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烽听罢,再看了看店中一干人,笑着问道:“看你们这生意应该不错吧,能养起店中这么多人,……”
汉子苦笑,“生意倒也还行,不过也是逼于无奈,北地兵荒马乱,契丹人、吐谷浑人经常惹是生非,家人留在北地不放心,只能南来,不过老家族人尚多,也不知道日后何去何从啊。”
江烽一直对北地胡人的情况十分关注,除了沙陀、契丹和党项人三大胡人外,塞外杂胡中就以吐谷浑势力独树一帜,保持着相对独立性,而妫州就是吐谷浑的势力范围。
“妫州情况还好吧?现在契丹人和沙陀人应该都更愿意南下才对,就像你刚才说的,契丹人都乐意到幽州蓟州这边来了。”江烽随口问道。
见江烽问及自己家乡,麻脸汉子顿时警觉起来,不敢在信口而说,不过想想这徐州是在也和塞外北地扯不上多少瓜葛,才又顿了顿才道:“吐谷浑人要好一些,沙陀人不待见他们,契丹人看不上他们,他们处境也不算好,夹在两边中间,干啥都得要琢磨一下,只苦了我们这些在北地生活的汉人。”
江烽见再问也多半问不出一个什么来了,他也没指望这么随便出来一走就能摸出来什么机密情报来,那无闻堂就真的可以撤了,他就是随意走走,看看这徐州光景与寿州、庐州那边有何不同。
不得不说这徐州哪怕是遭遇了连年旱灾,但是论城市规模和街面繁华程度,都要远胜于寿州和庐州,其商铺种类,来往的行人商旅,来自四面八方,商品的丰富程度,亦不是寿州、庐州能比。
开门的浴池显然生意不错,接踵而至的客人相互之间打着招呼,闲聊着周邻的事儿,而在一旁的香药铺里传来的香味让浴池似乎也多了几分高贵的气息。
沿街的货郎也早已经摩拳擦掌的开始为自己的生意奔波,桶匠、画匠、卖油郎、挑着草鞋的农夫,操着来自徐州各地的口音,走街窜巷,为着一家人的生计卖力的吆喝。
偶尔会有一两个游走在人群中的乞丐,乘人不备,瞬间化为扒手,而茫然不知的行人还伸长着脖子看着那街面上林林总总的各色商货。
“来碗羊血羹!”看着热气腾腾的大锅,江烽忍不住让正忙得满头大汗的老板给自己来一碗。
“好嘞!一碗羊血羹!”老板的手脚相当麻利,鲜香诱人的羊血羹很快就递到了江烽的面前,江烽也不客气,一边吃着,一边示意自己的亲兵们也可以来一碗,不过亲兵们都把头扭到了一边,这让江烽也是好生无趣。
江烽也知道自己这种临时突发奇想的出门让亲兵们很是紧张。
现在徐州局面虽然稳定下来了,但是这也仅仅是指大局稳定,淮右军进入徐州时间尚短,原来时酆麾下几大军头中的残余势力尚存,尤其是像姚承泰的余孽,在徐州城中仍然存在,而尚云溪也仍然在徐州城中留有自己的伏子,加上兖郓河朔那边在这里潜伏的暗子,以及西面蔡州袁氏渗入进来的细作,所以徐州城目前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
不过越是这样,江烽觉得自己就越是有必要出来亲自看一看,亲身体会一下城内寻常人的生活,亲兵们的担心虽然并非无因,但是江烽并不认为现在还有谁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守株待兔对付自己。
要对付自己,真要想一举得手,潤丹期的高手已经不足以让自己一举毙命了,起码也要凝丹期以上,而放眼周围,凝丹期的高手又有几个?
