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我要做皇帝女主角是谁第两百五十五节 艰难的抉择

第两百五十五节 艰难的抉择

        堂邑候陈午小心的将刘彻请到上首的主座。

        刘彻推脱了一下,最后还是坐了下来。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刘彻除了在天子、皇后和太后面前需要矫情之外,其他任何地方,他都有足够的资格和底气居于上首。

        陈阿娇见到刘彻坐了下来,立即就蹦蹦跳跳的跑到刘彻身边,爬到他怀里腻歪了起来。

        刘彻自然也是满脸关爱,宠溺的抱着陈阿娇。

        此情此景,让刘嫖看在眼中,心中原本的一些担忧不翼而飞。

        于是,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

        三天之后,刘彻终于能脱下孝服了。

        汉代皇室的守孝期没有后世礼教兴旺后那么变态。

        按照先帝太宗皇帝规定的制度。

        天子去世,皇子皇孙也只需要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

        刘彻为母丧戴孝十五日,本身就已经是超规格了。

        只是,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人敢议论。

        但是,假如想要超越十五日的孝期……

        那就是逾越了!

        除却孝服后,刘彻穿上太子冕服,然后,在王道的引导下,坐上少府新拨来的太子车驾,浩浩荡荡,趁着晨间的晨曦,朝着未央宫而去。

        按照制度,他这个太子,每五天必须按时入宫给天子和太后请安。

        其他时间,则由太子仆代替问安。

        今天是刘彻初次以太子身份,入宫问安。

        所以,一切仪式都尽量隆重。

        少府调来的十三位洗马,在前头打着仪仗旗牌开路。中间,数十名骑兵骑着清一色的高头大马,太子车驾居住,其后跟着卫兵和宦官侍女。

        如今,刘彻的太子*,初步具备了一个雏形的系统。

        像是三四百石左右的洗马与舍人都已经配备完好。

        加上从宫里调来的宦官和侍女,以及刘彻本来的班底,整个太子*的血液循环系统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能够开始以刘彻这个太子的意志行事。

        当然,仅仅这样,远远还不是一个正常汉室太子的完全形态。

        汉室的储君,在正常情况下,三臣九缭各司其职,底下各种文武官吏三四百之多,还拥有一个完整编制的太子卫队。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太子与天下豪杰相交,按照制度,还会在上林苑中为太子单独建立一个活动区域。

        总而言之,汉室的建储思想,是以培养太子的各方面能力和手腕为目的的。

        是要保证,一旦天子发生意外,太子立刻能顺利接过权力。

        尤其是发生了吕氏乱政的悲剧后,为了不至于重蹈覆辙,太宗孝文皇帝,准许了太子培养自己的武力班底。

        后来小猪的太子刘据能在巫蛊之乱中发动长安军民数万人,并非无因。

        只是,这一切都跟现在的刘彻没多大关系。

        按照制度,他得等到太子三臣确定下来之后,才能让他的太子*正常运转,然后,才会被获准建立卫队,拥有属于他的武力。

        只是,现在朝堂上乱成了一团。

        为了争夺空缺丞相之位。

        御史大夫晁错支持的廷尉张欧与太仆袁盎支持的桃候刘舍,争辩不休。

        而刘彻的老爹当今天子刘启没有表态。

        这就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

        偏偏这时节,刘彻的太子*初建。

        为了争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詹事这三个职位,各派系之间不断连横合纵,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无疑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刘彻这次进宫,除了照常的问安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下他的臣僚人选。

        现在的刘彻,一点都不想被牵扯到朝堂的争斗中去。

        他是太子,除非涉及到关系他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他一切,能保持中立,置身局外,就一定要保持中立,置身局外。

        刘彻的仪仗马车缓缓驶入北阙的城楼,在宫廷卫队的护卫下,一直来到北司马门前。

        然后,刘彻就在北司马门下车。

        在过去,他住在未央宫,因此,路过北司马门,无需下车。

        如今,他是太子,却必须在北司马门前下车。

        这或许是他成为太子后丧失掉的唯一特权吧。

        “奴婢叩见太子殿下……”刘彻下了马车,早就有宦官在北司马门下等候着他了,这宦官见了刘彻,立即迎上前来,叩首道:“陛下此刻在宣室殿等候殿下……”

        “请带路吧……”刘彻正了正自己的衣冠,就在那宦官的带领下,走进司马门,从未央宫的前殿,向着宣室殿前进。

        那宦官领着刘彻到了宣室殿门口,刘彻就提起自己的绶带,走上宣室殿前高高的台阶。

        一步一步,刘彻沿着台阶向上。

        此时,正是辰时,秋日的阳光从宣室殿的东侧,照射下来,微风习习,吹着刘彻宽大的袖袍,发出微微的呼呼声,木屐踩在台阶上,嘎嘎的响着,头上所戴的五色旒珠,在刘彻的眼前晃动着。

        他每向上一步,台阶两侧的卫士就持戟屈身致敬。

        高高飘扬的黑龙旗,在两侧迎风招展。

        “儿臣刘彻问父皇安!”走上最后一级台阶,刘彻躬身下跪,叩首道。

        “太子恭问陛下安!”一位谒者站在刘彻的身后,高声喊着。

        “太子恭问陛下安!”

