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陆逊的疏奏,孙权最后的做法,是留中不发。
虽然陆逊的疏奏,在大朝议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但孙权最后还是靠着自己的威望压下了这些争论,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任何处理意见。
但是,隔天,孙权就下令,让陆逊返回淮南。
在鲁王孙霸一派的眼里,孙权的这个诏命,是有着相当积极的正面意义的。
陆逊常年镇守淮南,一直不在朝中,因此,陆逊对两宫之争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模糊的。
因此,当陆逊突然上疏,请求孙权固本清源的时候,连孙和这一派都没有料到惊喜有点太突然了。
孙和身为太子,又有了当朝上大将军和丞相的双重支持,孙霸一个鲁王,还怎么跟孙和争?!
可以说,朝议当天,孙和一派是喜出望外的。
但谁也没想到,就在隔天,孙权就下令陆逊立刻返回淮南.这下轮到孙霸一派喜出望外了。
有一说一,随着陆逊的突然表态,对孙霸一派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一个朱然和一个顾雍还能对抗,但如果再加上一个陆逊.这对抗难度,瞬间上升了一个台阶。
所以,朝议当天,不仅孙霸有些不知所措,连全琮,步骘都心事重重。
但是,谁知道大吴至尊面对陆逊的上疏,不仅留中不发,不作出任何回应,反而在隔天,下令陆逊返回淮南.可见,在大吴至尊的心中,就算是陆逊,也不能动摇他对孙霸的偏爱。
这就轮到孙霸一派欢欣鼓舞了事情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孙霸依然有机会可以问鼎太子之位。
但随后,高兴了没几天的孙霸一派,却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
对于全琮弹劾顾谭一案,孙权在经过了一个月的“调查”后,发布了诏命——罢免顾谭所有职位,勒令其闭门反省。
有一说一,全琮弹劾顾谭的事儿,算是有着落了,顾谭确实是被罢官免职了。
但这个结果,可不是全琮,或者说是孙霸一派想要的结果。
全琮弹劾顾谭,不是要针对顾谭这个小辈,而是要通过弹劾顾谭,把顾雍给拉下马来,好给步骘接替顾雍成为丞相铺路。
这事儿,不仅附和孙霸一派的利益,同样也符合步骘的利益。
步骘和顾雍之间没多大的仇怨,但是,步骘对顾雍能担任丞相,要说心中信服,那也是假的。
论资历,论能力,步骘都认为自己比顾雍更强。
资历上来说,步骘更早追随孙氏,不管是在孙策时期还是孙权时期,步骘就已经出仕孙氏了。
而能力上来说,步骘不仅能治理内政,他还能领兵作战,比起顾雍这个纯粹的文臣要更加多能一些。
而步骘之所以没能接替张昭,出任丞相,完全是那时候吕壹小人从中作梗,把步骘当成了立威的靶子,导致孙权最后任命了顾雍接替病故的张昭成为丞相。
这不是能力的问题,只是步骘犯了小人。
因此,步骘是一只不太信服顾雍的。
再加上这两年,两宫之争越来越激烈,导致步骘和顾雍站到了不同的利益阵营里,因此步骘对顾雍取而代之的心思,也慢慢的变得强烈了起来。
这次全琮弹劾顾谭,不仅仅是全琮的主意,其实步骘也从中参与谋划了不少。
可最后的结果,顾谭确实是被免职了,但勒令反省是什么鬼?!
