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千秋华夏剑第五章 远洋归来

第五章 远洋归来

        ??

        这支远洋舰队承载了欧阳轩太多的期望,精心打造了三艘铁甲船,最大一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万吨,最小的也有八千吨。船上都有舰炮,步枪等防御武器。整体的船只相当于后世十九世纪末的铁甲船,是欧阳轩领着科研组近二十年的科研结晶,采用双隔舱设计,推进采用的是经过匠师和学生改进后的大功率蒸汽机。为了这次远洋,欧阳轩光培训船员就用去了十年时光。如今他们安全返回,如何能不兴奋。这只远洋船队的指挥者就是欧阳轩最器重的科研方面的天才张阆,一个聂聘从长安乱坟岗捡来的孤儿。当时只有三岁,刚捡来时已经是奄奄一息,后经欧阳轩全力抢救才幸运的活下来,自小就聪颖过人,喜欢新鲜事物,总是要问个所以然。经过十多年的系统学习,从基础的物理、数学、化学等方面知识的积累,自行研制了很多跨时代的东西,包括真空管,晶体管,半导体器件等等,最重要的是他居然用欧阳轩仅存于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成功制造出了了氧化锌电池,制造了令欧阳轩刮目相看的第一台电话和电报机,还有一个跨时代意义的充电电池。虽然功率很小,还不能广泛应用,但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欧阳轩很是欣慰,如果放到后世他准保能获得诺贝尔奖。欧阳轩也不吝啬奖励给了他夏国唯一一个侯爵的爵位,还有一个娇妻,主父妍。

        此次远航,欧阳轩本不想让他去,这个时代的太平洋,欧阳轩真的没有把握,简单的通过太阳定位,欧阳轩也不敢保证安全。但是他执意要去,在哀求了一年之后,欧阳轩让他和亲兵训练了五年多,才同意。副手也是一名孤儿,名字是欧阳轩给起的,原名赵仲,改名赵洋,水性极好,家乡在东瓯国,因战乱随父母北逃至长安谋生。后来父母双亡,眼看就要饿死之际,聂聘将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带到了侯府,开始做一名杂役,后来又跟着聂聘学了半年的记账。在欧阳轩平七国之乱时又随军做了欧阳轩的仆人。后来入别院和欧阳轩求学,为人比较忠厚,踏实肯干,用心求学。再加上水性较好,欧阳轩将他和水军将军仝渊一起重点培养航海知识和海军作战。通过十多年的培养和实践训练,在航海能力和判断上已远超欧阳轩数个等级。欧阳轩现在觉得自己在单方面的能力已是远不及古人,自己只不过就是一个引领者和环境提供者。

        这次迎接规格之高,历来之最,居然摆驾二百里外的临时铁路站点相迎,为了迎接的隆重,让五千亲兵进行了两天的仪仗训练。夏国上上下下,都知道欧阳轩对这支远洋船队的重视,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但在他们心中欧阳轩重视的,他们都无条件支持,尤其是新生代的将军、官员和匠人。

        等挂着悬挂着四面神兽旗的火车头冒着白烟,隆隆出现在远方时,欧阳轩有些激动。让人将主父妍找来,要她第一时间率领女眷迎接。随着火车进站,欢迎人群开始阵阵欢呼,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远洋船队的意义,但是他们知道夏王重视一定是有道理的就行,至于其他的他们不会去考虑。主父妍领着船员的家眷站在火车将停靠的位置,等待着期盼了五年的亲人回归。

        火车终于在吱嘎声中停了下来,礼仪亲兵列队上前,恭立与门口,随着鼓乐声响起,轻轻的打开车门。车上被晒得黑黝黝的船员们在众人的目光中走下了车厢,与亲人热泪相拥。直到鼓乐声变奏,礼仪亲兵列成九排九列,从人群后面由远及近,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而来。欢迎的人群也自动闪开道路,在走到船员面前时,闪成两排,让出一条通路,后面有亲兵快速抬着红地毯上前,在通路上铺了一条红毯路,直至礼仪台前。仪仗的礼官在前引导船员在庄严的士兵注目下和亲人的欢呼下迈上红毯,在鼓乐声中缓慢走向礼仪台。张阆和赵洋在前领军,虽然衣冠有些破旧,但不失为一种功勋。

