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这个穿越有些不太正经第107章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第107章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随着晨曦初破,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朝阳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预示着新皇陈封时代的正式开启。自登基以来,陈封每日皆被繁重的国事所困,御书房的灯火常常彻夜不息,映照着他那坚毅而疲惫的脸庞。

        这一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御书房里,照亮了堆积如山的奏折,仿佛每一份都承载着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兴衰。陈封埋首于案前,专注地阅读着每一份奏折,眉头紧锁,神情凝重。他知道,这些奏折背后隐藏着无数的问题等待解决。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御书房的宁静。户部尚书张有财匆匆走进来,脸上写满了忧虑。他快步走到陈封面前,深深鞠躬,声音低沉而沉重:“陛下,臣有急事禀报。”

        陈封抬起头,目光温和却又不失威严,轻声问道:“张尚书,何事如此急迫?”

        张有财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国库现状堪忧啊!今年天灾频发,农田受灾严重,导致税收锐减。加之连年战事的庞大开支,国库已经几近枯竭。更为严重的是,百姓因为赋税繁重,生活困苦不堪,民间怨声载道,恐怕会有不稳之虞啊!”

        陈封皱起眉头,心中涌起一股焦虑。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动摇国家根基。他沉思片刻后,问道:“可有解决之策?”

        张有财连忙答道:“陛下,臣认为应当减轻赋税,以缓解百姓负担;同时,需开源节流,寻找新的财源,如开发矿产、鼓励商业等。此外,还可考虑向富户借贷,但要注意控制风险。”

        陈封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并指示张有财立即着手实施这些措施。然而,他也明白,这些只是权宜之计,要想彻底解决财政危机,还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和发展。

        陈封闻言,眉头紧锁,手中的笔不觉间停了下来,目光中闪过一抹决然。“张尚书,你且详细说说国库的具体困境。”

        张有财不敢怠慢,细细道来,每一笔支出与收入都如数家珍般报出,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陈封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朕既已登基,便不能坐视百姓受苦。”陈封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如炬,“张尚书,你认为如何能有效减轻百姓负担?”

        张有财沉吟片刻,谨慎答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降低田赋,使百姓得以留存更多粮食以度荒年。同时,减少诸如市税、过关税等杂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困。”

        然而,陈封听后却轻轻摇头,眼中闪烁着更为深远的思考。“不够,这样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朕要的是让百姓能真切地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改变。”

        张有财闻言,面露难色,“陛下,若减免过多,恐朝廷自身亦将难以为继,运作艰难。”

        陈封站起身,步伐坚定地走至窗前,望着窗外那片广阔的天地,心中涌动着无限的豪情与决心。“朕意已决,田赋减半,杂税全免。至于受灾地区,更是要免除三年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张有财闻言大惊失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陛下,此等举措,实乃前所未有之大手笔,只怕国库将入不敷出啊!”

        陈封转过身,目光炯炯,仿佛能洞察人心。“张尚书,朕知此举艰难,但朕更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朕宁肯宫中节省开支,减少奢华享受,也绝不能让百姓在困苦中挣扎。你即刻拟旨,昭告天下。”

        张有财虽心中忐忑,却也深知君命难违,只得无奈领旨而去。

        数日后,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期待。陈封高坐于龙椅之上,环视着下方的群臣,沉声道:“朕已决定减免赋税,以解民困。众爱卿可有补充之策,以助朕实现这一宏愿?”

        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躬身行礼后言道:“陛下仁心仁政,实乃百姓之福。但臣以为,减税虽好,却也需防微杜渐,防止地方官员借机中饱私囊。因此,加强税收监管,设立专门的监察御史,定期巡查各地税收执行情况,势在必行。”

        陈封闻言,点头赞许,“爱卿所言极是,朕即刻着手设立监察御史,确保减税政策落到实处,绝不让一分一厘的减税红利落入贪官污吏之手。”

        另一位大臣亦站了出来,补充道:“陛下,减税之外,还可鼓励农耕,提高粮食产量。臣建议,由户部牵头,给予农民耕具、种子等必要生产资料的补贴,以激发其生产积极性。”

        陈封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计甚合朕意,着令户部即刻安排,务必让农民兄弟感受到朝廷的温暖与支持。”

        张有财此时也站了出来,面带忧虑道:“陛下,减税之后,朝廷开支需重新规划,一些不必要的工程或可暂停,以节省开支。”

        陈封点头表示同意,“准奏,一切以百姓为重。朝廷开支当量入为出,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减税的政令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大江南北,陈封更是派出了自己的亲信作为监察御史,前往各地督查减税政策的执行情况。一时间,百姓们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然而,在这股春风之中,也难免有暗流涌动。在一处偏远的县城里,县令正愁眉苦脸地与师爷商议对策。“这新皇减税,咱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政绩从哪里来?朝廷的银子少了,咱们的油水自然也就少了。”县令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与不甘。

        师爷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人,咱们可以巧立名目,暗中收取费用嘛。只要做得隐蔽些,谁又能知道呢?”

        不料,这话却恰巧被路过的监察御史听到。监察御史心中大怒,立刻将此事上报朝廷。陈封得知后,更是雷霆震怒,“竟有此等胆大包天之徒!立即将此县令革职查办,抄没家产,以儆效尤!”

        消息传出后,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新皇圣明。在乡间的小道上,一位老农满脸喜悦地对家人说:“新皇真是咱们的救星啊!田赋减半了,今年咱们总算能吃饱饭了。”

        他的儿子也兴奋地插话道:“爹,我还听说朝廷要给咱们发种子呢!这下咱们的日子可有盼头了!”

        老农听后,感慨万分,“是啊,这日子总算有了盼头。咱们得好好种地,不能辜负了新皇的一片苦心。”

        在宫中,陈封听到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心中稍感欣慰。他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际,喃喃自语道:“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朕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梁朝的未来,就在这一片祥和与希望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新的问题又悄然浮现。减税政策的实施虽然深得民心,却也导致了朝廷收入的急剧减少。官员们的俸禄发放成了摆在陈封面前的一道难题。他深知,自己必须再次做出抉择,既要保证官员的基本生活,又不能让减税的成果付诸东流。

        于是,陈封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他提出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一方面,鼓励商业发展,增加税收来源;另一方面,严查贪污腐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同时,他还决定对官员的俸禄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让真正有能力的官员得到应有的回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