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朕不会这样轻易狗带结局第5章 天子守国门

第5章 天子守国门

        话说,那小载湉的日子并不好过,深宫中的礼仪规矩繁多,从衣着服饰,到行路起坐,再至说话行礼,每日教授的内容不一,冗杂繁琐,让他烦不胜烦。

        还有令他头疼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威严更加快速的烙印在载湉的心中,慈禧为他量身定制了“断亲情、立威严、传孝道”的教育方针。

        不准亲生父母前来探视,更不允许载湉对自己有丝毫的顶撞之意,一有顶嘴,轻则戒尺伺候,重则罚跪不起。

        载湉感觉自己像个提线木偶,每天都生活在慈禧的淫威操纵下,整日感觉身心疲惫乏力。

        如果说这些载湉都还能勉强忍受,接下来令他最难以接受的事还是发生了。

        乙亥年正月二十日(公元1875年2月25日),两宫皇太后懿旨,载湉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并告祭天、地、庙、社。

        仪式宏伟浩大、隆重庄严,中外无不瞩目。

        继位后,载湉先到乾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到钟粹宫向慈安太后行礼,接着到长春宫向慈禧太后行礼,最后去往储秀宫向孝哲毅皇后(同治皇后)行礼。

        仪式完毕,两宫皇太后懿旨昭告天下,宣布即日起改年号为“光绪”,是谓:\"继承祖宗之治,绪有光焕。\"

        这一惊,非同小可!

        “光绪”二字,寓意本是如此美好,但无论是对三岁多的载湉,还是对二十八岁的王忆钟来说,这都无疑摧毁了他所有的幻想,直接宣判了他的“死刑”。

        光绪,所谓何人,连“史学盲人”王忆钟也是耳熟能详。

        光绪帝,堪称近代史最悲情且窝囊的君主,幼年,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呵护,长大后,又无法选择自己的真爱。

        在位30年里,完全按照自主意愿执政的时间不过百来天(史称百日维新), 一生的命运都在受人牵制摆布,就连最后怎么个死法,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真个是可悲、可怜、又可叹!

        而彼时的大清朝,对外,经历了鸦片战争,又受到了西方各列强的野蛮侵略,同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

        在内,虽刚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但连年战乱,劳民伤财,加之民间一系列反清起义又四处兴起,朝廷早已是内外交困。

        眼下,整个大清朝彷如一艘腐朽破败的大船,在狂风骤雨中艰难前行,且随时都有可能散架解体。

        这皇帝做的,真是憋屈,哪能是来享清福的,明明就是来收拾一堆破烂摊子的。

        登基仪式毕,此时已近子时,载湉跌跌撞撞的回到养心殿内阁,呆坐了一整夜,怔怔的盯着窗外,既不说话,也不进食。

        第二日如此,第三日也是如此,连续五日,只进了一些米糊,从第六日开始,小皇帝在内阁中见啥摔啥,抓什么砸什么,弄得满屋狼藉。

        慈禧太后听闻后,吓得夜半亲来看望,她担心是自己的手段太过残酷无情。

        毕竟在慈禧的眼中,此时的小载湉也才三周半岁,如此严苛的教育,恐会让小皇帝稚嫩的内心陷入崩溃之中。

        而在养心殿服侍的太监宫女,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登基称帝明明是件天大的喜事,不知为何,这个小皇帝却表现出极度的愤恨气恼,且口中污秽之词不绝于耳。

        果然不愧是真龙之子,所思所想,不能以常人议之。

        一时间,朝野上下,众说纷纭。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也无从知晓,小皇帝的内心在这段时间中经历了多少曲折变化。

        从恼羞成怒,到无奈妥协,再到被迫面对,最后独坐床头,安然思考。

        “你此去后,生前的所有历史皆无变化,但是你生后的历史可就得靠你自个儿创造了,福祸相依,好自为之。”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惊雷响于后而处变不惊。”

        上神与母亲婉贞的话语不断萦绕于耳间,像是一种指引,又或是一种警告。

        同年二月,云南马嘉理案发生。

        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边境,开枪打死中国居民。

        当地人民奋起抵抗,打死了马嘉理,把侵略军赶出云南。

        但是英国政府却借此事件,在国际上大肆喧闹,一口咬定清政府是背后指使人。

        强迫清政府将云贵总督革职查办,还要求减免税厘并大开云南边界贸易等一系列过激要求。

        甚至叫嚣如果清政府不允,日不落帝国的坚船利炮就将瞄准中国本土。

        消息传到小光绪耳中,他猛地端坐而起,双目中射出阵阵厉光,一改这一月来的失神心态。

        “吩咐备轿!”

        “皇上,您这是要去哪儿?”

        “去长春宫!”

        一路上,小光绪在心头反复措辞,想以最严厉的语气正告慈禧,对于外交事件,朝廷绝不可做出丝毫让步,否则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让,步步让。

        但令小光绪没有想到的是,这慈禧皇太后竟为了自保皇权,早已定下委曲求全、忍气吞声之策,并拟派“出使大臣”带“国书”前往英国,就此案进行和谈。

        小光绪一听,顿生怒火,立即站在民族大义和祖国尊严的道德制高点,对此举进行严重抗议和尖锐批判。

        而慈禧,则是以国力羸弱,不可再起兵端,不愿国家再遭生灵涂炭为由,进行辩驳。

        双方就此事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一个时辰后,慈禧皇太后自知理屈,不敢再辩。

        “小小幼童!目不识丁!岂敢在此妄论国事!小李子,送小皇上回去!”

        说罢,慈禧面显怒容,拂袖而去,不再搭理小光绪。

        “且慢!”

        小光绪眼看慈禧就要转身进到内室中去,急忙大喊一声, 见慈禧停步,便叫李莲英端来文房四宝,在太监们惊愕恐惧的眼神中,他用简体字在纸上写出一句话来: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莲英接过,将洁白的开化纸递呈慈禧。

        清末晚期,简体字已在民间流行,慈禧稍加辨认,便认出此字,立时,她感到又惊又俱,浑身汗毛竖起!纸页从指尖滑落都未曾感知。

        “这小皇帝,年不过三岁有余,与我辩起事来,条理清晰,逻辑缜密,而且吐字铿锵有力,毫无惧色,小小年纪,本是懵懂无知之时,可他竟然还懂得家国之理,圣贤之言。

        最可惧的是前面这句:天子守国门。在史文中并无出处,居然能衔上《礼记》之句,这学识见解,岂是常人,莫非?真是天降仙人,前来助我大清?”

        慈禧怔住片刻后,仍觉心有余悸,遂疾步走进内室中,将房门紧闭,招呼李莲英赶紧将小皇上送回寝宫。

        回到养心殿后,小光绪独自盘腿坐在炕上,暗暗思忖:

        “要想改变历史,重振国威,眼下,最重要的是扳倒慈禧。

        这老妖婆冥顽不化,玩弄专权,大搞一言堂,整人损人她玩儿的是一套一套的,国家大事则完全是狗屁不通。

        跟后世描述的聪明有余,智慧不足,完全一致,可怜当今朝政掌握在她的手中,若我一直不动声色,按部就班,那不又是开了历史的倒车,重蹈覆辙吗?”

        思来想去,又是一宿未眠,鸡鸣时分,在紫禁城养心殿,靠窗的小木炕上,年仅三岁半的小光绪心中已暗定决心: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许二主!鹿死谁手,慈禧,你给我等着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