        “太子恭问陛下安!”一个又一个侍从官像接龙一样将刘彻到来的消息,向着宣室殿中传递。

        片刻之后,一位持着天子节的文官模样打扮的男子,走到刘彻身边,道:“陛下答太子问安:朕躬安!”

        这大概也算刘彻成了太子后的又一个不便之处了。

        除非老爹传召,或者有急事急奏,否则,想向过去一样大大咧咧的直接跑到老爹身边,几乎不可能了!

        太子一立,就是国本,国本与天子,即是父子,也是君臣。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即使是太子想见皇帝也没那么简单。

        所以,小猪的太子刘据落得那个悲惨下场,刘彻的老爹当年做太子时如履薄冰,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当了太子后,刘彻与自己老爹的所有正式场合的谈话和见面言论,都会被史家记录,然后归档。

        刘彻的任何表态都会被人解读成他的政治意见。

        譬如,前世小猪的太子刘据屡次建言要和平要面包不要战争,惹恼了小猪不说,还顺带惹恼了新兴的军事贵族利益集团。导致巫蛊之乱时,北军和南军的将军们拒不奉节,接受刘据的命令。

        之后,宣帝的太子元帝的尊儒言论,更是让宣帝大发雷霆之怒,几欲废储,错非是宣帝念及微时故剑,元帝才在他老妈的庇佑下顺利登基。

        想着这些,刘彻就按照早就在太子*里练习了几百遍的礼仪,躬身拜道:“儿臣彻谨请面见父皇……”

        “陛下诏:可!”那官员持着天子节,朗声道。

        然后,就面朝刘彻,放下节牦,道:“家上,请,陛下等您很久了……”

        刘彻起身,看了看这人,发现是郎中令周仁,连忙拱手道:“竟是郎中令亲迎,孤愧不敢当!”

        周仁微微一笑,没有答话,只是躬身道:“殿下快些进去吧,陛下在等着呢!”

        对周仁来说,他并不需要跟其他朝臣一样刻意的靠拢刘彻。

        因为,他的儿子就是刘彻的臣子。

        就这个关系,就注定了他是刘彻的人,至少,也是偏向刘彻这个太子的一员。

        此立场,假如不出意外,基本上不会被人曲解和误读。

        刘彻也识趣的点点头,跟在周仁身后,走进宣室殿之中。

        进了殿中,刘彻走到正中,低头俯身拜道:“儿臣彻拜见父皇!”

        “平身!”上首传来了老爹刘启的声音:“给太子赐座!”

        于是,就有着宦官领着刘彻到了老爹御座之旁的一个位子,跪坐下来。

        刘彻此时才发现,这殿中,不止他一个人在。

        大殿两侧的位子上满满当当的跪坐着数十位贵族官员。

        很多人刘彻都不认识。

        只有周亚夫、刘舍、晁错、袁盎等寥寥数个熟人。

        在周亚夫身边,跪坐着一位年纪五六十岁,穿着两千石朝服的男子。看样子,此人与周亚夫早就相识,从两人坐位紧邻就能看出来,此人跟周亚夫有姻亲关系。

        晁错身边也坐着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两千石官员。

        袁盎也不例外,带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位置上。

        此外,在这些巨头之前,还坐着一个垂垂老矣,看上去很普通的老者。

        不过,这个老者身上配着的佩剑,让刘彻多看了一眼,那是一柄出自少府的宝剑,而且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宝剑。

        而且,刘彻一眼能认出来,这种制式的宫廷宝剑,是他老爹所爱的一种款式,简而易之,此人,与他老爹关系匪浅,不如此,没有资格也没有胆量更没有能耐敢配着天子赐剑,堂而皇之的坐在天子面前!

