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123小说网第八百四十章 甩锅

第八百四十章 甩锅

        五十里的路程,不长不短。

        普通行军,大概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就能走完,急行军的话,一天时间也不是走不完。

        但逃命不行。

        一旦军队没有了建制和约束,溃散逃命,那就根本无法控制了。

        曹休在拼命的约束自己的部下,但这个时候,后方有东吴追击的寿春军,侧翼有陆逊主动出击的汝阴占领军.这种情况下,魏军的底层校尉都已经慌乱了,更何况普通士卒。

        魏军再次重现了几年前在石亭的那一战,被东吴军追的四散奔逃。

        士卒一旦开始没有任何约束的溃逃后,再想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有序的往颍阳方向撤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曹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中军所属的五千士卒,这些士卒到底是曹休亲自率领的汝南精锐,比起从兖州和颍川借来的兵和普通汝南郡兵要听话的多。

        而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曹休其实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率领自己的中军士卒转向,亲自去拦截东吴军的追击和截击,给其余士卒争取到足够多的逃命时间。

        但.这个选择,有些为时已晚。

        如果在士卒还没有出现溃散情况的时候,曹休这么做,倒是可以给士卒争取时间,毕竟那个时候军队建制还在,只要有人带头,又或者颍阳方面能主动出兵接应,士卒还是能有组织的往颍阳方面撤退。

        可如今,士卒建制已经混乱了,溃逃的时候,没有哪个士卒在乎往什么地方溃逃,只要跑的比身边的队友快就可以了。

        而曹休寄予厚望的颍阳方面也没有主动出兵来接应,一直到现在,曹休都没有看到徐质的身影。

        因此,这时候曹休再主动留下断后,那等于是自己主动往东吴的追兵怀里撞,除了送死,没有第二个作用。

        故此,曹休只剩下一个选择——跟几年前的石亭之战一样,丢下这些溃逃的败兵,自己带领精锐部队突围。

        而此时唯一的好消息是——跟几年前的石亭之战不同,这次的吴军指挥官主动放开了包围网的一角,曹休不用再担心自己被人围的跟粽子一样,没有接应就无法突围了。

        逃生的几率大大增加,但这场战役,却也必然是以失败收场。

        这时候的曹休没得选了,他只能带领中军精锐先行突围,同时,曹休的老毛病又犯了!

        战况不利的时候,曹休总是习惯性的开始甩锅。

        上次,是甩给了拼了命接应他突围的贾逵,导致贾逵跟曹休因此不合,闹得天下皆知。

        这次,曹休甩给了徐质——如果徐质能主动出兵接应自己,现在何至于被东吴军追杀到如此狼狈的境地。

        甩锅给贾逵那次,曹休多少有点不讲理了,要知道贾逵的地位也不低,同时跟曹休并不存在明确的统属关系,就这样人家还是拼着舍弃合肥城的代价救了你.就有点硬甩锅的意思,别说贾逵不能忍,就是曹丕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但这次甩锅给徐质,其实多少还是有点道理的。

        曹休不是没有安排后手,经历过石亭惨败的曹休,为了以防万一,给徐质留下了一万士卒,目的就是要徐质在自己战况不利的情况下救援自己的。

        结果徐质却在曹休最需要的时候,没有领兵出现乍一看,确实是徐质的问题,曹休要责怪徐质,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甚至来说,如果徐质能在曹休兵败的时候及时出现,帮助曹休收拢败兵撤回颍阳,在汝南继续跟东吴军对峙的话进攻寿春的计划是失败了,但未必没有把东吴军赶出汝南的把握。

        毕竟,在汝南,曹休经营了十来年,早就根深蒂固了,东吴军初来乍到,纵使依靠偷袭占据了部分县城,但能不能守住,也不好说。

        可徐质没有出现,这就导致了曹休大军溃败,即使最后曹休顺利逃了出去,他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阻挡东吴军后续的进攻了。

        汝南,很有可能在东吴军优势兵力的围攻下,失守。

        而汝南一失守,兖州和颍川的门户大开,两地如今兵力又严重不足事情麻烦大了。

        因此,曹休越想,越觉得这一切都是徐质的错.这次但凡能逃出去,绝对不能轻饶了这个王八蛋。

        而已经被曹休骂成王八蛋的徐质,其实也挺冤枉的。

        其实徐质派出的侦骑,确实已经察觉到了曹休的兵败方向,他也确实想要主动出击,去接应曹休撤退。

        可问题是,徐质手里头算上颍阳原有的守军,也不过只有四千人这点兵力,在近十万人混战的战场上,哪里是去接应的,压根就是去送死的啊。

        再一个,徐质也没有想到,曹休兵败的这么快啊。

        当徐质得知曹休就在颍阳县东南五十里左右的位置时,他同时得到了另一个消息——高堂隆率领的上蔡援军,大概还有半天的时间就能抵达颍阳,跟徐质汇合。

        徐质琢磨了一下,高堂隆的援军半天抵达,休整再半天,第二天一早去接应曹休将军,应该是来得及的。

        毕竟,那是曹休将军啊,总不至于连一天的时间都撑不下去吧?!

