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西游:我,土地,蟠桃园签到十万年小说第2章 寻仙问道

第2章 寻仙问道

        次日。

        敖伯玉也不去与那敖闰告别,只是对着龙后寝宫方向拜了三下,至于生母,早已逝去多年。

        安慰一阵泪眼婆娑的敖菡后,便径直控水出海。

        龙宫有日月明珠,依着天时而亮,可终归是比不得这真太阳,再度沐浴阳光,敖伯玉不由得长舒了一声:“快哉。”

        依着太阳,辨别方向,往北而去,此行拜师目标,西牛贺洲须菩提祖师!

        关于须菩提祖师的身份,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敖伯玉不知道须菩提祖师到底是谁,或者他就是他,但坚信他一定是一个特别好的师父,因为战天斗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一生当中,真正修行的时间就听道七年,修炼三年。

        从前的敖伯玉自然不能理解,但此时处于此方世界,才知晓,凡间绝大多数的修行者,终其一生都没法“住家”圆满,更别说炼得“金丹”成仙,三界中,哪怕是千年内能成仙者,已是上上之资了,孙悟空必然是天纵之资,可也少不了须菩提祖师这等大能的教诲。

        (关于须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其实已经没办法得知了,毕竟作者不可能再出来解释了,我个人比较认同的是须菩提祖师就是须菩提祖师,并不是谁谁谁,他就是三教合一,且教人修道的老师。

        当然,这只是我本人的观点,名着之所以是名着,就是千人看有千面,比如说是如来化身的,须菩提本身名字就是来源于如来十大弟子中的解空第一“须菩提”,孙悟空名字就带空,本身也是“心猿”,《金刚经》中也有须菩提问释迦摩尼:“云何降服其心”。

        在平顶山莲花洞时,为了骗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母亲压龙洞的狐狸精,孙悟空变成了小妖。可是,小妖要给狐狸精跪拜,孙悟空虽有犹豫,但为了大局,依然拜了下去。拜之前,孙悟空有一段心理活动。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 :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 ,用尽三毛七孔心 。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

        菩提祖师虽然说过不让孙悟空提他,但这段是心中的话,所以不应该想都不能想,孙悟空却说自己只拜过三个人,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和唐僧。

        但是,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其实少数了一个人,即他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孙悟空学艺时,明确拜过须菩提。所以,正确说法应该是,孙悟空拜了四个人,加了个狐狸精。

        明明拜过四个人,为何孙悟空说只拜过三个人呢?

        像这种观点,我本人就觉得有讨论之处。

        至于说什么准提接引的,那完全就是荒唐到极致,封神成书在西游之后,并且封神中大量抄了西游的内容,甚至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所以说菩提祖师是准提接引的,完全没有任何道理。)

        一连控水十日,总算寻到陆地,上岸后四方打听,得知此间确实是西牛贺洲地界,为赤柱国,敖伯玉不是很确定这个国度有没有出现在西游原着中,只是在龙宫三月也打听过菩提祖师名号,无人听闻,那方寸山也不知在何地界,只得逢人便问。

        然寻了三年有余,皆无所获,反倒是所带银钱花个干净。

        不顾形象的敖伯玉坐在街口,心中盘算着如何赚些银钱用作路费。

        以自己‘道仪’圆满,‘都功’过半的修为,抢些凡人是足够了,可钱是‘运’,不可乱动,除非是要走那妖魔道,否则不可坏自己‘运’。

        就算没这‘运’,敖伯玉也不会对凡人下狠手,一是道德底线,二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日后自己有了名望,传出今日之事,让三界仙神如何看自己?故万万不能。

        (西游记虽然是神魔小说,但在金钱设定上,那可是比另外两本严谨,妖怪买猪羊要付钱,坐船要付船钱,牛魔王要上门当“赘婿”搞钱,儿子红孩儿麾下的小妖还要朝山神土地要例钱,如来佛祖的经书也要付“版权费”)

        或许是由于身上衣物染尘,看上去颇为落魄,像一乞丐。

        一弯腰驼背,满身破衣烂衫的老汉拄着拐杖走到敖伯玉身前,先是看了敖伯玉几眼,而后在怀中摸了许久,拿了五枚黑乎乎的铜板递给敖伯玉。

        敖伯玉观老汉这般的模样,还拿钱救济自己,眼睛有些发酸,连忙拒绝,老汉有些犹豫,不过还是慢悠悠离开,过了一刻,再度回来,手中五枚铜板像是被水洗过,干干净净。

        敖伯玉连忙站起,躬身行礼道:“老人家,恕我先前无礼,我并不缺银钱使用,您还是留着自己花销吧。”

        老汉稍微直了直身子才道:

        “且留着便是,来日总归有用。”

        敖伯玉一时间有些意动,随后恭敬的从老汉手中接过五枚铜板。

        见敖伯玉接过铜板,老汉才道:

        “我观你像是富家子弟,缘何落得这般田地?”

        敖伯玉扶着老汉坐下后答道:“我确实算是富家子弟,因向往仙道,故离家寻师,只是蹉跎三年,颗粒无收。”

        老汉听后,摇了摇头道:“若寻名师便通玄,何需真经千万篇?”