勒令反省的含义,其实就是代表着孙权认可顾谭确实是犯了错,但出于顾雍的面子,只是罢官处理孙权依然没有要动顾雍的意思。
顾雍不下来,那步骘就上不去,而步骘上不去,鲁王一派就无法扩大在朝中的分量和话语权。
这对鲁王一派很不利。
而更要命的是,在赤乌四年正月的最后几天,孙权突然下诏,命步骘持节,前往淮南,江夏前线,巡视防务。
这个消息,有好有坏。
好处是,不管是淮南的陆逊,还是江夏的朱然,诸葛恪,如今都被孙霸一派视为太子党,步骘持节巡视这些地方,很容易就能抓住一个错误,弹劾三人这要是能把这三个人中随便一个拉下马,哪都能让孙霸从睡梦中笑醒。
而坏处是这种事情,大概率只会发生在睡梦中。
这三个人都是掌握一方兵权的存在,想要通过简单的抓住错误弹劾,就让他们罢官免职,实在是太过玄幻了。
而且,步骘留在建业,他才能牵制住顾雍,为孙霸出谋划策,发挥最大的作用。
而步骘一旦离开建业,接的还是持节巡视诸军的任务,没有个一年半载根本回不来孙霸本来就没有什么重量级的支持者,步骘再一离开,就靠全琮一个人,恐怕是独木难支。
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步骘去巡视诸军,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
可问题是,诏书已下,步骘也不可能抗旨不遵如果这么做,只会引起孙权的反感,对孙霸一派更加不利。
毕竟,孙霸一派没有足够的政治大义名分,全靠着孙权的偏爱才能获得现在的势力孙霸是绝对不会轻易惹孙权不高兴的。
步骘必须奉命出巡,而孙霸一派,再次陷入到了低气压之中。
而这,也是孙权要起到的目的。
虽然孙权也想搞平衡,利用孙霸牵制孙和一派,给自己的宗室势力成长争取时间但时局不同了。
曹魏灭了,蜀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掀起东征大战,在如今的局势下,继续偏爱孙霸搞制衡,导致前线将士军心变动,实在不是什么理智的选择。
没办法,谁让你孙霸的支持者,一个在前线占据高位的人都没有呢。
在面临战争威胁的时候,陆逊,朱然,诸葛恪,朱据这些人,很显然比你一个鲁王要更重要,孙权必须先安抚好这些人才行。
只是吧,孙权也没有想着彻底废掉孙霸的势力,毕竟,孙权也必须考虑到自己死后,孙和能不能驾驭得了陆逊等人,因此,留着孙霸,在将来必要的时候,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所以,孙权想了好久,决定把在交州的吕岱,给召回了建业。
吕岱也同样是孙霸的支持者,孙权派走一个步骘,给孙和一派安心,再叫回一个吕岱,安抚孙霸一派.还是那个熟悉的制衡的味道。
总而言之,这就是孙权对现在两宫之争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暂时以太子一派为首,但也保留了孙霸的班底。
目的很简单,就是一致对外。
只是,孙权这么做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可就真的见仁见智了。
对于一些有气度,有大局观的臣子来说,孙权这么做,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的。
比如说陆逊,朱然,朱据,顾雍等人。
哪怕是步骘,在临离开建业前,也劝说过孙霸,说如今外事繁杂,建议孙霸暂且蛰伏,以国事为先。
但对于像全琮,诸葛恪这类心眼不怎么大的人来说,这么做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越是这个时候,这些人想的要么是“趁你病要你命”,要么就是动用阴谋手段,实现绝地翻盘。
诸葛恪显然是前者,他秘密联络了在朝中的孙和一派朝臣,让他们继续制造声势,逼迫孙权尽快做出决定,废除鲁王孙霸,确立孙和太子权威。
而全琮嘛,显然是后者。
而全琮的手段,就是通过自己的妻子,也是孙权最喜爱的公主,孙鲁班,去向孙权吹风,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挽回现在劣势。
如果是搁在别的朝代,一个长公主,想要拿捏朝政,决定国势兴衰,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的观念里,长公主可以有权势,但是,不能没界限.公主再尊贵,那也是嫁出去的人了,妄想插手朝政,那是自寻死路。
但是吧,偏偏在大吴,这事儿还真的能成谁让孙权是真的喜爱自己的这个长女呢。
历史上的两宫之争,闹到后来那种不可收拾的地步,顺带引发东吴后期主少国疑,危及社稷的情况.孙鲁班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
而随着孙鲁班的强势进场,原本已经决定要暂时以外事为重的孙权,也出现了一个合格君主不该有的动摇。
谁也不知道孙鲁班到底是跟孙权说了什么,反正就在没几天之后,孙权又突然下诏,召回了已经走到庐江的步骘,让他回建业理事。
而就在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老天爷是不是故意的.顾雍感染了冬春之际常见的风寒,但却因此,一病不起,不能理事。
步骘取代顾雍成为丞相的机会,又来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