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三国之银狐赵云第六十四章 古今价值观

第六十四章 古今价值观

        襄阳的天气阴沉沉的,初冬十月,到了午后就下起了小雨。

        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屋檐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众人坐下后互相攀谈,王粲主动问庞统道:“庞统,此次你北上颍川寻访司马德操先生,所获如何?”

        庞统就说道:“德操先生很有学问,我与他探讨了很久,甚至在他住的地方搭建了草庐,常与他交谈,收获非常大,帮我解决了很多学业上的疑惑。”

        “那他对于天下大势怎么看?”

        王粲问道。

        庞统纳闷道:“仲宣先生怎么对天下大势感兴趣了。”

        “我家人都在北方,心中担忧啊。”

        王粲找了借口。

        其实他是真不喜欢荆州,历史上他作了好几首诗,表达了对客居荆州的无奈以及对家乡和北方的向往,所以最近听说刘协回了洛阳,想知道天下会不会太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北方。

        庞统还未说话,沈晨就摇摇头道:“仲宣兄长就别想着回北方了,至少十年之内,北方不会安宁。”

        “可是天子都已经到了许昌。”

        王粲辩解道:“如果天子能够励精图治的话,也许很快就会平定河南,刘使君前几日就上表供奉,也许天子诏令过来,使君大军就会北上帮天子扫清四方不臣。”

        刘表自己就是个不臣,还会去帮刘协?

        沈晨心中冷笑,但这种话肯定不能乱说,便说道:“兄长不会真以为天子有实权吧,曹操此人乃乱世之奸雄,所谓奉迎天子,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当年张仪没有完成的事业,已经被他曹孟德做到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众人互相对视,这个操作其实并不是曹操发明的,而是战国时期的张仪所创。

        《左传》记载,当年张仪向秦惠王建议,从关中出兵洛阳,抓住周天子,再利用周天子的权威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此谓之“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秦惠王另外一个大臣司马错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去劫持周天子容易引起天下诸侯的公愤,必然会被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讨伐,所以没有必要担上这样的恶名,应该先消灭蜀国,占据蜀地强大自身,再图谋整个天下。

        而最终秦惠王选择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伐蜀,攻占了巴蜀之地,后来经过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自此四川有了八百里平原,秦国因此才渐渐强大,等到秦始皇时出兵扫六合,一统寰宇。

        所以张仪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一个失败的计策,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同样的计策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奇效,像如今曹操用起来,就很成功。

        然而王粲却觉得沈晨的话是错的,摇摇头道:“曹操也算是官宦之后,世食汉禄,怎么会如此违背人心呢?难道不怕天下人讨之?”

        “所以这就需要伪装。”

        沈晨说道:“曹操不是打出了奉迎天子的名号吗?可大家想想,天子现在人在许昌,兵马全都被曹操掌控,身边俱是曹操的人,嘴上说着奉迎,实际上就是为了控制天子而已,诸位难道看不出来?”

        “这不过是阿晨你的猜想罢了,至少我没有看到曹操现在正在逼迫天子什么,难道就因为兵马全部被曹操掌控,就说明天子也被掌控了吗?”

        王粲还是持不同意见。

        沈晨想了想就说道:“自然不是,只是如今天子外无强援,内无兵马,手中权势,如何能彰显出来?还不是曹操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这难道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王粲笑道:“当年周公秉承权力,在成王长大后就还政于他。博陆侯在宣帝年幼时掌权,等宣帝成年之后,也将权力交了出来,难道在天子年幼的时候,不应该由大臣辅佐吗?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什么稀奇。”

        汉朝的时候周公和霍光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别看霍光死后家族被灭了,可问题是汉宣帝并不是因为霍光权倾朝野而把他灭族,是因为他老婆和子女不争气,非得搞事才被刘询灭掉。

        包括刘询自己,以及整个两汉时期,所有皇帝对霍光都非常尊敬,汉宣帝做麒麟阁功臣,霍光排名第一。汉成帝、汉平帝时,都对霍光有祭祀和封赏。

        因此当时称赞那些虽然权倾朝野,但却非常贤良的人,都是把周公和霍光放在一起举例。

        当然。

        他们两个人的反义词,基本就是王莽、董卓,后来还得加个曹操。

        沈晨也笑道:“我觉得看待一个人应该论迹不论心,兄长以为曹操是周公霍光,却不知道他是王莽董卓。试问周公和霍光,会屠戮自己治下数十万百姓吗?周公和霍光,会肆意残杀名士而逼反兖州豪强吗?贤良的人内心可能会残暴,但残暴的人,内心一定不会贤良。”

        王粲一时沉默,倒不是被沈晨辩倒,而是考虑到沈晨从徐州过来,可能确实是看了太多惨景,所以才对曹操的看法有失偏颇,就不太想在这个问题上跟沈晨辩论。

        见场上气氛有些尴尬,徐庶就说道:“既是论迹不论心,也应该以后再看看,没必要这么早下定论吧。”

        “难道诸位觉得曹操的暴行还不够说明一切吗?”

