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丝路长歌酒第160章 张骞回朝

第160章 张骞回朝

        话说那出使十三年的张骞,在岁月的磨砺与风沙的洗礼下,历经无数艰险,这一年,终于带着满身的疲惫与沉甸甸的故事回到长安。

        那一天张骞与猎骄靡等惜别后,便毅然决然地踏上新征程。出了乌孙就朝着神秘的大宛国前行。路途漫漫,他们穿越荒无人烟的戈壁,翻过森林密布的山岭,脚下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如今的大宛王叫毋寡,此人性格优柔寡断,耳根子极软。早年间,他便听闻东方汉朝那富庶得如同梦幻之地的传闻,心中满是向往,极度渴望能与汉朝通使往来,让大宛也能沾染那繁华的气息。然而,匈奴势力横亘其间,如同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使得他的愿望屡屡受挫,始终未能实现。

        当汉使张骞意外到来时,毋寡的眼中瞬间燃起希望之火,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久旱逢甘霖。

        张骞在贵山城的大宛王宫,向大宛国王毋寡详细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言辞间满是执着与坚定。他讲述着沿途遭遇的种种困境,有狂风肆虐的沙漠绝境,有遭遇盗匪的惊心动魄,还有缺水少食的生死考验。每一个故事都听得毋寡心惊肉跳,又对张骞的勇气钦佩不已。

        末了,张骞言辞恳切地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许下承诺,若日后能顺利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上丰厚的财物,重重酬谢大宛的恩情。

        张骞的这一席话,让毋寡原本就心动的心更是泛起层层向往。恰好边上作陪的一位,是对汉族文化无比向往的贵族昧蔡,也在一旁极力敲边鼓,将汉朝的繁华昌盛、礼仪之邦的风范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

        毋寡听得热血沸腾,当即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他立刻吩咐下去,大摆宴席,热情款待张骞一行,席间珍馐美馔不断,歌舞升平。待众人酒足饭饱后,毋寡精心挑选了经验丰富的向导和精通多国语言的译员,护送张骞等人往西前往康居。康居王得知消息,也极为重视,迅速遣人接力,将他们一路往南送至大月氏刚落脚的大夏。

        可谁能料到,这时候的大月氏人,他们现在占领的这片土地肥沃得流油,物产丰富得超乎想象,各种奇珍异果、金银矿产应有尽有。他们已然沉醉于新国土的安逸之中,而且此地距匈奴和乌孙甚远,外敌寇扰的危险仿若隔世,大大减少。当张骞满怀热忱地向他们提出联合攻击匈奴的建议时,大月氏人却面露犹豫之色,继而摇了摇头。他们顾虑重重,认为汉朝离月氏太过遥远,中间隔着千山万水,路途艰险。倘若联合攻击匈奴时遭遇危险,远水救不了近火,汉朝恐怕难以及时伸出援手相助。

        月氏人一改初衷,对复仇之事再无兴趣,对联盟的态度更是冷淡。

        张骞与忠诚的伙伴堂邑父在月氏逗留了整整一年多,期间,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月氏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拜访了月氏的重臣丘就却,试图说服他让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可任凭他们磨破嘴皮,月氏人的决心依旧如磐石般难以动摇。眼见希望渺茫,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收拾行囊,动身返国。

        归途中,张骞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地理知识与敏锐的洞察力,为避开匈奴的势力范围,果断改变了行军路线。他精心规划,打算走昆仑山北麓的“南道”。过葱岭,到莎车,途径于阗、楼兰,再穿越先零羌人地区,而后归汉。

        这本是一条精心谋划的归途,却不料世事难料,羌人彼时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对匈奴唯命是从。张骞等人刚踏入羌人领地,便再次被匈奴兵俘获,又被无情地扣留了一年多。

        现在长安的皇帝听着面前都张骞云淡风轻说这个事,龙颜沉静如水,但心里将这笔账狠狠记下……

        好在去年,匈奴内部因争夺王位而陷入激烈内乱,伊稚斜和於单两派势力大打出手,斗得你死我活,匈奴上下一片混乱。张骞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绝佳时机,与堂邑父趁乱逃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回长安。

