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正月初一,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头一天去买米买肉的日子。这天财主不敢近身讨债,表示不能逼人到绝路,逼不好,出了人命,官府有权抓人抵命。
还有“不过初七不赊账”、“不过十五不借钱”、“不过完正月不出门”的说法。
李可娥按照女儿的说法,“今天初一,不讲钱的事情”。
那么六个铜板买来了一斤四两的米。中午饭煮了四两稀饭,晚餐一斤大米全部下锅,加上三婶婆储藏起来的两个地瓜切成块,让我们的”牧童公主”笑得合不拢嘴,如愿以偿,大饱一顿。
这就是我杨家,大年初一吃大餐的过程。
晚餐后坐着闲聊,三婶婆讲起了家事:“我们住的这个巷子叫宁巷,100多年前辉煌过,我们宁家出了一位进士,那么,碰巧的是,这条巷子同年进京赶考同时出了三位进士,分别是宁,朱,马三姓。
这条巷子不归福州三坊七巷管辖,属于独自称呼的巷子。宋朝时有人叫它“朱尾巷”,又有人喊着“马头巷”。总之混乱不堪,没有规定。
正好那年宁,朱,马三姓同时金榜题名。同样是高中进士,却又按照成绩名次被严格划分成三个不同的级别,分别是“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这三个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档次,按排列为:宁氏进士及第、朱氏进士出身、马氏同进士出身。
宁家排在朱马两家之前,略胜一筹,所以后来此巷才改为宁巷。
家族的盛衰,谁能料定?谁能主宰?今天宁家失去了当年的光宗耀祖,在这宁巷里变成了我这一家冷冷清清的小户。
我今天把真实的宁家历史跟你们讲,也是印证了那句古话:“富不了三代,穷不了三代。”
你们杨家今天是很穷,但往后的日子,相信会好起来的!”
李可娥回敬道:“谢谢三婶婆的吉言!”
“三婶婆,宁氏进士及第做官的财富很多,三代都吃不完,怎么会说100多年前的辉煌,今天会落魄了呢?”13岁的杨浩不解地问道。李可娥瞟了儿子一眼,意思说不能这样无理问长辈,让人勾起痛苦的回忆 。
精明的三婶婆看到李可娥这样示意孩子,教育孩子别多嘴,她不以为然,并且详细地讲述了兴衰的过程:“既然杨浩问了,三婶婆就讲给你们听听吧!
100多年前,宁向东大人考取进士后,朝廷直接给他封官进爵,并且安排到河南洛阳为官。
任职已满,宁向东告老还乡。本来是光宗耀祖的家族,可偏偏令人惋惜的是宁向东为人忠诚,对感情也专一,一生只娶了一房太太。遗憾的是生了三位千金,大女儿叫宁春,次女宁厦,三女宁秋。
没有男丁,没有儿子传承家业,这是宁向东大人一生抱着的暗气,于是他便开口把三位小姐全部出嫁。
待到宁秋女大当嫁的年龄,媒婆都踏进门来了,找的婆家自然是大户。可宁秋坚决不迈出宁家大门,并且跪拜在父亲面前,说道:“请求阿爹阿妈收留小女在身边伺候左右吧!
您们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为宁家付出了心血,考取了功名,为宁氏家族争来了荣誉,使得门口这条小巷被誉为“宁巷”。要是您们把三个女儿通通嫁了,门口这条巷子就没有宁家子孙后代跑来跑去的身影了,到那时我们就辜负了列祖列宗的保佑。
我虽然是女儿身,但我一定要把宁家香火延续下去,一定要在宁巷子里见到属于我们宁家的血脉子孙!
宁向东听了小女的一番言词,感动得老泪纵横,决心为小女张罗招郎。
为了实现小女的心愿,在宁巷子出现带有自己宁家血缘关系的后代,宁向东大人用一种变通手法,想把本巷子里一家也姓宁的穷苦男孩招上门,就托媒人下聘礼去提亲。
那么有人不禁要问,招女婿是不要下聘礼的,无需彩礼的。是的,人间烟火千万户,什么样的家庭情况都有。
宁向东大人看好的这户宁家男孩,偏偏是单亲家庭,是父子俩相依为命的。若是儿子去别人家了,那他父亲就成了光棍一个。宁向东担心这家父亲不肯,所以下聘礼去,让这位父亲重新去找一房太太,这样总算是两全其美了。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难料之事”,到了宁向东的第六代后人,又全部是生的女孩,也就是我和丈夫这一代,只生了一个女孩。
由于我的丈夫是挑夫,家里很穷,没有小伙子愿意上门,情急之下,我们就把女儿嫁了。这就是我们宁家这一支的兴衰结果。
杨浩,希望你长大了,多娶两任老婆,多生孩子,为杨家发扬光大!”
“谢谢三婶婆跟我们讲解人生的责任!同时也谢谢三婶婆的吉言,为杨家发扬壮大!” 杨浩在三婶婆面前承诺男人的责任,就是要传宗接代!
自古以来,立德是最重要的。我们知道,有些人通过立言和立功来获得永生,但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些,那么生个儿子也是一种选择。从小就教育他,让他记住你,将来去了天堂,也有子孙仰望天空,这样就可以延续香火。这就是为什么生儿子这么重要的原因。女儿不一定会代代记住父辈姓氏家族,因为嫁夫三代后,就渐渐失去了女人的权利,也就自然把父辈的姓氏画上了句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