        沈晨很是纳闷。

        王粲轻声说道:“人或许会残暴,但也会改变,谁又能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呢?也许当时对于曹操来说,屠戮徐州,也是不得已的吧。”

        徐庶也说道:“是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将来再看便是,这事就不聊了。”

        “那......好吧。”

        沈晨头一次吃瘪,与王粲相处那么久,还是第一次见他这么固执己见。

        他转过头看向别人,却发现包括庞统在内,众人都是一脸平静的表情,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肯定沈晨的意见。

        在这一瞬间,沈晨脑子里想了很多。

        他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人对于赤裸裸的屠杀会选择视而不见。

        脑中思索了很久,忽然想起了王粲曾经写过的那首《七哀诗》,那些描绘乱世景象的词句,句句都是答案。

        沈晨终于明白了原因,一时间有些哀伤,内心深处不由得轻轻叹息了一声。

        原来是这样啊。

        他心想。

        这就是古今价值观的不同。

        当年王粲从长安来荆州,看见一个女子把婴儿丢在草丛里,如此惨状可谓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可王粲呢?

        他的选择是侧头不去看,然后坐着马车心安理得地离开。

        要知道王粲虽然是去荆州避祸的,可并非普通人,他爷爷和太爷爷都是三公,门第显赫,家财万贯。

        这样一个大人物,随便发点善心,给底层女子一点钱财和食物,也许就能把婴儿救下来。

        可他却没有丝毫帮助女子的意图,到了荆州就立即写了一首《七哀诗》忧国忧民。

        就好像后世某个中东国家战乱,某个有钱的公子哥坐着私人飞机,去了那个国家转一圈,看到无数悲惨景象。

        然而这位公子哥却并没有选择出钱出力帮助那些凄惨的百姓,而是拍了很多照片,回头就发朋友圈说:“大家看,这个国家的孩子真可怜。”

        听上去有些讽刺。

        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却并不算什么。

        因为他们是上层人。

        他们只是觉得这样的战乱很苦。

        至于底层百姓水生火热,一句话,关我屁事。

        曹操屠城也是如此。

        后世人出生于和平年代,又曾经耳濡目染,对倭寇的暴行非常愤慨,所以见今观古,认为曹操屠城是不对的,没得洗。

        但对于当时人来说,却认为这并不算什么。

        即便是屠杀了,他们也不会对曹操产生太多的负面看法,顶多是觉得这个人杀戮过重了些。

        甚至就连荀彧这样的谦谦君子,也只是委婉地告诉曹操不要征讨徐州了,并没有对曹操屠杀百姓的事情做太多的评价。

        归根到底,在汉朝士人眼中,底层百姓,连根草都不如。

        唐宋以前权臣无数。

        可唐宋之后呢?出过几个权臣?

        就是因为唐宋以前,朝政都被世家门阀把持。

        没有科举制,底层百姓永无出头之日。

        包括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皇帝和世家豪族之间的斗争,那些顶尖世家豪族,才有资格与皇帝对垒。

        像晋武帝司马炎,也算是开国皇帝了,曾经满怀期待地问群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然后立即被臣子们怼得头皮发麻,说他连汉桓帝汉灵帝都不如,是个无能昏君。

        结果司马炎屁都不敢放。

        这事要是换成清朝试试?早被清朝皇帝拖出去砍了。

        所以这些所谓的名门世家哀叹的其实不是这个乱世,也不是对底层百姓的怜悯。

        而是由于乱世到来,他们世家豪族的权力不在。

        王粲怀念的,是他爷爷和太爷爷当三公时期家族鼎盛的风光。

        他迫切地希望朝廷能够平定叛乱,然后借着祖辈余荫,回到朝廷担任官职,重现家族声望。

        至于底层百姓的疾苦,还是那句话。

        关他屁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