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一路逆行风尘仆仆第84章 十姓祠堂

第84章 十姓祠堂

        因为母亲新故,秋橘需要送亮三天。

        人死后,过了奈何桥,魂魄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清冷而寂寞。

        所以,当地有习俗,送亮三天。

        这寓意着,在世的亲人给予逝者最后温暖,让逝去的魂魄逐渐适应阴间的阴冷与孤寂。

        这个送亮同样也有讲究。

        第一天需要送完全程,第二天可以送到离坟地一半的距离,第三天则可以更近些,三分之一地距离都可以。

        只是,秋橘送亮,不仅每天都亲自到父母的坟前点燃了香烛,还烧了价值不菲的纸钱。

        这辈子,父母受到的最大苦,就是没钱。

        没钱买衣服,没钱兑粮食,没钱找郎中……

        秋橘有时就会想:“如果自己能早点长开,能早点被周员外糟蹋,能早点被卖到怡红院,是不是父亲就可以不用担粪,他的咳嗽是不是就不会加重,反而能治愈呢?”

        所以,秋橘就觉得自己很不孝。

        她就拼命地给父母烧纸钱,害得抠抠索搜搜心疼银子的表哥,去湖山镇都跑了三四趟。

        二舅也劝她:“给亡人烧纸钱,更多的是表达心意,孝心到了,就行。”

        秋橘不听,足足烧掉了半两银子。

        这让二舅和舅妈,心疼得脸色都黯然了,表哥也是。

        不过,秋橘拿给二舅办丧事的银两,二舅回给秋橘二两多。

        二舅递给她的时候,秋橘看也没看。

        她红着眼睛对二舅说:“二舅,如果不是您和舅妈,我们一家三口早就饿死了。只怪秋橘没用,没能耐给你们太多。这些,你们就收好吧。”

        二舅还要推辞,秋橘哭了:“我的爹娘——还有姐姐——都死了!”

        “我的亲人——就只有二舅您了。我不孝敬您——孝敬谁啊?”

        二舅也就跟着哭,舅妈也在一边陪着掉眼泪。

        张碧逸被大柳树村的三个年轻人,也就是三十二个丧夫中的三个,簇拥着去祠堂。

        在这大柳树村,最气派也最热闹的地方,也就是祠堂。

        这三个和张碧逸差不多大的小伙子,对张碧逸佩服得五体投地、顶膜礼拜。

        见张碧逸又还随和,不多时,就围着张碧逸兜来转去,再也没有任何拘谨。

        祠堂就在大柳树村中央山谷的一个大坪上。

        大柳树村有很多山谷,中央山谷是最大的一个,山谷间一半的面积,都属于祠堂所在的那个大坪。

        这个大坪有多大?

        前后左右可以见山,但山与山之间,估计走路要个把两个时辰。

        茫茫乌桕山,山岭何其多,可大坪何其少。

        又因为离湖山镇近,多滩涂草地,就连山谷间的坡坡坎坎,地势都很舒缓,所以吸引了很多人来此开荒种地,并因此扎下了根。

        秋橘一家投奔二舅,大抵也是如此,时间长了,就成为了原住民。

        只是近些年外迁之户来得少了,就连土生土长的村民也有离去的。

        都是周员外害的!这也足见他的厉害。

        张碧逸知道这些情况的时候,他是如此认为。

        此时正是下午。离中午太迟,距傍黑又早。

        祠堂外面是大片大片的水稻,大多稻穗翘首望天,低头散子的不多。

        张碧逸发现,稻田中,很少见水。有些稻田,居然现出了手指宽的缝隙。

        稍微有点坡的地方,种的都是玉米。只是,玉米叶是皱褶的,大多都是卷曲着,完全没有生气。

        张碧逸望望天,心道:“再不下雨,就真的要大旱了。”

        祠堂外有个平畴,没铺青石板,但是用土夯实,光洁而平整。

        平畴里有十来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有的偏着身子一个劲儿往前跑,半个弧都没跑完,就扑通一下翻倒在地。

        有的手里抓着片叶子,看也不看,就往嘴里塞。

        有的两两撅着屁股,头抵着头,彼此都不松劲。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哭。

        摔倒了、呛着了、磕疼了,都不哭。

        所以,祠堂左边那棵大柳树下,有两个十来岁的小女孩,一脸省心。

        她俩把大柳树上长长的柳枝编成环状,身边有一个学步的孩子已经戴上了。还有两个吮着手指头的孩童,正痴痴望着她俩手中翻飞的柳枝。

        张碧逸这才仔细看,这棵大柳树,足足有三四十米高,估计四五个庄稼汉手拉手才抱得拢。

        大柳树村之名,就是如此得来的吧?

        张碧逸一行四人进到平畴。

        蹒跚学步的小孩,有的睁着黑溜溜的大眼珠看着他们,有的自顾自忙得不亦乐乎头也不抬。

        那两个十多岁的小姑娘,看见四人过来,又是欣喜,又是羞怯。

        三人中,有人对着他俩笑道:“菜团子、饭团子,看娃不走心,扎什么柳枝帽子?急着嫁人啦?”

        两个小姑娘顿时不高兴,红霞飞上了脸。

        后来张碧逸知道,大柳树村有个风俗,也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女孩出嫁时,都会戴一个这祠堂前千年大柳树枝编成的花环,由大哥或者其他兄弟背出门,交给接亲人后,花环才能取下了。

        大概寓意是“柳”同“留”,自家闺女,哪个不想留?

        张碧逸抬眼看去。

        整座祠堂坐西朝东、倚山面溪。

        占地一亩多,规模不算宏伟壮观,但装饰讲究,雕刻精致。

        祠堂前有蜿蜒溪水流淌,应该是流入了普尔湖。

        祠堂背后有小山丘一座,左右两道山岭拱卫,确实是蓄势藏气之地。

        祠堂大门的上方,嵌有“十姓氏宗祠”阴刻青石横匾,两侧小门上方分别题刻“入孝”“出悌”字样。

        正门墙的上方,雕塑着“麒麟红日图”,墙裙有上古出名的故事“闻仲至死忠君”“祖己尽孝尸祭”等彩绘浮雕,古色古香。

        三人将张碧逸迎进祠堂内。

        堂内左边有黑石一块,雕刻着柴姓、米姓、尤姓、严姓、蒋姓、促姓、查姓、步姓、阙姓、钱姓等字样。

        张碧逸这才明白,十姓氏是这个意思。

        想不到,这居然是一座多姓人的祠堂。

        祠堂里面依次建有戏台、天井、厅堂等。

        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楹,穿斗式木构架,四周设有砖土封火墙,厅堂廊檐下有“二十四孝”石雕,栩栩如生。

        戏台两边有楹联,分别是:难兄兼难弟百世本支,睦族并睦邻一团和气。

        张碧逸朗声念完,称赞不已。

        他叹服道:“这楹联,镌刻着大柳树村的魂啊。”

        三个年轻人看张碧逸那赞叹不止的样子,一时与有荣焉。

        绕过戏台,来到厅堂,又有楹联一副:同祠不同宗开姓氏之先河,隔邻莫隔阂为文明之典范。

        张碧逸再赞,深以为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