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溪有一点,是无意中提醒了诸葛亮,让诸葛亮走出了心理误区。
张溪提到了自己抽调的士卒不能保证战斗力,却让诸葛亮意识到——其实三路大军齐进,并不要求每一路大军,都有攻坚战的能力。
按照战略规划,三路大军中,有一路兵马,兵力最多,但承担的责任却是佯攻那么这路兵马里,士卒的战斗力强弱如何,其实影响不大。
只要人数足够多,能唬得住曹魏方面集结兵力应对就行。
剩下的,只要做好临阵调配的工作,通过临阵指挥掩盖战力短板,不让敌军察觉到汉军士卒战斗力参差不齐,不被敌军看出破绽来就可以了。
虽然有点冒险吧,但是临时征召数万百姓从军,也不是不行。
毕竟,现在诸葛亮还有时间。
就算要北伐,也不是说今天诸葛亮下命令,明天大军就要出发了的.这中间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呢。
粮草要提前划拨囤积到位吧,士卒要提前集结吧,军械要提前准备吧甚至是将军们,也得提前抵达各自的作战区域,做好进军的时间和路线规划。
这些事情全部做完,至少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这点时间,足够诸葛亮临时征召四五万新兵了。
而且对于这些新兵,诸葛亮不要求他们有多少的作战能力,只要求他们能熟悉列阵,能做到基本的排兵布阵,也就可以了.反正是用来唬人的,也没指望他们真的上阵杀敌。
这样的话,加上张溪从荆州那边又多挤出来的三万人,就可以凑出个七八万人,来安排第三路兵马了。
而庞统那边仔细估算了一下,也提出了要求如果把无当飞军的编入第三路兵马的话,那么七八万人,应该也够达成了目标了。
庞统之所以要预备十万人,是考虑到要去进攻壶关,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优势,就无法一战而下壶关一旦被曹魏发应过来,往壶关增派了援军,那这路兵马就彻底功亏一篑了。
现在少了两万人的配额,但如果能多一个擅长山地作战的无当飞军,效仿当年翻越武关的作战方式,前后夹击壶关.那少两万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个问题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诸葛亮琢磨了一下,不管在河内郡作战还是在东郡渡河作战,其实无当飞军的山地作战能力也得不到太大的发挥,撑死就是当一个加强版的郡兵在用而已,白白的浪费了无当飞军的作战才能。
这样的安排倒也算是物尽其用。
这事儿就算是解决了,那么剩下的,就是佯攻,实攻的安排,以及各路大军的领军人选了。
佯攻的方向,最后还是确定下来——由洛阳出兵二十万,渡过孟津北岸,佯攻河内郡。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一个现成的黄河北岸登陆点,于情于理不可能不利用起来。从这里进攻,更加容易让曹魏方面相信大汉的主攻方向,吸引曹魏兵力集结。
另一方面,三路大军中,这一路兵马正好在中间,彼此之间容易呼应,一旦局势有变,需要调整战略部署的话,这路兵马不管是去支援东郡还是去救援河东,都比较容易。
而这一路的兵马统帅,也不能是别人了,肯定是诸葛亮亲自上阵。
毕竟,这一路兵马兵力最多,又需要承担吸引曹魏兵力的作用,如果不是诸葛亮亲自去指挥的话,诸葛亮自己都不放心。
而副帅,则是徐庶。
另外两路实攻的兵马之一,东郡方面,出兵十万,其中包括了五万兖州郡兵和五万大汉禁军,统帅为张溪,副帅是魏延。
这也不难理解。
如今张溪是军方的第一人,北伐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出现北伐要是没有张溪,那才是会引起曹魏警觉的事情。
而且,把张溪安排在东郡,去面对黄河对岸的郭淮,本身也是一种要牵制郭淮,逼迫郭淮不敢轻易调兵的意思.这样,曹魏才会更加坚信,大汉主攻方向是在河内郡。