        众人行至台上,与欧阳轩面前躬身施礼,张阆先说道:“臣张阆,不辱主公使命。远洋美洲,凯旋而归。按主公图引,得物千万斤,正与辽东港卸船。臣带了些样品,请主公过目”。说着从旁边水手手中取过几个麻布袋子,一一打开摆到欧阳轩面前。对这些东西欧阳轩自是很关心,但更关心的是眼前这些人,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问道:“渤海候,五年中人员可有损伤”。

        “回主公,因主公事先考虑周全,往返途中船只无损,人员多有患病者,幸有药物得以及时医治,五年中无一人伤亡。按主公要求,在美洲西部山中寻得主公图引中的金鸡纳树,提的治虐药物,众人得以完好保全”。欧阳轩这一问,让这些人心里暖和和的,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为何去得五年方还?可知孤等的焦急?”。“回主公,吾等按事先地图沿岸寻索,绘制海流、暗礁图册,耗时半年。主公图册中的南部美洲寻得主公所需橡胶,吾等通过当地土人学习栽培制取橡胶花费五年,得胶近千万斤。另寻得主公图册中的土豆、红薯、辣椒、番茄、玉米、花生、葵花子等植株种粒百万斤,尤以红薯、辣椒、花生为最。回程时按主公要求寻的澳洲土地,并经琼岛和台彭等地,将橡胶种子教由夏国水军种植。此行花费黄金千两,玉石万斤,玻璃器皿十万具,绸缎十万匹。皆用于和土人交往买卖”,赵洋回答道。

        “好好,卿等行事甚得孤心。此次出行者,皆有重赏。爵进三级”。“谢主公”。

        “夏王,为何对这远洋之事如此重视?甚于行军作战?”。刘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自己边上,看着这场面,悠悠说道。

        欧阳轩赶紧起身施礼道:“陛下有所不知,此行可为划时代之意。红薯种植可养千万人口,有橡胶则可得无双利器”。说完转身,让礼仪官继续进行欢迎仪式。近千名船员坐上了六马拉的大红四轮马车,缓缓驶向夏谷城。

        回到城里,又是一番挂花游街,大摆筵席。全城各族百姓、官员尽皆沉浸在欢庆的氛围内,在城市夏王宫门前广场上进行了的千家宴,由夏王出资购买食材,调料,交由各家烹制,然后与广场上大排筵席。以家为单位围坐一桌,开怀畅饮。相互间品尝着各家独特的烹饪技巧,汉人最喜欢的是匈奴人的手抓羊肉和烤全羊,而匈奴人又非常喜欢麻辣鲜香的汉室菜肴。台上欧阳轩一家、诸位跟随欧阳轩一路走来的老人、还有就是不停赞叹盛世欢歌的刘启和薄后。欧阳轩的亲兵临时做起了服务员的工作,穿梭于人群桌椅间,负责端茶送水。掌灯时分,数百个白炽灯同时点亮,广场上亮如白昼,宴至高i潮时,汉人、匈奴人、羌人、肃慎人、鲜卑人、夫余人都拿出了最好的歌舞,与台上演绎。匈奴人的粗犷、羌人的妩媚,肃慎人的莺歌燕舞、夫余人的狂放发挥的淋漓尽致。(这里说明一下,根据韩国博物馆的史书和考古发现,肃慎人和夫余人是现今朝鲜半岛的祖先,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朝鲜半岛原住民见的国。肃慎人和夫余人在三国中期,北匈奴打压,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将汉朝建立的朝鲜政权赶出半岛,形成了高丽族,都城在现今的集安市。朝鲜半岛的土著民在现今的济州岛。在这之前朝鲜半岛都是由夏商遗民建立的政权,用的是汉文。肃慎人和夫余人也是夏商遗民,用的也是汉文。唐朝后期,为了区别自己民族的不同,才用汉字的架构重新创造了文字注音文字,但依然用汉字区别同音字。)