        “太子来的正好!”只听到老爹的声音道:“太子你起身,朕给你介绍一下……”

        刘彻连忙站起身来,躬身听教。

        只见天子刘启从御座上站起身来,牵着刘彻的手,走下殿中,群臣立刻匍匐在地,表示恭敬。

        只有那四人只是离座躬身行礼。

        嗯,按照历法,这四人的年纪和官位已经足够他们无须在除了祭祀先帝和高皇帝之外的任何场合下跪。

        天子刘启牵着刘彻,走到那个独自坐着的老者面前,介绍道:“此公,朕往昔之太傅故上大夫石公讳奋,朕之长者,国之柱石!”

        刘彻闻言,连忙躬身问道:“小子彻见过老太傅!”

        别看石奋文不成武不就的,官位也不高。

        但提起万石君的名号,谁人不知?

        前世之时,石奋四子,俱为两千石,号称万石家族,天下第一官宦世家。

        这个记录直到成帝时期才被打破,外戚王氏一门五候。

        能在这个汉室朝廷严厉打击豪强势力的如今,石家能有这么强盛的局面,毫不夸张的说全靠石奋一人之功!

        石奋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才能和文化水平,但他就一个字,忠。

        死忠的那种,从十五岁侍奉刘邦开始,石奋的一生,充分的诠释了长安公侯们私底下的那句话:全力拥护圣天子,谁是天子拥护谁!

        高帝在位,他死忠高帝,吕后掌握大权,他肝脑涂地,先帝自代承继大统,他第一个三叩九拜,全心全意效忠。

        于是,官职自然也跟坐山车一样飙升。

        从区区一百石的侍从,一路飙升,成了两千石的中大夫。

        本来这也没什么。

        但偏偏,当初,刘彻的老爹的首任太傅东安候张相如跟刘彻的老爹闹的很不愉快,于是被免,当是时,刘彻的老爹可是敢在街头砸死吴王太子,在朝堂唆使晁错上跳下窜,在宫里赶跑自己的太傅的恶太子。

        简单的来说当时的太子,现在的天子,在大臣们眼中是一个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台被废的巨坑大坑。

        谁也不愿意往里面跳。

        于是,原本炙手可热的太子太傅,变成了一个谁都不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

        大家你推我我推你。

        最后大家全部推举没什么人缘也没什么地位的石奋。

        石奋接下太子太傅之位后,什么都没想,就一个字忠,因此被刘彻的老爹认为是大大的忠臣和长者,以上宾相待,尊敬有加。

        可谁都没想到,很快,太子地位就稳固了下来,忠于太子的势力发动逆袭,加上梁怀王忽然坠马而死,短短几年之内,本来摇摇欲坠的太子的地位就立刻坚不可摧。

        于是,石奋在刘彻老爹的眼中就从一个长者变成了福将……

        新君一登基,立刻就成了真正的元老大臣,其地位不下于丞相。

        石奋年纪已经很大了,见了刘彻,呵呵笑着躬身答礼:“老臣不敢当家上之礼啊,家上万勿如此……”

        刘彻躬身道:“应该的,小子是老太傅看着长大的,太傅是小子皇父之师长,天地君亲师,尊师重道,小子素所愿也……”

        天子刘启在旁边听着,相当满意刘彻的言行。

        于他而言,石奋就是他所立的牌坊之一。

        所以,尽管知道石家人的才能都不咋样但照样重用提拔!

        天子刘启又领着走到晁错身前的那个大臣面前,介绍道:“此公先帝时大臣,朝野敬重,历任为内史、郎中令,曾持节镇抚南北军,屯兵霸上备胡,故复土将军张公讳武!”

        刘彻连忙躬身道:“见过将军……”

        眉毛却是悄悄一扬,晁错什么时候这么饥不择食了?

        为了拉拢人脉,建立势力,居然连张武都拉拢。

        哎!这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张武是谁?

        名声都快臭大街了好不好!

        虽然,刘彻承认,张武在南北两军有着数不清的旧部和弟子。

        但是,当年,张武贪污被揭发,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不仅不惩罚,反而赏赐数百金,美其名曰:以愧其心。

        好吧,这比杀了张武还要严重!

        此事可是明诏下发的……

        于是,张武不仅仅要感激涕零,感谢先帝的恩德,同时,悄无声息的,名声迅速臭掉了。

        想想看,皇帝发现你贪污,不但不惩罚,反而赏赐你钱,你在这个剧本里面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丑角!

        不过,刘彻想了想,觉得也能理解晁错。

        毕竟,今生不同前世,开封候陶青一死,晁错就成了跛脚鸭了。

        不管是张欧也好还是别的什么人也罢,都很难填补陶青留下的空当。

        这样一来,晁错想要推行他的政策,就不得不广泛的与人结盟。

        只能说,蝴蝶效应太大了!

