地之苦。公子丹如此贴心为正阳公主所想,让正阳公主心底直泛涟漪,好一个知冷知热之人,正阳公主此刻更是认定自己非公子丹不嫁。
正阳公主说道,公子为正阳思虑良多,让正阳很是感动。公子这些顾虑,正阳心中早有准备,公子无须多虑。正阳若是能与公子联姻,正阳自会借助秦国公主之身,为公子为燕国尽一份力所能及之力。
正阳公主这一坦白之极的表述,让公子丹很是不解,自己方才言语已是将再次婉拒之意,说的已近直白,可这正阳公主怎会还是如此执念,公子丹也是词穷了,不知该如何再劝告正阳公主。
公子丹其实是顾虑正阳公主嫁与自己后,自己与石不当的瞒天过海偷梁换柱之计,能否瞒过正阳公主,一旦被正阳公主识破,告知嬴政,自己可能要在秦国孤老一生。
公子丹此刻没有心思理会正阳公主的儿女情长,并非自己对正阳公主有何偏见,只是正阳公主乃嬴政之妹,为秦为燕皆在两可之间。可对于自己而言,尽快逃离秦地,才是最为紧要之事。
公子丹见正阳公主也是一番情真意切,不好在当面说出不愿联姻之事,只好先绕开话题,想着先哄骗一下正阳公主,待自己回转燕国后,再相机行事。
到那时,正阳公主再言秦燕两国联姻之事,自己就没有现在这般顾虑。
公子丹想把此事推给嬴政,让嬴政去向正阳公主解说,公子丹认定,上次嬴政愿意出头为妹妹正阳公主保媒,未必出于其真心,只是正阳公主催促得紧,才有出面保媒之举,自己当着嬴政婉拒之时,嬴政并未有何异常,反倒是平静如水。
公子丹想到这些,便有意将此事交由嬴政处置,于是对着正阳公主说道,公主,丹如今还是为质之身,公主不妨再去寻大王,看看大王是何打算,若是大王与公主依旧不嫌丹之困境,丹愿与公主结天地之缘。
正阳公主一听公子丹突然吐口,可以与自己结缘,脸上顿起羞红,不知如何接话。一旁侍女拍手说道,公子所想皆是多虑,公主钟意于公子,愿将身家托付,日后定会为公子全力而为,公子这是天大的福气。
公子丹也是奇怪,自己说的意思是让嬴政去决断,这正阳公主言语好像已说服嬴政一样,一国公主的姻缘,怎会由公主个人喜好而成,再是被嬴政宠溺的公主,涉及两个联姻之事,也绝不会意气用事。
公子丹对正阳公主说服嬴政不报希望,自己从各处思虑,嬴政并无将正阳公主嫁与自己的理由,若是一无所图,嬴政又怎会嫁妹。
公子丹和石不当被嬴政传召到王宫大殿,嬴政当着两人的面,说是乐见公子丹与正阳公主结缘,让公子丹早些选定良辰吉日,与正阳公主在咸阳完婚。
赵高穿着中车府令的官服在自家院子里走了十几遍,脸上一直硬憋着那得意之情。
赵高父亲看着赵高身穿官服,想起了赵高当时预知嫪毐会大祸临身,也是心有余悸,感慨道,亏得高儿那时未受眼前之利所诱,决然弃嫪毐而去,当时若有迟疑,只怕此时吾等一家早已在边关兴修长城。
赵高想起那时果断舍弃与嫪毐之交,何等英明。再加上,自己在车马坊里,看破大王借物识人,赵高很是为自己这两番操持得意。
看破大王借物识人之后,嬴政随便找了一个时机,便把车马坊主事中车府令换成了赵高。
赵高从这件事上有所领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要不是自己看过类似的书简,又怎会揣摩到大王借物识人的心思,而能揣摩到大王心思,这中车府令的官服不就从天而降。
赵高当上中车府令,做事更是上心,时不时在车马坊里各处走动,车马坊里大事小情,赵高都是心知肚明。
那日,赵高正在车马坊马棚里与众马头言论马匹,就看见王宫内尉带着十余名近侍,赶着几辆马车来至车马坊院中。
赵高一看是王宫内尉带人前来,赶忙迎了上去,一脸媚笑地招呼道,内尉今日有何事吩咐。
王宫内尉随意瞟了一眼,都没仔细看清赵高,一手指着那几架马车上的书简说道,这些书简,上面的麻绳已朽,已无法翻阅,在大殿内又无处堆放。赵高,吾有言在先,这些书简看着残破,可这都是大王的书简,不能丢弃。你在这车马坊内收拾出一间干净些的屋子,将这些书简先堆放起来,改日叫竹简匠人过来,重新替换掉这些书简上的麻绳,便会拉走。
赵高一听是大王的书简,怪不得是王宫内尉前来交办。赵高赶忙应承下来,对着王宫内尉朗声说道,内尉尽管放心,小吏一定在车马坊里,找一间最是干爽的房间放置大王书简,绝不让大王书简受损。
赵高为防大王书简有失,还特意在那间堆放书简的房门上加了一把锁。赵高还时不时进去看看,查看嬴政的那些个书简,有没有虫蛀发霉。
赵高翻看书简之时,一开始只是查看书简虫蛀发霉,后来也就顺眼看看书简上所写之字。
赵高一开始以为这些书简是大王嬴政的,他不敢随意翻看,他也知道自己一个管马的小吏,是不能随意翻看大王书简的。
日久天长,赵高并未见王宫内尉遣书简匠人前来修复书简。赵高还专为此事前去向王宫内尉报禀。王宫内尉只是敷衍应付几声,知道了,过几日自会有书简匠人前去修复大王书简,你只管把那些书简堆放好便是。
赵高见王宫内尉对那些个大王书简并不上心,自己也就不再那么顾忌。
之后,赵高翻看那些大王书简,看得比原来仔细多了。赵高看那些书简之上,所写之字有端庄有飘逸有内敛有厚重,越看越爱看。
赵高在少年进学之时,曾对书写字体有所要求,自那以后,再无有过用心书写字体之时。
赵高看着书简上那些笔法各异的字体,顿时萌生临摹学习之心,赵高一有时间,便会溜进那间屋子,对着书简,一字一句的临摹书写。
赵高这一字一句临摹书写,初始也是一个字一个字临摹,可一句一句念着写着,遇到几根相连书简,那整策书简所书之事,也就略知一二了。
赵高这才隐约知道这些书简来自何处,这些书简乃是秦国各处奏报大王嬴政的书简。这里有些书简是报禀各地郡县钱粮之事,有些书简是报禀劳役税赋之事,还有报禀乡里乡亲之事。
赵高看完这些个书简,便也知晓了秦国各地大致情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