        敖伯玉听后有些疑惑,难道他是高人?想了想后认真答道:

        “此话虽不假,但真经也在名师手,还是得拜师啊!”

        老汉白了一眼敖伯玉,道:“纵然你寻着了,那名师大能,又为何要收你呢?”

        敖伯玉又仔细考虑了小会儿才道:“一师不收,就拜百师。但使真心在,何愁师不收?”

        老汉听后连连摇头道:“老汉我学过一二观相之法,你无那份机缘,与其蹉跎年岁,不如早些归家,孝敬父母,照顾姊妹。”

        “老汉莫非是那神仙高人?可否教我。”敖伯玉连忙起身行礼道。

        谁料老汉竟翻个白眼道:“我高不高,你还不知晓嘛?至于教你,先前的话你未听见吗?”

        .....。

        “纵使千难万难,我亦不惧,不能得道,白来这世间走一遭。”

        老汉再次摇头叹气道:“既有此心,老汉我也为你指条路,莫要再往西去了,那边的地界,遍地是妖王,处处是异仙,你这身的细皮嫩肉,若被那妖王瞧见,非要把你扒皮抽筋,蒸煮着吃不可。

        可朝着东南方向去,去那南赡部洲,我曾听闻,那地界有诸多高人仙长,潜修于名山大川之间,你若有那好命,或可寻得一二,继续在这西牛贺洲乱撞,终要落个身死道消的下场。”

        敖伯玉还想细问,老汉再不多言,分别后,敖伯玉思绪许久,觉得老汉说的在理。

        自己可不止细皮嫩肉,还是一身龙肉,俗话说得好,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哪怕自己修为低下,吃了没甚用处,也怕那些妖怪拿自己打牙祭。

        何况就连一身龙皮龙筋也算是宝物,若真被那些妖王发现,凭借自己这微末修为,必然是难逃一死。

        此时想起,又觉得老汉眼熟,可未曾见过啊。

        再想寻他,已不见身影。

        心中突然觉得他肯定是所谓的高人大能,只是寻了半日,没找着人。

        之后又仔细规划了一番。

        从上岸开始,我就一直只在人间国度行走,三年以来,也到了西牛贺洲中部,再往北去,就要到宝象国地界了,记忆中,那宝象国可是有诸多大妖王。

        最终敖伯玉还是决定听从老汉指点,往东南去,兴许是老汉的考验,若是自己诚心,指不定就能再碰上,求他收自己为徒。

        这之后,敖伯玉遇山结队,见水独行。

        又是三年,过乌斯藏国,入大汉地界。

        这晚,随着一商队从官道而行,眼见天色已暗,前方却无个落脚处,正愁哪处过夜,就见不远处对站两人。

        商队人马皆停下,不敢上前。

        只因那两人颇为神异。

        其中一人头戴青精玉冠,穿一身九气青羽衣,仙风道骨。

        另一人头不生发,烫了十二个赖疤,粗麻烂裳,超凡脱俗。

        见两人极为不凡,敖伯玉不敢靠近,想要避远些,谁知整个身子却不得动弹,就连目光都移不得半寸。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声悠扬的钟声在耳边彻响。

        钟声一起,敖伯玉只觉得赶路的疲惫尽消,神台清明,五感如新,虽不得动弹,但身体却轻松了百倍。

        钟声悠然一响后停下,道人一摆衣袖,双手背负喝道:

        “何为佛?”

        那僧人正要开口,道人怒目而视,随着道人怒视,敖伯玉只觉得眼不能见,口鼻不可呼吸,如同坠入无尽黑窟。

        道人周遭之处,草木凋零,寒风凭空而起,仿佛冬日时节。

        僧人竟开不得口,足足过了小半刻,僧人才手作佛礼,面色先黑后红才答道: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故佛者觉也,有大智慧、大神通、大法力。”

        道人听后面色带了笑意,敖伯玉不仅恢复了呼吸,还能动弹,只是依旧说不出话。他周遭又如同春日,暖风徐徐,夯实的官道竟也生出无数草芽。

        道人笑了笑后再次问道:

        “佛既为觉,当自悟之,缘何传经?”

        僧人并未迟疑,只是面色如常道:

        “高者自通我佛,愚者亦需抚慰,故而传经!”

        道人听后笑意更浓道:

        “可笑,可笑,莫非南州千万年,无一人可称高?无一人可成佛?”

        面对质疑,僧人面露难色,道人继续道:

        “道原经有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 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既佛不能从无到有,非大道也,你不如入了我玄门,或可求真正的长生大道。”

        面对道人发问,僧人竟没法驳之,甚至浑身开始散发金光,随着金光不断外泄,僧人面色逐渐惨白。

        此时,僧人身边忽然出现一个手持锡杖的老僧,浑身无半点玄气,如同一寻常老者。老僧出现后,僧人行礼道:“徒儿答不出元庆帝君之问,师傅责罚。”

        老僧并未说话,而是一挥手,僧人盘腿而坐,金光再度从四方飞回僧人体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