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魏东晓潘雨第5章 一罚十

第5章 一罚十

        豆腐开包的时候是最开心的一刻,白嫩嫩热腾腾的豆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孩子个个急不可耐,狼吞虎咽地吃着母亲划开的豆腐。母亲尽管知道过年豆腐不阔绰,但是,她还希望在做豆腐的时候能让我们吃够满足,还想方设法变换着花样让我们多吃点。我们吃足吃腻后一边打着饱嗝,一边跑到雪地里跳跳蹦蹦。

        我们今天还吃豆腐,但已领受不到当年吃豆腐的温馨,更吃不到曾经原汁原味的豆腐。走远的是时光,变化的感受和感觉,不变还是豆腐,剩余的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记忆和怀念,现在我才懂得为什么人总喜欢看古物的缘由了。

        走过了人生一大半的路程,酸甜苦辣都品尝过。有人问我,吃什么最香?我说是“麻籽豆腐”。你不信,那是你没有吃过,吃过的人都说是天下第一香。

        麻籽豆腐,就是用麻籽做出来的一种食品。它的形状不是像用大豆做出来的豆腐四四方方的,因其和大豆加工的豆腐一样,是利用植物蛋白质能够凝固的特点做成的,所以被称为“麻籽豆腐”。

        麻籽是一种植物的果实。这种植物叫大麻,又称火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古老的种植植物。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看见大麻的身影。大麻都种在地头上,一个原因是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牲畜和家禽对它特别敏感,一般牲畜不会吃它,尤其小鸭、小鹅还很怕它,就连给小鸭、小鹅挖的野菜也要远离麻籽地,要是不小心,挖到了麻籽地的野菜给小鸭、小鹅吃了,小鸭小鹅就容易中毒,进而“抽风”而死。

        所以,人们就在地头上种麻籽,防止牲畜祸害庄稼。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麻的纤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大麻的皮扒下来,可以用来纺麻绳子,生产队拴牲口和妇女们用于纳鞋底的麻绳,就是用这大麻的纤维纺的麻绳。大麻雌雄区别非常明显的,雄株开“晃花”不结籽,也被叫做“花麻”,比雌株成熟的早一点。雌株结籽,其籽就是做麻籽豆腐的原材料。

        我从小对麻籽就相当熟悉了。童年在地头地脑上玩耍,经常钻大麻地里藏猫猫。

        大了一点,在学校读书,冬天学校没有钱买煤取暖,就分配学生到地里薅麻茬烧炉子。我们那时候放学后,必须去地里拔麻茬,第二天再背到八里地之外的学校去“交任务”。地头地脑的地都是犁不到的死地,硬实得很,薅麻茬子经常拔“秃遛”了,坐“腚蹲”,蹲得小屁股老疼了。中学毕业回乡参加劳动,头一年秋天我就“沤”过麻,(把割下的麻泡在水泡子里,把大麻的皮泡开,容易扒麻),随后就扒麻,也参加了生产队打麻绳子的劳动。

        最令我一辈子难忘的是我回乡劳动第一次割谷子。割谷子是农村最累的活,连老庄稼人都打怵,真难为了从没有割过地的我。谷子长的壮,没有力气根本割不下来,割快的人,第一个“放个子”,割慢的人,只好往最高的垛上码。到了晚上收工,别人回家吃完晚饭了,我还没有割到地头。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终于到了地头了,我差一点昏过去,多亏扶住了一棵大麻杆没有倒了下去,眼泪漱漱地掉了下来:天啊?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了吗?第二天,生产队长老范头可能看我不是庄稼人的料,特殊照顾了我,让我一个人去地头地脑割大麻籽。那个年代,对于我来说,这种待遇太优厚了。

        社员们也看我老实巴交的,也没有人和我攀比的。一个秋天,我天天与大麻打交道,大麻成为了我交流语言的对象了。我把它割下来,“捋捋掛掛”让它躺在地头上,看天上的白云,望高飞的鸟儿……

        说这么多了,大家可能馋麻籽豆腐了吧?我现在告诉你怎么个做法。麻籽豆腐的土作法不复杂,首先将麻籽放入盆内,挑出杂物后洗净。然后用温水浸泡一下,捞出后控水,用石磨上磨成泥糊,将磨好的泥糊状的麻籽加水用细纱布过滤,去掉麻籽外皮。将过滤后的麻籽汁放入锅中,用文火慢慢熬,待麻籽汁呈水豆腐形时就可以出锅了。这就是麻籽豆腐。可以现做现吃,也可以盛出锅后,放在一个盆里备用以后吃。

        麻籽豆腐一般都是炖大白菜吃。将切好的白菜在锅里加入豆油爆炒一下,把麻籽豆腐舀几饭勺放在锅中,再用文火炖开锅。当掀开锅盖,在大门外就能闻到香味了,那种香味很特别,别说吃,闻就欲醉欲仙了。这个时候,盛上一碗小米饭,外家一盘小葱蘸酱,品味热热乎乎飘着油花的麻籽豆腐,巴嗒巴嗒嘴,真比吃香格里拉的水煮鱼都香。在这里,我可要告诉你,麻籽豆腐千万不可因为好吃而多吃,吃多了,容易“麻”住你,让你昏昏欲睡的。可能它太美了吧!