        张骞出发时浩浩荡荡一百多人,怀揣着壮志豪情,誓言要为大汉建功立业。可归来时,却仅剩下自己和堂邑父二人。曾经年富力强的壮小伙,此刻已饱经沧桑,双鬓染霜,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深深的沟壑,每一道皱纹都诉说着这一路的艰辛。

        这一次出使,虽说未能达成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初衷,但它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成功。

        遥想当年,秦始皇北却戎狄,倾举国之力筑起长城,只为护中原安宁,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那广阔无垠的西域,尚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不及,仿若一片未知的神秘之境。而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宛如一把利剑,劈开了混沌,使中国的影响如同一道曙光,直达葱岭以西。自此,西域同内地的联系如同藤蔓般日益紧密,丝丝缠绕;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如春笋破土,建立并逐渐密切起来,此诚之谓“凿空”,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通道。

        张骞这一次出使西域,不仅仅是一次充满艰险的外交旅行,它更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一路上,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详细记录下每一处见闻。他不仅亲自走访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亲眼目睹各国的风土人情、政治格局,还凭借着非凡的交际能力,初步了解到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诸多情况。无论是各国的奇风异俗、独特物产,还是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兵力强弱,他都是不厌其烦地详加记录。

        如今,张骞归来,将其一路的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尽报告。在朝堂之上,他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身毒诸国的位置,描述得精准无误;对各国特产,如数家珍般一一列举;谈及人口、城市、兵力等关键信息,更是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这堪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为详实可靠的记载,是后世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在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得以完整保存。

        张骞出使西域,抗击匈奴不屈不挠,功勋卓着,汉武帝刘彻有感于他的博广瞻望之志,特取“博广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朝堂之上,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汇报,频频点头,极为满意。他深知,这些宝贵信息将为今后大汉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指引方向。于是,又加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同时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赫赫功绩,让朝野皆知,英雄必受厚待。

        当下,西域形势已然风云变幻。在失去河西走廊这一战略要地后,匈奴不得不向西北退却,却仍贼心不死,妄图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西汉继续对抗,妄图卷土重来。张骞审时度势,提出极具战略眼光的“断匈奴右臂”的方案,通过联合西域诸国,特别是乌孙国,共同抗击匈奴,从侧翼入手,彻底瓦解匈奴势力。

        汉武帝听闻此计,深以为然,当即陷入沉思,开始仔细斟酌考虑出使的人选。张骞见状,毫不犹豫,奋勇申请二次出使。他目光坚定,言辞恳切,向汉武帝表明自己的决心与信心:愿再次踏上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为大汉的安定繁荣披荆斩棘。

        元狩四年,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再任张骞为中郎将,委以重任。此次,张骞率领三百多名精心挑选的随员,携带的财物更是惊人,金币丝帛等堆积如山,价值数千巨万,牛羊成群,足有万头之多。这浩浩荡荡的队伍,肩负着重大使命,计划第二次出使西域。

        此行目的明确,其一,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切断匈奴右臂,让其首尾不能相顾;其二,宣扬大汉国威,凭借大汉的强盛实力与深厚文化底蕴,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忠心耿耿的外臣,共同抵御匈奴,开疆拓土。

        出使前,张骞凭借着上次出使的见闻与敏锐的洞察力,向皇帝进言:西南有通路可到达西域。原来,之前张骞在大夏的时候,曾留意到当地有邛竹杖和蜀布售卖,颇为奇特。经询问,该国人告知是从身毒买来的。

        这身毒,乃是天竺二字之转音。张骞好奇心起,多方查探得知,身毒在大夏东南,当地风俗与大夏有几分相似,尤为独特的是,那里的人民喜好乘象出战,威风凛凛,且国濒大川,水资源丰富。张骞凭借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大胆的推理,大夏距离中国万二千里,猜测身毒又在大夏东南数千里,而此处有蜀物输入,想必一定离蜀地不远。当下,他向皇帝建言:如今咱们若要出使大夏,北行必然经过匈奴领地,危险重重,不如从蜀西进,较为妥当便捷,应当不至于遭遇意外阻碍,可保一路顺遂。

        武帝听后,眼前一亮,欣然依议,当即下令,派遣唐蒙持节赶赴蜀地,至犍为郡,分遣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四路大军并出,分别一出駹,一出莋,一出邛,一出僰,全方位探访道路,力求打通这条西南通途,为大汉的外交与商贸开辟新航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