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陈寒返回大明!皇帝亲自迎接!
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初六。
陈寒率领着船队携带一百万两白银还有一百名技术熟练的各工种工匠,以及倭奴打铁家族的二十名子弟,一同踏上了返回大明的航程。
这个消息早一个月就被陈寒通过返航的船只,带回大明。
当消息传到了京城的时候,朱元璋立刻拿着陈寒的信找到了朱标。
内阁。
看着朱标把信给看完,朱元璋长叹一声:“这猴崽子虽然看上去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但其实一直都在惦记着你。
他要在五月份赶回来也是为了你。”
朱标现在的状态相当好。
在内阁分掉了大部分的工作后,朱标再也不需要通宵达旦地批阅奏章。
也不需要因为和自己的父亲政见不合而压力巨大。
现在的朱元璋非常地理解自己的儿子。
也明白自己的那一套已经有点不行了。
更明白如果自己一意孤行的话,将会害死自己最心爱的儿子。
所以朱元璋现在早就不再像之前那样,而是乐意看到大明王朝如今的改变。
特别是陈寒现在改革更是深入人心,朱元璋就更不需要一天到晚的操心。
反倒是自己现在将一部分的权力释放了出去,却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掌控,这是他之前不敢想象的事。
他以前只知道一只手的五个手指一定要握紧了,才能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到现在才知道大人可以如此,想要握住权力就必须要明白该松的时候就要松,要不然这些像极了沙子的权利总得找个缝隙钻出去。
而且正如陈寒说的那样就算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握紧了这把沙子,但是迟早有一天这把沙子得到自己的后辈儿孙的手上,难道他们就一定能够有自己这样的力量,能够一直紧紧握住这把沙子?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前面的几十年朱元璋都没有想明白,直到遇见了陈寒才终于看清楚了一些事实。
而现在他放手了一些权力反倒让下面的人,在自我的约束和竞争之下,只能按照自己制定的大方向走。
这才是真正的掌控。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历史已经改变了,老大,你还活着伱要成为咱大明的皇帝,咱现在很想将这个位置禅让给你。
只是你一直都说还不到火候,咱也不知道你说的火候是啥。”
朱标看着老爷子:“爹,咱不说这个话题。
陈寒要回来这是好事,经过了一年多的沉淀咱们大名现在已经有了底子,他现在想要做什么咱们都可以支持他。
只要他说的是对的,凭借现在他在天下的名声应该没有人敢怎么样,帮他杀人立威这种事情可以做了。
那些该死的人终将要死在这条路上。”
朱元璋看着朱标眼中升腾起来的杀气,心道:谁要是说咱的老大只是一味的仁慈,那他一定是没有挨过刀。
……
洪武二十五年的四月十一。
宁波港口。
此时明黄色旗帜在春风当中猎猎作响。
这是皇家才能用的颜色。
一般人用了的话那叫做僭越,是可以直接砍掉脑袋的罪过。
看到这样的旗帜就知道来的人一定是皇家的人。
一点都没有错,在旗帜下方排成了标准迎接礼仪的,正是锦衣卫里面担任礼仪方阵的那些人。
他们现在被拍到了这里并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展现皇家的威风,而是为了迎接一个重要的人。
重要到很多当了十几年锦衣卫缇骑的将士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即便是亲王进皇城也没有这样的阵仗。
更有甚者这次居然还是皇帝朱元璋亲自来到了宁波港码头。
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一次迎接仪式,普通百姓哪有观看的资格,但是这次是个特例,在宁波港外围居然围了数以万计的老百姓。
只因为他们也听说了这一次迎接的人就是从倭奴回来的平虏侯陈寒。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年轻人只是出山了一年多,但是给大明王朝的改变却足以称得上是翻天覆地。
摊丁入亩这个税务改革制度,给天下多少百姓带来了实际的好处。
更不要说提振商业的那些手段,更是出神入化,将大明王朝整个的精气神都给改变。
甚至有人说陈寒的存在就是星宿下凡,来拯救大明王朝。
百姓们议论纷纷。
“也不知道什么能到?”
