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姓名学有道理吗第164章 竹林七贤

第164章 竹林七贤

        剥卦六爻讲述了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放歌纵酒、啸傲山林的动人故事。

        大汉王朝解体了,儒家经学衰败了,社会危机日渐加深,以道家学说为灵魂的玄学开始兴起,个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魏晋气度,名士风流,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影响了时代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对后世文人颤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说魏晋玄学的创始人是何晏和王弼,那么代表人物则是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经常在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竹林之中服药、饮酒、纵歌、对弈,宽袍大袖,扪虱而谈,故世称竹林七贤。

        但是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并不长久,身逢乱世,若非卑微如蝼蚁者,无人可置身事外。这不知是他们的荣幸,还是他们的悲哀。

        但所有命运的悲剧,最终都可以反诉于自身,无需怨天尤人。

        从尧舜时代的洗耳翁许由算起,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源远流长。然而五千年来,有名的真隐士满打满算不超过四个,除了许由,另外三个是老子、庄子和陶潜。其实,这四位隐身而不隐名,也未必算得上真隐士。

        真正的隐士,要相忘于江湖。

        所以,竹林七贤也不是真正的隐士。他们纷纷入仕,而且各自有各自的站队。

        所谓文士之穷、名士之苦、隐士之闷,莫不因为心外尚有物,既厌倦却不舍,既看透却依恋,以不求而求,却求而不得,怎么能不穷、不苦、不闷?

        相比起来,与他们同时代的诗人王康琚通达直率得多。他写了一首《反招隐诗》,诗中是这么说的: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什么意思?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做一个贪恋尘世浮华的隐士,才是大隐。这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差不多,多少有些强盗逻辑的意味。

        但隐士们喜欢听,酒肉和尚们也喜欢听,所以这些话就有道理,叫作内蕴禅机。

        真不想当官,不妨学陶渊明挂冠而去,种几亩薄田即可,不谈时局,只吟风月。如此,哪来的牛鬼蛇神扰人清梦?

        这就好比现在的大学生们,一边抱怨工作不好找,一边漂在大城市里不愿意走。他们若是放下执念,到大山去,到边疆去,到广袤的农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未必那么难找。

        但竹林七贤的竹林,离朝廷太近。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是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他是魏武帝曹操的曾孙女婿,他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曹魏时期曾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这个身份,注定他要么向司马氏投诚,要么老老实实寄情山野,要么死,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

        在魏晋风度盛行的唯美时代,长得漂亮相当于是一面免死金牌。嵇康的漂亮天下闻名,他的好朋友山涛形容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如青松玉山,又高又帅,而且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堪称才貌双全。但他不能归附司马政权,这就有了取死之道。

        只要不是自己人,越漂亮越有才,就死得越快,简直和南辕北辙一个道理。这就叫“剥床以足,蔑;贞凶。”

        曹魏重臣、司隶校尉钟会非常非常佩服嵇康,从小就想结交他。但他面对嵇康自惭形秽,于是一直等到自己位高权重后,才敢登门造访。但嵇康不理睬他,只管在家门口的大树下打铁,陪着他打铁的还有另一位竹林七贤向秀。钟会见两人都不理他,自觉无趣,准备离开。

        既然如此,不如任他离开便罢。但嵇康忍不住开口抖了一个机灵: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就结下了死仇。 嵇康终于被钟会构陷致死。死前,他面容自若演奏了一曲《广陵散》,从此广陵成绝响。

        竹林七贤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阮籍(210年~263年),他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叔叔。曾官至曹魏政权的步兵校尉,故称阮步兵。

        他不是皇亲国戚,本该比嵇康自由洒脱许多。但他从小就有济世之志,曾登临广武城抚今追昔,感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如今竖子既已成名,阮籍只好打算归隐山林,但他未必能心想事成。公元242年,太尉蒋济征辟其为掾属,后又担任过朝廷的尚书郎。

        阮籍内心更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心怀不满。但就算明知事不可为,他也无法做到明哲保身,就算装疯买醉也没用。

        在司马氏的盛情邀请下,他先后担任过司马懿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和步兵校尉等。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甚至打算和他结为亲家。为了躲避这门亲事,阮籍只好一连六十天,天天拼命喝酒到酩酊大醉,不醒人事。司马昭听说好,只得说道: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佯狂买醉,消极不合作,是阮籍不同于嵇康的地方。所以他比嵇康活得长,但嵇康定然比他过得爽。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公元263年10月,司马昭晋封晋公,位居相国,加九锡。按照惯例,皇帝下诏加封,司马昭必须谦让一番,再由群臣劝进。阮籍以步兵校尉之职受命执笔撰写劝进文。

        这一次事关大局,他喝酒也不管用了。否则,“剥床以辨,蔑;贞凶。”司马昭要的是名分,阮籍若是坚持不配合,绝对死定了。于是他斗酒撰文劝进,据说顷刻而就,文采斐然。司马昭很满意,于是继续容忍他的放浪佯狂行为。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他和嵇康阮籍不同,从一开始站的队伍就是司马氏集团,所以他是竹林七贤中活得最久的一位。山涛与司马氏沾亲带故,他的叔祖姑山氏是司马懿夫人张春华的母亲。所以司马师毫无保留地把他看作当世姜太公,为他授官入职。西晋建立后,山涛“剥之,无咎。”他放弃了竹林时期的风流放任,谨慎为官,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位高权重。

        他与嵇康症见虽不同,志趣却相投,所以嵇康堂而皇之撰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其用意并非真与山涛绝交,而是想保护他,顺便托孤自己的儿子。嵇康因此文加速了死亡,也把另一位好朋友向秀置于危险的境地。

        向秀(227年-272年)字子期。他和嵇康有一个共同的娱乐活动,打铁。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自得其乐。他亲眼见证了嵇康对钟会奚落,也眼睁睁看着嵇康掉脑袋,当时想必遍体肌肤起栗,浑身冷汗,深感“剥床以肤,凶。”

        为避免凶险灾祸,向秀妥协了,响应朝廷征召而入仕,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他只做官不做事,把老庄哲学的消极无为发挥到了极致。而他对《庄子》的注释也大有心得,被誉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至于刘伶、王戎、阮咸三人也纷纷入朝为官,“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他们以才学、风度而被时人喜爱,进而名垂千古。

        由他们发扬光大的魏晋风度,也成为后世无数人争相模仿的一种文人气度。然而“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品学兼优的君子可得其形神,故能获时誉、留美名。而那些才识不足、品德低下者却画龙画虎难画骨,空有其形而失去其高尚清峻的内在精神,便只能贻笑大方。这样的故事,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会不停上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