        前世,张武在新君即位后就彻底消失了,今生却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不过,张武名声所臭,但人家是迄今为止还活着的少数几个跟随先帝从代地入长安的亲信大将了。

        地位和势力,并未完全消退,也算个棋子吧!

        张武闻言也是微微低头道:“家上礼重,臣不敢当!”

        天子刘启又带着刘彻走到周亚夫跟前的那个大臣,刘彻发现,自己老爹在来到那人面前的时候,嘴角稍稍抽搐了一下,勉强的道:“此公,亦为先帝重臣,故廷尉张公讳释之……朕亦曾受其教……太子不是一直都素来很推崇张廷尉的吗?现在见到真人了……”

        刘彻听得出来,自己老爹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明显,牙齿都嘎达了一下。

        毕竟,过去十几年里,张释之可谓是真的惹恼了他了!

        不过呢……

        刘彻抬头稍稍看了看跪在前面的周亚夫。

        这张释之跟周亚夫可是连襟。

        张释之的老婆跟周亚夫的老婆是姐妹,不止如此,张释之的大女儿嫁给了周亚夫的次子。

        有着这层关系在,张释之当年才能成功道歉,不然的话……呵呵……

        “小子见过张公……”刘彻深深躬身致敬,对于张释之,刘彻确实很尊敬。

        此人可谓是建立起了汉室法治之路,正是在他的任上,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减轻刑罚,尊重法律’的声音,你要知道,在张释之之前,地方官刑罚百姓,根本没底线。

        要知道汉承秦制,汉律就是建立在秦律的基础之上的,许多刑罚根本就是照搬的秦代法律,一件小事,就把犯人打死打残,屡见不鲜。

        通过张释之与先帝的努力,这才逐渐废除了许多可能导致小事就打死打残民众的律法和刑罚,更建立起了‘薄刑轻罚’的思想基础。

        “老臣见过家上……”张释之闻言立刻躬身回礼,许是吃过一次亏了,他再也不敢在汉家储君面前扎刺了。

        天子刘启于是又带着刘彻,来到了袁盎面前的那个老臣身边,介绍道:“此公也是先帝大臣,曾经历任为车骑都尉,楚相,冯公讳唐也!”

        刘彻闻言,不禁抬头仔细看了看眼前的老臣。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后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不过呢,跟李广一样,刘彻深以为冯唐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

        李广的悲剧在于,总是站错队,所以,好好的骑兵将军最后变成步兵老大,搞的后世人以为李家靠的是弓弩兵呢!

        其实,不管李广也好,李陵也罢,带的从来都是货真价实的骑兵集团啊!

        而冯唐的悲剧在于太聪明了!

        跟杨修一样聪明!

        杨修什么下场,一句鸡肋鸡肋,搞的曹阿瞒杀人。

        而冯唐运气好,碰到的是难得的好脾气天子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不以为忤,反而重用,拜为车骑都尉。

        只是呢,再想向上爬,冯唐的性格,就注定了不可能。

        于是转任为楚王相。

        偏偏运气不好,碰上了刘戊这个二货,干了三年就辞官了!

        自然的,刘彻照例躬身道:“小子见过冯公!”

        这样,四位陌生大臣,刘彻就算是认识了一遍。

        天子刘启于是拉着他,问道:“此四公,俱为先帝元老,其中,老太傅呢,举荐其长子建,余者三人,皆为大臣推荐,欲为太子三辅臣,你是太子,你怎么看?”

        刘彻嘴角一阵抽搐。

        老爹这是明摆着把这个得罪人的活交给他了!

        而且,这其中还隐含着考验。

        刘彻心里叫了一声苦,偏偏推脱不得。

        他此刻要是推脱了,就会在大臣们跟老爹面前留下一个没有决断,畏缩不前的印象,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形象就全毁了!

        更严重的是,此刻他不说话,那这事情也就没他说话的份了。

        本来这没什么,但偏偏刘彻答应了刘嫖啊!

        想着答应的刘嫖的事情,刘彻的头都大了

        太子三辅臣只有三个。

        可抢位子的却有五个人。

        怎么看都不好分配啊!

        卫绾背后站着窦太后跟刘嫖。

        石建背后是石奋,石奋的后台谁不知道就是老爹啊!

        至于张释之,刘彻自己都很欣赏和尊敬,更别说后面站着周亚夫这尊大神。

        冯唐的话,就算不考虑袁盎的面子,也要想想史书上的评价!

        将来太史公著史,这冯唐易老的锅,刘彻可不想背!

        至于张武,看着好像是个软柿子,但背后站着晁错,鬼知道还有没有老爹的默认!

        毕竟,没有老爹的默许,晁错根本不敢举荐张武!

        刘彻一时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