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全文第六百八十二章 影响

第六百八十二章 影响

        曹丕的政治智商可不低,他其实很清楚,如今自己面临的局面的。

        为了能称帝,曹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曹操遗留下来的,对世家半合作半对抗的策略,对世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但这并不代表曹丕不知道这么做的风险有多大。

        尤其是登基之后的这几年,曹丕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对朝政的掌控不如自己的父亲那样随心所欲,缺乏那种“一言以决之”的帝王风范。

        一开始曹丕也认为,是自己能力上不如曹操的缘故,但后来,尤其是看到了洛阳屯田丁口册之后,才终于让曹丕意识到,这些世家们,其实已经在无形中,蚕食着大魏的根基了。

        可意识到归意识到,曹丕虽然也知道,不能这么放任世家下去了,但他真的没有魄力,立刻去解决这些问题。

        中原和河北地区的世家大族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影响力也惊人说句不客气的话,把东吴和西蜀的世家大族数量全加起来,都不如中原加河北的世家大族数量的一半多。

        这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

        面对这股力量,曹丕真的不敢轻举妄动。

        曹丕也知道自己的魄力不如曹操,但早年曹操对名士边让下手,换来的结果可是好友陈宫叛迎吕布,整个兖州几乎举郡皆叛。

        而自那以后,即使是曹操,最终也是选择了暂时跟世家妥协合作,直到后来灭了袁绍,夺得了河北,利用河北世家和颍川世家之间的矛盾从中制衡,这才掌控了所有的局面。

        曹操都搞不定的事儿,他曹丕怎么可能彻底搞定了?!

        因此啊,曹丕最多就是学学曹操,在中原世家和河北世家之间来回扶持搞平衡,上次的那个三公九卿制改革,就是在这种情势下搞成了,让曹丕收回了一些中央权利。

        现如今,曹丕如果真的要效仿蜀国,采用那种半吊子的人才选拔方式恐怕河北世家和中原世家都不会同意的。

        就算蜀贼的取士方式看着再怎么像九品中正制,但实际内核,还是不一样的。

        实话实说,虽然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很恶劣,但相比于之前的东汉末年的察举制,它终究是有所进步的。

        九品中正制的内核,其实就是要让人才得其所能,让一些名不副实的所谓名士,或者只会空谈,不会理民的官员原形毕露,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最重要的是,九品中正制第一次明确了官员的选拔标准,不再是跟以前的选官制度一样,官员好坏全凭同行的一张嘴。

        如今的曹丕,甚至是之后的曹叡,其实对中央朝廷的掌控力度都还不错,对各级中正,大中正的掌控也非常有效,人才选拔制度还算公允,这个九品中正制也没有跑歪.九品中正制真正开始跑歪,还是在之后曹爽掌权期间,任人唯亲的瞎搞,让世家大族们看到,原来这个制度还能成为给自己谋私利的工具。

        然后这个九品中正制就彻底跑歪了。

        至少在目前来看,这个九品中正制,还是很符合现在大魏的实际情况,也能给大魏选拔出有效的人才的。

        在曹丕看来,九品中正制也是有自己的一套选拔标准在的,只不过这套标准是掌握在世家手里,如果学习蜀贼的选拔方式,等于是用一种考试的方式,把这套选拔标准上升到皇帝自己手里。

        这样虽然能有效的加强皇权,削弱世家对朝廷人事任命权的影响力,但总体上来说,差别不大。

        毕竟,人才选拔的入场券,依然还是掌握在世家手里,蜀贼的那一套选拔,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世家的影响。

        既然这样的话,曹丕是真的没有必要冒着得罪世家的风险,去对更完善的九品中正制做出类似的改革。

        这是曹丕和孙资,刘放这俩狗头军师商议后,得出了结论。

        事实上,曹丕的考虑是对的。

        九品中正制作为中国历史留名的人才选拔制度,并且一直沿用了六百多年,也不是真的一无是处的,至少在这个时代,世家出人才的几率,确实比寒门要高的多,更别说连读书识字机会都没有黔首百姓了。

        制度不在于谁更先进,而在于更合适。

        即使是在季汉,刘备采用这样的人才选拔模式,其实也是顶着不小的压力的。

        毕竟,那是连庞统和黄权都比较反感,诸葛亮都觉得有些操之过急的策略。

        要知道,因为某条穿越土狗的瞎折腾,季汉的统治区内,随着雕版印刷的推广和纸张的平民化,寒门和百姓的读书比例有所增加,但依然无法跟动辄百年计的世家们相比,真要是惹急了这帮世家们,天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甚至连刘备,也只能是借口关中疲敝,人才不足,只能行此下策是的,刘备就是这么对着抵达长安的礼部尚书秦宓这么说的。