        宴会到黎明时分方才结束,普通百姓可能不知道欧阳轩因何而庆祝,但是国家有高兴的事,他们自然也跟着高兴,就单单一个国名就认同了他们的存在感,同是夏商之民,在汉地被排贬,在夏国却是主体之民,同汉人地位相当,如何不让他们认同,这一点有点类似党项族和鲜卑族。只是为了一次远洋归来的庆祝,后来成了夏谷城一种风俗,一直延续了千年。

        论功行赏这是欧阳轩一贯风格,全部船员和造船工匠都得到了自己的丰厚奖励。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行业的研发积极性。

        随着橡胶等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夏谷诸城,在马凝的安排下,各工厂按照要求开始了新一轮的生产。无论是武器还是民用物资都有了质的飞跃,车轮再也不是硬邦邦的木轮,而是用上了钢骨架的轮胎。自行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橡胶的应用,一些新型的行业悄然诞生。第二批远洋船队十艘万吨货轮和船员在赵洋等老人的带领下在辽东港整装出发,这一次出行带了千名武装到牙齿的军卒和勘探专家,还有欧阳轩划定的黄金产地地图。由于过了种植季节,所带来的种子只能暂时在温室内培养驯化。

        秋季刚过,渤海郡传来消息,大水如期而至,而且很大,由于天官的提醒,马凝采用有经验的农夫的意见,用挖塘泄洪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洪水的泛滥,也为冬季土壤保墒带来了有效的水源。洪水带来的富氧化的淤泥也很好的得到了利用。刘启看着奏报用一种贪婪的目光看着堂中站立的夏国诸臣。不停地对身边的欧阳轩磨叨,“为何汉室不能有此能人?怎么都跑到这塞外荒凉之地为汝效命?天不助我汉室也”。欧阳轩也没理会发神经的刘启,而是接着听司农令汇报。夏国这边自是受灾很轻,轻到可以忽略的地步,但是汉室山东等地,则是一片汪洋,死伤者无数,初步估算约有百万人受灾。汉庭救应不及,饥死者盈十万余,无奈,汉庭君上已下诏移山东之民往河东、天水、北地等郡。历史上汉武帝洪灾移民填塞的情况如期上演,只是原本的朔方郡变成了天水、河东、北地郡。

        刘启听着灾难面前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和结果,脸色越发难看。如果是在汉庭极有可能会发火,但这里是夏国,民不认汉皇,只认夏王。只得忍气吞声,看着人才济济的夏国跳跃式的发展,刘启多的是嫉妒和悔恨。在这里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看到了太多大汉所没有的东西,但以前都曾是大汉的。等朝会散去,刘启郁闷的走在回住处的路上,无意中他居然看到了数名光头穿黄麻袍者,说着一种他听不懂的语言,很是好奇,找来服侍自己的亲兵,询问道:“这些人是何人?”。“回陛下,此为佛道僧人,乃主公与西方天竺国拜求而来,传扬佛法。另主公曾言书请汉地黄老传人传黄老之学,被以未化之民不足传道而拒。现今夏国仅有天竺佛道、墨家、法家再此言传身教,开化民众,教民与礼信文字。主公曾请司马长卿与大学教授诗赋,也因苦寒而作罢”。

        “汝可知为何要请这些道学之士教化民众?”。“主公常言,若人跑得太快了,灵魂会跟不上,从而失了德信。社会之事若发展太速,灵魂若跟不上,则民会失去德信节*。在下尚不能完全解其意。但夏国无论是商贾还是民众、官员皆以佛道为基,德信为根,律法为纲。佛道讲的因果循环之报深入夏国民之根髓”。“哦,速带我去见夏王”。“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