“已经两天了,反正我是没看到回来了没?”
“皇帝陛下也在港口等了两天?”
“可不是!”
“我的老天爷,皇帝陛下那是多么的看重侯爷,日理万机的陛下都在港口等了三天了?”
“可不是,侯爷那是什么人物,虽然现在还是一个侯爵,不过按我们这些老百姓的理解来看,就是封一个王爷,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那可不!做了这么多对咱们老百姓有好处的事,让咱们所有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这样的人,当亲王都够了。”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对陈寒的赞美。
同时也从他们的交谈当中得知,原来皇帝早就在宁波港口等候了,甚至都等了两天。
这不怪陈寒不能给出更精确的时间,实在海上面航行现在还不是一个很难准确预估的事情。
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阻挠都可能会耽误时间。
所以等多久都是有可能。
……
接官亭。
朱元璋在春风当中坐着,海风还是有点凉的,但老人家坐得腰板笔挺,一点没有因为年纪大而弯腰。
即便周边的江都郡主一直在劝老爷子要休息,朱元璋却摆摆手:“这猴崽子在海上漂泊了这么久,现在他回家咱要是不来迎接他一下,百官们还不得胡思乱想。”
正如朱元璋说的那样现在不管是浙江布政司的官员都到齐了,甚至连京城的官员都来了不少。
要不是朱标实在是公务繁忙,他也就来了。
不过皇帝亲自来迎接一名官员回朝,这种事情放眼古今也是很罕见的。
即便是打仗回来的将军统帅,皇帝陛下也未必有会亲自前去迎接。
但这一次迎接陈寒却搞的是大张旗鼓从京城出发,一路经由镇江、苏州等地来到了宁波港之后,沿途之上几乎所有的衙门口都驻足停留了一下。
皇帝陛下不仅是借助这一次迎接陈寒归来,大张旗鼓的宣扬改革,更是借着这一次机会大面积的体察一下民间的情况,尤其是改革之后百姓的生活。
朱元璋是一位很喜欢召见乡村里长粮长底层管理者的皇帝。
据说曾经的朱元璋在一天之内召见过几十上百个粮长谈话。
由于朱元璋本身就是来自农村,所以他对于农村的事了如指掌。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很多的兢兢业业的粮长,也能通过这种非科举的方式进入到官场。
从这一想法来看,也是刺激了粮长兢兢业业地干工作。
因为实在很难想象,有朝一日自己身为一个乡村的粮长,居然也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的召见。
并且对答得好的话还能一跃成为身穿官服的官员,达成多少十年寒窗苦读学子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而这一路朱元璋也并不是没有收获。
他在一路之上看到了太多的改革之后的变化。
尤其是一路从官道下来看到沿途的驿站。
真如自己的义子沐英所讲述那样,已经从之前需要朝廷拨钱才能够维持下去的机构,变成了如今诸如客栈一样的功能。
使买卖人和沿途的行脚之人都有了一个寄宿之地,更是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
这一点让朱元璋颇为的兴奋,同时他更加不会知道。
因为他的这个决定,让他的后辈儿孙免除了许多的灾祸。
而在接官亭的不仅仅是朱元璋,还有江都郡主以及陈寒的学生们,也就是朱高炽他们。
当然江都郡主其实是比任何人都想着要见一见自己的夫君。
毕竟已经大半年,虽然自己的夫君曾经许诺过自己,半年一年的必然会回来。
但新婚燕尔两个人,还没有尝试如胶似漆就已分开。
这对新婚夫妻来讲,简直是一种折磨。
尤其是对于江都郡主来讲,有些个不能以与他人言的私密,更是让她期盼着自己的夫君赶紧回来。
不过眼见着自己的皇爷爷在冷风天当中已经吹了两天,可是依旧神采奕奕,江都郡主都有些不忍,“皇爷爷,如今春风依旧料峭,您老人家还是得保重身体。
即便是陈寒回来,他也不希望您因此受凉。”
朱元璋微微一笑,“无妨!”