纵然大梁、南阳、蔡州有,但也是屈指可数的寥寥数人,他们在各自阵营中数一数二的角色,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精力来蹲守自己?这也不现实。
“老板,生意还行吧?”江烽就这样蹲在旁边的矮几旁,和旁边几个短衣敞胸露怀的粗汉一道,喝着羊血羹,一边问道。
“听客官口音像是淮南那边过来的?”老板是个矮壮胖汉,一看就是性子豪爽的人物,咧着大嘴巴笑着道:“怎么说呢?这年头虽说年成不好,但是北面下来的人多了,都涌进咱们徐州城里讨口饭吃,粮价就一下子涨了起来了,好在淮南那边米面倒是不歇停的运上来,勉强压下了价格,要不就不是生意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大家伙儿能不能吃起饭的问题了。”
“这么说,大家日子都还是能够过得去嘛。”江烽随口应了一句。
“嘿嘿,不好说啊,咱们徐州也还过得去,但是也经不起这北边不停歇的下来人啊,这些人逗留在咱们徐州城里,靠赈济维持生活,可这种日子能长久么?”老板也是个明白人,“照理说,熬过一季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该各自返乡了,可看看他们,除了一部分人继续南下讨生活,大部分人因为不适应南边,不愿意南下,就这么赖在咱们徐州,这让我们本地人咋办?”
“北边天时不好,他们也许也是没办法,……”江烽也没想到这徐州老百姓也是这么排外,似乎对北面下来的人很不待见,试探性的问道:“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客官,话不能这么说啊,各有各的活法,北边的确日子不好过,可咱们徐州也不容易啊,这么些年都是跌跌撞撞,饥一顿饱一顿的,他们现在下来,我们徐州哪里养得起这么多闲人?”老板摇头,“咱们徐州这边田土也不算富余,这么多闲人赖在这里,日久必生祸患,看看吧,昨日里那边都乐坊里便闹了起来,打死了好几个人,听说就是因为没事儿关扑耍钱,输红了眼,便动了手脚,起了祸事。咱们这新来的郡公,啥都好,就是心地太慈善了一些,哪有自家都吃不饱,还得要管别人碗里有没有食儿的事情啊。”
对于老板的话,江烽也无言以对。
没错,自己太过于以一种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下意识的角色兖郓沂乃至河朔平卢的灾民下来,自己都该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但是却忽略了本地民众的想法。
这些本地民众,对淮南粮食北运当然是欢迎的,但是对北面的灾民流民南下来分食却是反感和敌视的,而人的劣根性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无限放大,比如像无所事事的流民在能有一口饭吃之后,总会有人在里边滋生各种问题,关扑赌博,打架斗殴,甚至被外部势力所利用,这都难免。
是该好好考虑这些仍然在不断南下的北地流民灾民问题的时候了。
以工代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这也不是长远之计,进一步扩军可以消化部分精壮,但也不足以解决根本。
就目前来说,要么就是让这些流民灾民返回北地,但这显然很难做到,除非自己能一举拿下河朔和平卢,还得要天公作美,即便那样,也还面临着地方士绅对土地方略的对抗。
另外一条路就是就地消化了。
愿意南下的,基本上都南下了,虽然淮南还能容纳一部分,但是许多北地流民其实并不愿意南下,那边湿热的气候让北地人很难适应,甚至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要命的。
就像是岭南道、黔中道这些地方,几乎就是被视为鬼途,也许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气候、时疫、路途遥远,这些都足以让这个时代的人很容易就一病不起。
这并非夸大其词,甚至很多人都把道岭南道和黔中道这些地方仕官都视为发配。
就地消化应该是最好的路径,江烽也考虑过。
事实上解决这些劳动力的问题,唯有工商业,而在徐州当下,就有两条路。
一条就是大规模的开发利国的铁矿,以新式炼铁法来冶炼铁水,扩大铁矿开采和冶炼,生产生铁和精钢,同时在延伸产业链,以生铁和精钢来大规模的生产各式农具、武器甲胄,甚至创新生产出一些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式物件,比如改良马车。
这条路是最适合的,而且也是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劳动力的,唯一的障碍就是目前对新式冶炼法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在进一步摸索,但是也为时不远了。
另一条路就是扩大海州的盐场规模,提升淮盐产量,以供中原和江南。
但这要建立在夺回海州的前提之下。
当然,除了这两条路外,也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辅助性办法,比如兴修水利和修路,淮北的水利设施多年失修了,急需修缮维护,同时随着淮北、淮南的统一到一面旗帜下,那么加大境内的驿道投入建设,也是一条路子。
半天的微服出游,也算是了解了一番境内民众最真实的感受,江烽感觉到总体来说徐州的局面已经趋于稳定,但是仍然有不少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像北地流民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大难题,必须要立即面对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