至于魏延嘛.魏延跟张溪也是老搭档了,而且魏延作为兖州的镇守将军,指挥兖州郡兵更加顺手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两个方向的主帅人选倒是好定,也不会引起曹魏的怀疑.可第三路,就是进攻河东这一路的主帅,几个人互相商讨下来,还是有点争议的。
张溪那意思吧,姜叙和庞统不是还闲着呢嘛,这一路兵马,就让他们两个人挂帅好了。
正好,就让庞统挂帅,姜叙为副帅辅助。
姜叙本身统兵能力也不差,可以弥补庞统在统帅经验上的差距,而这个战略也是庞统制定的,他最清楚这个战略的重心在哪里,而如果要临阵应变,庞统在场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庞统却非常意外的推辞了这个主帅人选。
理由有三条。
第一,是因为庞统跟徐庶的情况不一样。
徐庶在上次北伐中可以单独领兵作战,一方面是因为徐庶所统帅的麾下将军们,有很多荆州系出身的将领,徐庶只要统帅好这些人,就能达到效果。
另一方面,徐庶其实也不是没有领兵经验,他在辅佐关羽镇守荆州期间,有过不少的随军出征经验,对军中事务非常熟悉,他所欠缺的,只是自己临阵决断的指挥能力而已。
但庞统跟徐庶不一样,他其实和已故的翼侯法正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是纯粹的谋士。
虽然也不能说庞统没有随军出征经验,但庞统习惯于出谋划策,而不是自行决断,更加没有临阵指挥作战的经验.突然领兵上阵,并不合适。
第二,庞统也需要坐镇长安,和李严一起处理后方政务。
尤其是现在这个情况,诸葛亮刚刚弄了一个人事改革的烂摊子出来,还没等搅和完就急匆匆的去北伐,万一地方有变,既需要有人能坐镇长安,也要有人能领兵平叛,因此他和李严两人,一个都不能少,都必须呆在长安留守,以防万一。
第三庞统推荐了一个比他更合适的领兵人选——邓艾。
按照庞统的说法,如今的邓艾,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战阵历练,他现在缺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个统兵出战的机会。
因此,庞统建议,任用姜叙为主帅,邓艾为副帅,率领第三路兵马出征。
这个建议吧.张溪就有点不太好回话了。
得避嫌。
邓艾是张溪的亲传弟子,这个世人皆知,而邓艾的能力如何,至少在大汉高层看来,将来他接替张溪的衣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可这话,诸葛亮,庞统等人可以说,张溪不能这么说。
张溪也相信现在的邓艾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了,但他这个当师父的,不好去主动提这个事儿,而当庞统提议的时候,张溪也必须闭嘴。
但好在,这些年下来,邓艾的能力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比如说徐庶。
自从张溪入川后,邓艾基本就是在徐庶眼前成长的,这些年,邓艾的实际能力如何,徐庶是最清楚不过的.邓艾担任第三路军副帅,徐庶几乎是第一个赞同的。
而作为第三路军的主帅,姜叙其实对邓艾的能力并不太了解。
但是吧,这事儿姜叙也没道理反对就是了。
一方面,邓艾是张溪的亲传弟子,姜叙就算真的看不上邓艾,也得给张溪一点面子。
另一方面,这次作战,大汉禁军在张溪麾下作战,那就意味着,自己的族侄姜维也在张溪的指挥下作战为了自己的族侄着想,姜叙都不可能去得罪张溪。
再加上,邓艾本身的能力也不差,又只是担任姜叙的副手.那姜叙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庞统提议,徐庶,姜叙赞成,张溪不说话,李严.李严就是个人精,他好不容易借着孟达的事儿,修复了一下跟张溪的关系,才不会在这种时候说讨人厌的话呢。
就这样,三路大军的主帅,就这么决定了下来。
再之后,就是各自商议抽调作战将领的问题.但这些,已经是一些细枝末节,不太重要的事情了。
就此,战略决定,大汉要开始第六次北伐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