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有名声,招来惹祸根。
马上元宵节了,三婶婆家的小客厅坐满了清贫人家的孩子。上课好几天了,名声也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其他私塾先生耳朵里,成了爆炸新闻,让他们坐立不安。
古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树大招风,杨柳给穷苦人家的孩子教书,少不了惹来眼红的人,他们在背后大议论:“这不明摆着抢饭吃,争生意吗?如此下去还了得?”
中午时,就有一个身穿长彬,五十多岁的高个人,气急败坏,恼怒地上门大骂:“你一个外乡佬,敢带儿女来省城开学堂,你们有什么资格教孩子?
你是明摆着文化高吗?既然文化高,就抬出‘文房四宝’比高低。可不能浑水摸鱼,捞足了金拍拍手溜走,这不误人子弟吗?那我今天要考考你,你的珠算怎样?你的文笔怎样?倘若心虚,无脸挑战,就给我滚出去!这个地盘不是你乡巴佬带两件破衣服想来就来,想踩就踩的地方。你不要仗势着宁家三婶婆做靠山。三婶婆也是我们这条街的本地人,你若是来这边靠港湾,避风雨,犯王法逃难的,就把书本收起来,把黑板卸下来,哪里来哪里去!”
他临走时丢下一句狠话:“如果你不敢比低高,我就去衙门告你的状。”
这话表面听过去很霸道,很无理取闹。但细品分析是有实质性道理的。你有本事办学堂,就一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如果没文化你就滚蛋,左邻右舍听了这人这般说,也感觉有道理,不管是学生抓一把米来,还是液下夹一棵白菜进门,也等于交学费了,你收学费,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就不是一般的木屋子,而是变成“门馆”了。
不管你是误打误撞,还是无意触碰了这个教育行业,就有那么一小撮人,对你刁难,对你挑衅,说一些上纲上线的话,让你无法反驳。
常言道,有多大的出名,就有多大的威胁。
说了半天还是梳理一下什么叫私塾吧!
古代孩子上学,就读的是“私塾”,而私塾里的老师,就叫私塾先生,也叫“塾师”。
那么古代私塾先生如何选拔学生,他们教书的报酬又如何呢?他们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这一职业。
私塾分类:
我们所说的“私塾先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当地私塾学校教课的老师。当然这里的“私塾”,也有自己开办的,也有当地有钱人家办的学校,然后请老师给一个家族及当地人传道授业。
当然也有钱人家及达官贵人直接请私塾先生到家里授课,这就是所谓“私人家教”。之所以叫私塾先生,主要塾师在自己家里,或者借助家族的祠堂、庙宇,或者租房等场所对儿童进行施教,因此私塾也叫“门馆”或者“家塾”。这类情况就是古代所说的“村塾”、“族塾”,就是一个村及邻村经过协商后自愿开办的学校,然后推荐当地一位有名望的举人为“学董”,聘请教师设馆开课。费用按田亩摊派。
通过史料记载,看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在家设馆。富贵人家在家聘请有学问的人在家教自己的孩子及家族亲友的孩子,因此也叫“坐馆”或者“教馆”。
二是私家专用。即有钱人家请的教师,只给自己家的孩子上课,不招收亲友及家族的人。
生活待遇:
那么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如何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资待遇。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构成部分很多,并不像现在以工资形式发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修金”,也就是说付给老师等值的实物。
二是膳食,也就是吃饭,由有钱人家或者合办的私塾,要免费供给老师饮食。
三是红包及礼物,逢年过节时,无论是有钱人家请的老师,还是村里私塾的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老师红包或者礼物。而自己开办私塾的老师,他们的钱主要靠招收的学生交的学费。老师招收学生开班时,孩子们入学前要填写一张“关书”,也就相当于入学志愿书。关书上写明修金数量,以及分次交付的时间。而且私塾老师会特别注明自己收取的学费中的“节庚包”,“节庚包”就是所谓的红包。
有的私塾先生在一地开办学校久了,而且有名望了,也会替学生家里做事,比如替他们写信、写契据、写状子,以及红白喜事需要的文书等,私塾先生都会参与其中,也能从中获取一定收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