        别看我在农村呆很多年,到现在为止就吃过一、二次麻籽豆腐,香得我现在还想品尝。

        世界的事就是怪:——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好吃不常来啊。

        早上八点钟,我们几个人就搭伴坐车去逛豆腐节。车到坦坪镇,就看见公路两边插着一杆杆红红绿绿的彩旗,还有横贯公路上空热情洋溢的红绸宣传条幅,让人还未到凌云便已感受到凌云豆腐节的热闹气氛。及至西车村,路上的车辆多的排成了两条长龙,在交警的指挥下艰难地移动着,还没有人走的快呢。我们只好弃车,在车流间穿梭而行。

        好在节令已到白露,秋意清爽,天公作美,前两天还下着雨,今儿天已放晴,但厚厚的云层还在天上流连忘返,好似也要一睹豆腐节的盛况。几个人说说笑笑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凌云村头。一座拱形彩门装扮的这个小村落分外壮观,两侧的对联龙飞凤舞,气势磅礴:“品位豆腐文化,做客山水人家。”寥寥数语道出了凌云人的热情厚道,写出了凌云人的千年文化韵味,更表达了凌云人打造豆腐品牌的信心与决心。

        整修一新的街道上,来自周边乡镇的村民,以及慕名来自北京、广西等省区及县内外嘉宾游客数万人络绎不绝,到处洋溢着欢笑声、赞叹声。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转过一个弯儿,便踏上了凌云桥。

        凌云桥是一座多孔石拱桥,四架连环大拱如飘逸稳健的七彩虹,横跨200多米的春陵河面。桥墩上相接的大拱肩上对称的排列着高低不等的七个小拱,既减轻桥身的重量,又显得美观大方,在雨季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起到泄洪分流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精巧,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站在桥上,春陵河的风姿一览无余:宽阔的河面上,碧波荡漾,激起一圈一圈的涟漪。两岸怪石嶙峋,簇长着茂密的毛竹从,间或生长着低矮的柳树。由于地形复杂,人们活动相对较少,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植被,这种凌云独特的地貌结构,真可谓是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之处啊!

        三三两两穿梭在碧波里的竹筏,是中青旅投资策划的凌云豆腐节的一个靓点———“竹筏漂流”。据说,竹筏又称竹排,用竹材捆扎而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水上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竹筏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日益兴起,不少旅游公司都把“竹筏漂流”作为水上旅游观光项目进行投资开发,深受各地游客的欢迎,广西桂林漓江、海南万泉河等地的竹筏漂流,都是游客选择竹筏漂流的不二之选。所以此次凌云豆腐文化艺术节上,“竹筏漂流”就替代了上两届专业性相对来说比较强的“龙舟竞渡”,让人们在更加优雅舒适的竹筏上欣赏春陵河的旖旎风光。

        不远处的河面上,正好驶来一艘竹筏,竹筏上的游客穿着橘黄色的救生衣,坐在平稳的竹筏上,看河水在脚下向后移动。竹筏过后划开的水波,惊起一群觅食的野鸭,扑棱棱的振翅高飞;还有那躲在窈窕的柳荫下撒网的渔翁,随着轻轻摇晃的小船,在悠然的享受着这份清凉与惬意……更有那对岸光滑的石壁上篆刻的鲜红的大字:“山水桂林豆腐凌云”,此情此景堪比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真真一点儿也不逊色。

        走过凌云桥,就进入了凌云古村落,依山而建的民居,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这里是嘉禾古建筑群保护区。电视连续剧《樱桃正红》剧组正入驻凌云村,准备在此拍摄外景,借着摄像机的镜头,历史悠久的凌云古村落将以韵味无穷的魅力展现在更多人们的眼里。

        豆腐一条街是一条古香古色的小巷,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我却要说“豆腐香也不怕巷子深哦。在绵延弯曲的小巷里行走观光,两旁的方砖筒瓦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好像穿越在厚重的历史里。闻着诱人的豆腐清香,才真正感受到“走遍四水和三湘,最是嘉禾美食难忘”,这话说的一点不假呀。

        说起凌云豆腐,得名源于一个传说———神农过川,上岸下憩,清风入怀。闻男女嬉,及迂,神农云:“地秀兮,人善兮。单欠一物,此物乃豆种,名曰黄豆,以此地之灵,种豆必丰。授尔一机,曰豆腐。汤焖炸煨,撩而不拔,童叟皆宜,此乃豆腐凌云也。”后人记之,是有凌云村之名。

        无论传说是否靠谱,但凌云豆腐好吃确实出了名,堪称嘉禾名菜一绝。豆腐能始终保持细腻白皙,煮而不烂。“外表八十岁,里面十八岁”说的是凌云豆腐表皮金黄如八十老太的皱纹,内心细嫩如十八少女的肌肤。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