        秦宓在路上,听说了刘备的这个人才选拔方式,顿时大急,赶紧的加快行程,迅速赶赴长安,一定要找刘备说个清楚。

        真的,你但凡要迁都长安,咱们都可以再商量,这个人才选拔制度,可不能成为常态。

        秦宓本身就是蜀中世家出身,他太清楚世家们的利益点在哪里。

        迁都,是影响蜀中世家们的利益,这种损失,蜀中世家们不想承担,必然会有所反应,但更多的也就是闹一闹,让你刘备知道大家的想法,尽量周全也就可以了。

        但这个人才选拔制度,可不能随意变的,这不仅仅是蜀中世家的事儿,到时候,连荆州世家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嗯,还有雍州和凉州世家,但这俩地方的世家嘛.论体量,两州加一起,都不够益州世家一半的规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秦宓真的很着急,所以他急匆匆的赶到长安,对刘备提出了谏言,同时还特意上奏刘备,弹劾了黄权,庞统,张溪三人。

        秦宓弹劾三人不知轻重,同时也有点捞过界了。

        你黄权就是一个将军,庞统是门下省负责执行监督的官员,张溪更是兵部尚书人才选拔这事儿,跟你们有个屁的关系!!!

        人才选拔,那是我礼部的事儿,如果要变动人才选拔制度,这也应该是中书省的诸葛亮和我礼部尚书秦宓商议,我们共同决定后,再上奏陛下,陛下亲准后,那也是由尚书省的法正负责执行中书省,礼部,尚书省三方都没说话呢,你们瞎掺和个什么劲?!

        再一个,你们商量的这玩意儿,那是个可推行的制度么?!

        一个制度,就必须保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执行的基础你把这制度套用到蜀中或者荆州试试,你看看那帮世家会不会煽动百姓暴乱,甚至亲自下场造反。

        秦宓作为世家的一员,在某些方面的着眼点,可跟曹丕不太一样。

        曹丕是天子,他在意的整个取士制度的利弊,而秦宓是站在世家的角度考虑事情,他只会先看到这个制度对世家不利的一面——这种考试取士的方式,虽然入场券还在世家手里捏着,但最终决定人才的核量标准,却是在皇帝手里。

        更别说,刘备的长安取士,还要一条——士子可以通过州郡官吏的推荐,拿到考试的许可证。

        也就是说,只要中央朝廷对地方有足够的掌控力,刘备就找到了一条绕过地方世家,直接获取人才的通道。

        这是世家们绝对不允许的。

        也就是在关中这地方,真正的大型世家都已经被曹魏给迁走了,留下来的不过是一些不成气候的小世家,你们临时这么搞搞还行,真要形成制度的话,全国推广的话那还不如把越巂郡马谡的那一套玩意儿拿出来,咱们商量一下,细化一下,说不定还有让世家接受的可能。

        弄出这么一个四不像,还闹得天下皆知玩呐?!

        秦宓难得的这么发飙,直接怼了三大实权人物可秦宓也没办法啊。

        一方面,这事儿闹的很大,连回成都坐镇的诸葛亮,在听说这件事后都有些不安,觉得这事儿有些过于急切,一个不好,成都的局面就不是他和手里的两万南军精锐能控制的住的。

        另一方面,秦宓也有自己的责任感。

        他是礼部尚书,同时也即将主持刘备的祭祖大典,将来的天下名士,世间大儒,他不能允许这种半吊子的制度,在他任期内出现。

        丢不起这个人。

        在秦宓的咄咄逼人之下,再加上诸葛亮比较委婉的劝谏书信抵达了长安,刘备不得不做出让步,向秦宓表示,这只是无奈之举,自己求贤若渴,确实有失考虑。

        但天子诏书已下,这事儿天下皆知,要是反悔,那更是让天下人耻笑不如就此一次,下不为例。

        其实秦宓要的,也就是这个“下不为例”。

        没办法,秦宓需要刘备给自己一个交代,也需要刘备给蜀中和荆州世家们一个交代,不能破坏现有的利益分配方式。

        而刘备的面子,大家还都是卖的,这事儿都已经是昭告天下了,再想收回来也不实际,不如想着补救一下。

        先让刘备这么搞,但是呢,之后,一定要出台一个能同时符合刘备集团和各地世家利益的人才选拔制度,不能再这么稀里糊涂下去了。

        说真的,这帮世家对于刘备这种搞一言堂的做法还是比较忌惮的,他们甚至宁可对越巂郡的那一套人才选拔制度做出妥协。

        虽然都是考试,但越巂郡的那种考试选拔,即使考出来的人,注定也只能成为吏员,连佐官都不可能当这种官吏起点太低了,世家子弟本来也看不上眼,不可能去当的。

        这么做,虽然也开了寒门子弟的另一种上升通道,但相对来说,那种方式还是比较可控的,总比刘备在长安搞的这个要好的多。

        刘备的“长安取士”,寒门子弟真要出了个把人才,那就不是当吏,而是直接当官,而且至少是一县主官。

        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也不能让皇权掌握人才选拔的主动权。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