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好!我理解!”
杨建设点点头,明白过分紧迫会适得其反,让卖主觉得自己非此不可反而会让价钱抬高。
“大妈,那么您家的男主人何时回来呢?”
杨建设进一步询问。
“我家那位在矿上工作,要晚上才回家。”
“哦。”
思考片刻,杨建设继续说到:“等您老伴回来,请转告他,这件东西我至少给五块钱,如果他还觉得不合适,我们可以再商量加价的事。”
“真的五块钱?你、你说的可是真的!”
大妈异常欢喜,
五块钱足够她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这样的价格超出她的想象,让她大为惊喜。
“自然不会骗您,大妈,我先告辞了!”
“可一定要来啊!”
看着杨建设离去的背影,大妈不禁心生懊恼:万一这小伙儿不来了怎么办?
“卖旧货哟!”
“谁卖旧货呀?”
“有需要处理旧货的吗?高价收货!”
杨建设告别了那户人后,又开始了他的收集工作。
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遇到真正的宝贝。
这一天的早上,他收到了许多废旧物品,却连一件古董的影子都没见到。
中午回家吃了一顿便饭,稍事休息后再次出发。
他对那件盐罐子并没有特别担忧被别人先取走,在这个年代里,几乎没人懂得收藏古代文物的价值,即使家人知道了将军罐的历史背景,他相信以更高的价格也能将它买回来。
在这年头,古代的文物既不值钱也没地方卖。
作为这行中独树一帜的人物,他不必过于担心其他竞争者抢夺自己的生意。
下午的大部分时间过去了,直至大约四点钟,杨建设依然未能找到值得收藏的珍贵物品。
尽管遇见了不少铜币,但由于铜币的收藏价值较低,即便在现代最值钱的铜币也不超过几百元一枚,因此吸引力不大。
“卖旧货了…”
“同志,您好!”
一位女士拦下了骑车的杨建设:“废纸箱,多少钱一斤?”
“一厘钱一斤。”
“稍等!”
这位女士迅速返回家中,很快抱来一堆废纸箱。
杨建设过称显示总共重达五斤。
“同志您好,共计五斤,总计五厘钱。”
“好、好、好!”
这位女士接过钱时显得很开心:“同志,你的收购价格和废品站的一样,甚至比他们还公平。
今后如果有废品我会直接来找你。
不过,价格方面可别给我打折。”
“明白!”
杨建设点头表示:“放心好了,只要废品站开价多少,我就付您多少。”
“对了大嫂,您家是否还有些老旧物品?我这儿不仅收废品,也接受老物件。”
女士带着几分疑问问:“什么是老物件呢?”
杨建设说明道:\"民国之前的古物,尤其是清朝时期的物品最为适宜。
我是愿意以高价收购,年代愈早,价格便愈发丰厚。
\"
\"是所有的古物吗?\"妇人好奇地询问。
\"没错。
\" 杨建设确认地说道。
妇女轻点着头,说:\"我想起来,我家存有一个盐罐,据说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老古董。
\"
听到这话,杨建设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方便让我看一下吗?\"
\"没问题,请您随我来!\"妇女热情地带领着杨建设前往厨房。
她从橱柜的架子上取出一只洁白无瑕、绘有二龙嬉戏图样的瓷器瓶,递到杨建设手中。
这只瓷罐保存完好,花纹精细清晰。
杨建设稍一打量,脸上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这显然不是一只简单的盐罐,而是一个珍贵的笔架。
单看色泽,即可断定它应为乾隆朝后期的青花制品。
作为书房中的用品,妇人家的前辈可能不了解其价值所在,竟将其当作盐器使用。
\"这确实是年代久远的宝贝吗?\"妇人好奇地提问。
\"确然如此!\" 杨建设重重点头,随即默默启动了他的专业技能,仔细检查这件物品。
此物未见底部署名,这让鉴别具体时期增添了几分困难。
大多数清朝瓷器上都带有制作者或作坊的信息印记,不过也有不少例外。
有时买家不喜欢签名,认为这会影响作品的美感;甚至于宫内也有一些藏品未曾留下生产者信息。
签名虽非必要条件,但它确实能够增强藏品的收藏与研究价值。
因此,断言未经落款的文物不具备价值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对于此类没有明确年代标志的古玩而言,专家们往往依赖对其风格、工艺等特征的研究来进行准确判断。
经过细致检验后,杨建设发现这应该是一件出自清代嘉庆初期官窑制造的双龙戏珠纹饰青花文房用具。
按照当前市场行情,这件笔筒估值约为35万元人民币。
嘉庆年间即1796年开始,那时的皇帝实际上是已经禅位的前帝乾隆及其继任者嘉庆共同管理国家大事。
这种图案设计巧妙地寓意了当时的双主格局。
虽然在制瓷工艺水平上嘉庆时期不及鼎盛时期的乾隆时代,但它仍然保持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直到19世纪道光年间,因社会动荡及经济衰退,中国瓷器的生产工艺水平才开始逐步衰减。
鉴于上述原因,给出这样的估值也属合理范围内。
“你打算出多少?”
