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学姓名学看什么书籍第450章 南书房与敬事房

第450章 南书房与敬事房

        九二:孚兑,吉,悔亡。

        以诚信让大家感到愉悦,当然吉利。哪怕最开始有些小小的遗憾和不愉快,也会慢慢消失。

        康熙帝不足十六岁即智擒鳌拜,他开始真正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强化皇权。

        强化皇权的第一步,是削弱八旗旗主的权力。康熙清除鳌拜集团后,将上三旗”牢牢控制在手中,同时改变了八旗职官的名称。

        他将八旗固山额真的汉文职称,由八旗旗主改称为八旗都统。以此昭告天下,满清八旗只有一个主人,就是皇帝。

        从此以后,各旗都统、副都统统由皇帝亲自任命,并直接听命于皇帝。各旗王公贵族再也无权干涉旗务。

        与此同时,康熙帝设立了南书房和敬事房。前者参与听政,后者掌管后宫。

        南书房初设于1677年,职能大约相当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内阁。

        这里原本是皇帝读书的地方,因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侧,俗称南斋。位于乾清宫东南侧的尚书房,则是满清皇子皇孙们读书学习的地方,在道光帝之后改称上书房。

        康熙帝将南斋拿出来,“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南书房行走们主要陪着皇帝赋诗、作文、写字、画画,有时还奉皇帝旨意起草诏书。

        满清中央机构一般都是满汉复职制,只有南书房基本都为汉人。南书房的设立,既笼络了汉族知识分子,也削弱了满清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外朝内阁的权力,强化了皇权,可谓一举两得。但它最终没能取代外廷内阁,从雍正设立军机处以后,南书房官员不再拥有参预机务的权力。

        康熙帝以前朝为殷鉴,严格控制宦官的权限和数量。

        明朝宦官的权力很高,他们掌印秉笔,干预朝政,导致吏治腐败、民怨沸腾,成为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因此清朝前期的皇帝们一度非常反感太监群体。但当清军入关后,他们发现如果没有太监,皇宫内的各项工作很难有效运转,这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太监存在的价值和管理方式。

        为了避免重蹈明朝覆辙,康熙帝规定宫中太监不超过五百人,且宦官品秩最高不超过四品,这个规定贯穿整个清朝都未曾改变。同时,他设置了敬事房。

        敬事房专管宫内一切事务,包括服务皇帝、后妃、皇子、皇女的生活,据说就连皇帝临幸后妃的事情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和记录。他们还负责对太监、宫女的工作进行考评,负责宫内陈设、清扫、守卫,办理与内务府各衙门往来文件等等工作。

        这些工作与朝廷政务完全切割开来,以避免太监干政。

        公元1670年,康熙帝亲政一年后,诏称“至治之世,不以法令为亟,而以教化为先。”随即颁布《圣谕十六条》作为施政纲领,以尚德缓刑、化民成俗。

        康熙帝深知仅靠武力不足以统治幅员广阔,汉人居多的国家,还要实行文治,亲近汉人。他不遗余力推行尊孔崇儒的政策,不仅在宫中特建传心殿专祀孔子,还曾亲到山东曲阜拜谒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特赐“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文庙大成殿上。

        与此同时,康熙帝一以贯之帝执行“满汉一家,中外一体”之说。他认为满、汉同为一家,应当一视同仁。

        为缓和民族矛盾,他下诏宣布停止满族权贵圈地的特权: “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 同时把一部分明代藩王霸占的田地还给百姓耕种。

        他强调满汉大小官员,职掌相同,则品级应该划一。

        为吸收更多汉人士大夫参政,他先是下诏举用山林稳遗,吸收那些隐居山林的明朝遗老出山做官,后又结合荐举和考试,开设博学鸿儒科。

        康熙对下诏说“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命各地举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的博学鸿儒入京,由他亲自面试。天下名士一百五十余人应诏进京参考,康熙帝亲自录用五十名授以官职,其余人等全部安排参与图书史籍的编修工作。

        此举既消除了满汉矛盾,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许多汉人士大夫此前抱有严重的反清情绪,但自从被录用享有高官厚禄和各种特权后,立场为之改变。

        在加强皇权、澄清吏治、缓和满汉矛盾之余,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为刺激农民垦荒的积极性,康熙下诏规定新垦荒田地十年免税。这个措施,使国内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他秉持“藏富于民”的思想,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区豁免免钱粮、丁银和逋赋。据统计,康熙年间,清政府共豁免钱粮五百四十五次,共免除天下钱粮折合成白银一亿五千万两。

        公元1712年,康熙帝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前一年的丁税额数作为定额,以后新增人丁不再收取丁税。新的赋税制度先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公元1661年,康熙帝登基之初,清朝全国耕地面积约为五百五十万顷。到公元1722年,全国耕地面积增加三百余万亩,达到了八百五十余万亩。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往往意味着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

        据统计,康熙中期全国人口大约为两千余万人,而到康熙晚年,全国人口数量增长到了惊人的一亿五千万左右。

        康熙年间国家实力持续强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行各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当时清朝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工业产量约占全世界的一半,社会安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纵向对比,康熙一朝已远超明代,足可称为盛世。只不过横向对比起来,中国持续近三千年的科技文化优势已不再明显。

        在遥远的欧洲大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纷至沓来。公元1705年,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被发明出来并迅速推广,西方工业革命即将浮现在地平线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