        是的,徐质就是这么犹豫了一下,等了一下,等他凑足了兵马,留下高堂隆守城,自己带着八千士卒去接应曹休的时候.已经晚了。

        曹休的大军,在前一天的晚上就出现了溃逃现象,而徐质带兵遇到曹休的时候,曹休已经率领五千中军士卒撤到离颍阳只有三十里的地方了。

        换句话说,哪怕徐质不出兵接应,曹休也快退到颍阳了。

        倒霉的徐质,自认为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接应了曹休将军,但.差点就让盛怒的曹休直接甩锅责任,推出去砍了。

        如果不是曹休最后还剩下一点理智的话,徐质真的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而曹休之所以还能剩下一点理智的原因,其实就很单纯——自己手下的三名偏将,张普,薛乔,张特,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安全的撤回来,全都生死不知。

        再把徐质砍了,曹休就真的手下没有可用之人了。

        总不能让曹休去指挥高堂隆那个书生吧。

        先不说两人之前就有矛盾,就算他高堂隆有贾逵那样的胸怀,在关键时刻可以放下矛盾,相忍为国.高堂隆那个书生,根本不懂军事,这点,曹休还是知道的。

        就这样,曹休虽然甩锅给了徐质,把徐质痛骂了一顿,但念在正是用人之际,曹休也只能忍下火头,跟徐质一起,先撤回颍阳再说。

        而撤回颍阳后,曹休一看,原本应该在上蔡留守的高堂隆居然也到了颍阳,顿时又是大急。

        徐质有接应自己撤军的任务,出现在颍阳还情有可原.你高堂隆怎么也来了?!

        高堂隆要是在颍阳的话,那上蔡谁在留守?!

        曹休又火起来了,这次,打算连高堂隆也一起甩锅问罪了。

        可高堂隆不是徐质啊,就社会地位而言,高堂隆确实不如曹休,但也不输当年镇守合肥时期的贾逵啊高堂隆可是当世大儒,为官又以清廉闻名于世,能受这个委屈?!

        高堂隆当即就反问曹休——我留在上蔡管什么用,我手里有兵么?!

        光杆司令一个,留在上蔡等着当江南土鳖的俘虏么?!

        曹休一听这话也有点被噎着了.当初安排徐质接应自己的时候,他还真的没想过万一徐质把士卒都调走了,上蔡的防务该怎么安排。

        但如今,曹休也懒得去辩解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反正都是徐质的错。

        不能甩锅给高堂隆,我还不能甩锅给我的手下么?!

        而且,曹休在得知上蔡现在几乎就是一座空城后,也不敢有任何怠慢,立刻要领兵后撤,返回上蔡。

        没办法,上蔡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北侧就是兖州,西侧通往颍川上蔡失守的话,那汝南就没有必要继续坚守了,该放开的道路全都放开了。

        曹休要撤军回防上蔡,这点高堂隆没有意见,但高堂隆就有一个问题——曹休撤走了,颍阳怎么办?!

        就这么拱手让给东吴军么?!

        先不说这么不战而逃,是不是会重复被东吴军追杀的命运.就说那些还四散溃逃在颍阳附近的魏军们,他们又该怎么办?!

        一旦放弃颍阳,他们连最后的一个溃逃目的地都没有了,那不是逼着他们只能去向东吴军投降么?!

        相反,颍阳只要还在,那些溃兵多少有个溃逃的方向,在这边等上几天,也许就能收拢到一些逃逸的魏军士卒归建总比直接放弃他们要好吧?!

        曹休一听,那个郁闷的.书生就是书生啊,这种时候,还想着这些。

        是,如果不着急的话,曹休也想在颍阳坚守上几天,顺便可以收拢一些溃兵.当年赤壁大火战败,族叔曹仁临危受命坚守江陵,就是依靠着收拢的残兵挡住了周瑜的第一波攻势,进而重新打出士气和军心,坚守了江陵九个月。

        如今,曹休其实也可以效仿曹仁的做法,在颍阳坚守。

        可问题是颍阳不过一座小县城,哪里有上蔡这个战略要点来的重要啊。

        他曹休就是在颍阳打出了翻身仗,击溃了围攻的颍阳的东吴军,可要是上蔡一失守,那就全白搭。

        除了被东吴军闷死在汝南外,曹休想不到自己第二个下场。

        因此曹休给高堂隆留下了两千士卒,让他坚守颍阳,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一万三千左右的士卒,当即回军,返回上蔡。

        你高堂隆既然觉得有必要坚守颍阳的话,那你就守着吧。

        守住了,是你的功劳,守不住.也不怪你就是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