妇人满怀期待地问。
经过短暂考虑,杨建设开口答道:“我可以付给你3块钱。”
\"真的吗?只有3块?\" 妇人大吃一惊,一时有些无法接受。
一个盐罐居然也能卖出三块钱,她感到不可思议,“这……这可是老古董啊!”
“不错,我已经说过老物件非常珍贵,您打算出售吗?”
杨建设补充说。
妇人急忙将罐中的调料倒出,小心翼翼地呈上:“好吧,成交!”
杨建设继续说道:“一个破烂箱子可以卖到5分钱,总共是3块0毛5分,为了便于结算,我们就按3块1毛计价吧。”
说完便从兜里掏出3元1角,双手递给了激动不已的妇女。
正当交易完成之际,周围突然响起了邻居们的惊叹声——“哎呀,翠花阿姨,您这卖了个什么,竟能得那么多的钱呢?”
“是这样的,这位同志收购旧物什,年代愈远价值越大,咱们家这只盐罐卖了整整三块钱!”
翠花满脸骄傲地说出原委。
众人闻讯皆表示羡慕,“什么?!”
“三块,真的是三块!”
“翠花阿姨你这可真是撞了大运啊。”
其中一人兴奋地说:“我也家有个宝贝… …”
旁边的老爷爷则抢道:“同志,听说你收这些?那可得看看我家传下来的珍品!”
说完还特意强调了一下。
听到这些话,杨建设更加跃跃欲试:“好,那就说说您家里有什么?我很感兴趣!”
\"稍安勿躁……\"
那年长者匆忙地奔回家中,很快手捧着一个闪耀的金色小蛙回到门前。
“您瞧,这个家传至我是第七代了。
全是金的,多少买家求购都被我谢绝。”
年长者自豪地解释。
“给我看看!”
杨建设接过了这枚仅有大拇指指节般大小、重约三十克的金色小蛙。
材质确凿无疑地表明它是真金打造。
翻面细察,依稀可见“大唐国库”
四字。
果然好物。
这一刻,杨建设目光灼灼生辉。
在此时期,尽管黄金价值 ,大约每克仅值三两块人民币,但这金质青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物,不应仅以其金值衡量。
他所知,历史上李世民为备文成公主陪嫁特制一批金饰时曾铸此金色小蛙于其中。
假设这确实是原版而非后仿制,其未来市价可能不低于数百万。
对于这一点是否正确,杨建设也无法确定,必须通过专家鉴定才能知晓。
“开始鉴别!”
暗中使用自己的特殊技能后,眼前浮现出信息。
名称:唐代金蟾蜍
制作年代:贞观年间御制
预计拍卖价:1200万元
哇哦。
果真是宝物。
面对眼前的情景,杨建设感慨万分——原来民间竟藏有如此珍奇。
“先生,你看,这个可以值多少钱?其实曾有人愿意出150元来买,我都没有出售。”
老人家诚恳地问道,眼中充满期盼又带有几分犹豫。
\"只给150!\" 杨建设扫了一眼镜架下年迈者的脸庞——显然他在撒谎,毕竟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谁能会花这么多钱去买一块没实际用途的小黄金?
更何况那时一辆新的自行车也只需要几十块而已。
杨建设掂了掂手中轻盈的金蟾,说道:“叔叔啊,即便是真金制品,顶多也不超过三十克,若每斤算三元,你这物件最多也只能换回95元左右吧。”
“啊……”
年长者一时语塞。
实际上,曾有一位买家出价85元,但由于个人原因未能达成交易。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年长者一直懊悔自己的失误决定。
的确,虽然人们常说在稳定时期黄金价值凸显,战乱年代则更多看重古董,但这首先要建立在购买力的基础上。
温饱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谁还能剩下闲钱来投资艺术品?
“那你给个实在价?”
老人急切追问。
杨建设回答:“我给120元。
按市场金价95元加上其历史价值25元计算,算是公允的报价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