不过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当中,依旧是看着接官亭外面。
港口虽然繁荣,但是却依旧没有挡得住朱元璋望向宁波港外,“这猴崽子说了会在近日到,咱就等他。
他哪天回来,咱就哪天离开!”
说着他看向了边上的夏元吉:“夏爱卿,你应该知道咱现在这么做的理由。”
夏元吉站前来说道:“陛下,之前微臣不理解您的苦心,现在看到您的做法,微臣心里边实在是有点愧疚。”
“那你倒是说说。”朱元璋还是挺想从聪明人的嘴里边了解到这些人能否理解自己的心思。
夏元吉于是在边上微微弯腰说道,“当初孟礼兄被刺杀,按照陛下您的性格来讲,必然要掀起一番腥风血雨,可是您并没有。
其实您不是不生气,而是很明白,在改革还没有见成效之时,贸然替我等撑腰,会给我等带来致命的下场。
如果改革一旦失败,那便是我等绝无退路之时,届时您将不得不斩杀我等来平息民怨。
即便是改革成功了,可是在那些反对者的眼里边,我们这些人的成果也将会大打折扣。
他们会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我们的能耐。
也并不是我们的策略好,而是因为有陛下在后边替我们撑腰。
替我们将所有的阻挠者都给赶尽杀绝,从而促成了改革成功。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对于改革以及我们这些改革的官员来讲,都是不公正的。
所以陛下您并没有这么做。
您的选择是对的,我等虽然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边又受尽了各种折腾,以及不理解,甚至攻击。
尤其是知年离开大明,前往了倭奴发展那边的殖民区,更是被他们称作为,是去避祸,是怯懦的表现,助长了那些人攻击改革的嚣张气焰。
其实只有少数人知道,知年之所以要去倭奴发展殖民区,正是为了完成改革最重要的一环。
而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今后有了源源不断的白银的输入,就犹如又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大明的躯壳一样。
我们这些改革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即便如此,我们这些人都没有放弃。
就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向这位孟礼兄正名。
虽然之后工程学院接二连三的又有人退学,甚至微臣手底下诸多官员都受到了恐吓信,令他们不得不退出。
这都是那些反对者带给我们的伤害,可是我等坚持住了。
我等能够在这种情况之下,改革成功了,便说明,即便是没有陛下的支持,我等也能成功。
那是因为知年的改革策略是对的。
如今我们成功了,便封住了所有人的口,让他们无话可说,让他们心服口服。
这才是对我等最大的保护。”
朱元璋在听完了夏元吉的这番话之后,终于是露出了笑容。
“希望那猴崽子也能像你一样明白咱的苦心。
不过不打紧,他即便是不明白,今天他要是回来了,他也能看到咱送给他的这份大礼。”
说着他回头看过去在接官亭外边,跪了一大排的人。
人数足足上百,这些人是什么人呢?
这些人就是上次策划刺杀陈寒他们的东南沿海的各大商人。
商人与商人之间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的底层商人对于陈寒非常尊重。
可是某些人,他们被挤占了利益之后,恨不得将陈寒赶尽杀绝。
所以他们联合在一块,共同出资,共同谋划了这一次的谋杀。
他们的确不是京城的那些官员指挥。
可是却是被廉价的棉布重伤的大买卖人。
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是真敢杀人的。
便在此时在,旁边高耸的观察哨之上,匆忙跑下来一队人马。
他们来到了界官亭外跪在地上,大喊:“陛下平虏侯所乘坐的舰队已然开赴至近海。”
朱元璋和夏元吉以及江都郡主一听完这话,当即是站了起来。
他们眺望着远处,虽然现在他们只看到了那弧线一般的海平面。
可是他们相信瞭望塔上面更高一层,用望远镜看到的两三千米之外的景象。
那是陈寒的学生,在陈寒离开之后,依据陈寒做出来的第一批望远镜,又加以改进之后的新型的望远镜。
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晰,即便是用的镜片也是经过了他们改进所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