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妮弗杰弗森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她在中国的人气无法抵挡。”
“盘点在亚太地区人气最夯的明星,珍妮弗杰弗森之外,尼古拉斯凯奇在中国的全盛时代正要开启”
“珍妮弗杰弗森身边的英俊男人是谁?短短数秒钟的亮相,他在网络上已经引起了一阵旋风”
“珍妮弗杰弗森芳心去向成谜,经纪人常伴身侧,两人关系暧昧?”
“说唱歌手对珍妮弗大胆示爱,珍妮弗,你的笑容比北京的五环还要灿烂”
“深受北京青睐,走进封闭的紫禁城,珍妮弗做到了迈克尔杰克逊也没有做到的事。”
“珍妮弗与乔治,昔日好友因为政治观点渐行渐远,还是双方本来关系就十分微妙?”
配上一张张表情各异的截图,甚至还有夸张的漫画和ps照片,珍妮在开幕式上惊鸿一瞥的亮相在网络和媒体上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报道浪潮,不过当然,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本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表现,虽然也有媒体在跟踪珍妮弗这条线,爆出了一些似真似假的消息,譬如说珍妮弗在北京受到了热情的招待,甚至有官方背景的红顶商人和她往来甚密,她在开幕式上坐的包厢等级仅次于领导人包厢,传说最高领导人甚至还对她进行了秘密接见——但这些消息没有实质证据,只能被那些喜好夸张报道的小报刊登,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种新闻也就是看看,笑笑,议论几句就被抛诸脑后,他们更关注的还是珍妮弗前往探视美国代表团的新闻:在开幕式之后,珍妮弗造访了美国代表团的奥运村驻地,和许多情绪兴奋的运动员合影,当然还有和代表团团长愉快交谈的场景。
在珍妮团队的推动下,这些有图有真相,附带着独家花絮报告的新闻迅速地调开了大众的注意力,在知道了珍妮弗会出席篮球决赛的消息之后,不少在中国工作,甚至会特地赶到中国看比赛的美国网友,都是晒出了自己的票根,炫耀着他们和名人同场的优越感,毕竟,珍妮弗可不是那种随便可以堵到街拍的明星,在此之前,她甚至很少出现在湖人队的赛场上。
“珍妮弗肯定会买这一场的票。”在珍妮弗的粉丝论坛里,更是没有人会对珍妮弗本人可能的政治不正确说三道四,由于她本人在拍戏之外,社会活动相当少,作风也非常低调,即使有狗仔跟拍,但人们对她的了解也依然远远不如别的a-r——人们知道李奥纳多对派对和美女的喜好,也知道克里斯托弗曾经迷上冲浪和帆船,但珍妮弗有什么爱好呢?谁也不知道,人们甚至都不知道在私底下她都在做什么,因此,这一次能参与到她的度假活动中来,这让粉丝们相当的兴奋,好像他们因为共享一种情感而更加亲近了起来。“谁不会买这一场的票呢?我也想要见证国旗升起的那一刻。”
“你们看到了吗?科比在k上传了自己和珍妮的合影,天啊,我不知道我是该羡慕科比还是羡慕珍妮弗,我也会参加梦八的决赛,如果到时候有机会能要到任何一个人的签名、合影的话,我会回来报告的。”
“我去过天坛和故宫,北京是个很美丽的城市,希望珍妮弗能喜欢它——如果珍妮弗也开了k那该有多好,我真想看到她的旅游照片!”
“也许中国的粉丝们能给我们一些消息——你们知道中国的一个网站吗,它叫做tieba……”
“有人知道珍妮弗会回来参加《梦露》的试映会吗?我拿到了一张内部试映会的票,如果能看到珍妮弗的话,那就太好了!”
“天啊啊啊啊啊,”这条明显是为了抢风头的留言,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没有人再关注珍妮弗和北京的那场篮球赛了,比起那些虚无缥缈,注定只属于少数幸运儿的接触,粉丝们更关注的还是珍妮弗的下一部电影,”你真是太太太太幸运了!不过,你是怎么拿到票的?你是被抽选中的观众吗?”
发言的层主没有再回复,但已经成功歪了楼,影迷们的热情已经完全转向了《与梦露的一周》,对于最核心的那部分粉丝来说,他们已经喜欢了珍妮弗很长一段时间,足够从电影圈的小白变成老鸟,虽然距离《梦露》上映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他们都知道,这部电影是不是今年颁奖季的大热作品,其实并不取决于它的票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取决于第一批受邀观看珍妮弗电影的大拿们,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虽然珍妮弗没有讨论过这个话题,不过在粉丝们看来,这部由大梦独资投拍的电影,还是给公司和珍妮弗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媒体一直在说三道四,暗示着珍妮弗饰演梦露时被冲昏了头脑,有些不自量力,而选择萨尔维这个导演更是体现了她的不成熟——在一部分人口中,这部电影只不过是一团自恋的屎而已,而粉丝们甚至还不能反驳这些言论,因为他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电影的预告片,只能从海报出发,去想象电影到底会有怎么样的面貌。
作为粉丝,自然只有希望自己的偶像越来越好的,而这部电影的意义多少又有点特殊,所以粉丝们甚至比珍妮弗本人都还急于得到影评人们的肯定。毕竟这可不是一般的文艺片如《迈克尔克莱顿》,扑街也就扑街了,这种本来关注度就高的题材,一旦扑街,全美国的媒体可能都会把珍妮弗当作笑柄,嘲笑上好几个月。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论坛的热帖里,楼主这么感慨道,”即使你不想关注珍妮弗的电影都做不到,她的每一部电影都让人提心吊胆,好像根本失败不起。如果你没有一颗强劲的心脏,那么最好就别做珍妮弗的粉丝,这姑娘虽然年纪轻轻就获得了一切,但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满足,她不喜欢拍那些安全的电影,每一部电影对她来说都是一场豪赌,赢家获得一切,输家则注定要遭受重挫。”
这个贴获得了论坛网友一致的认同——不过,说到底,这抱怨也还是甜蜜的,毕竟,如果没有这样的进取精神,珍妮弗也不会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就站到这个高度。粉丝们也习惯了一次又一次连续的胜利,就像是去年《迈克尔克莱顿》的风光无限一样,这一次,他们也在等待着又一个极为理想的开局。
#
正当粉丝们满是乐观地等待着试映会的时候,阿兰莫里森的心情却说不上有多好——和一般大众一样,他也是通过电视新闻知道了珍妮弗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消息,但和一般大众不同的是,长年累月的娱乐圈生活,已经让他对于媒体的导向性报道有了免疫力。当人们在津津乐道北京对珍妮弗的礼遇时,阿兰却是看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征兆:这女孩在政治上还是太过年轻、幼稚,北京用传递火炬的荣誉吸引了她,用观看开幕式的待遇诱惑了她,她根本没有来得及认识得到这个国家的邪恶面目,就被糖果吸引,向着对方靠拢,成为了官方的宠儿。而这一点对于阿兰来说,甚至令他原本十分期待的电影都为之失色。
当然了,好莱坞是民主党的世界,不像是更为激进的共和党成员,甚至认为珍妮弗在正义人士对抗邪恶核心,为民主自由而努力的时候去传递火炬是种背叛,阿兰作为民主党的成员,倒还是承认珍妮弗有行动的自由,而且为奥运传递火炬,包括出席奥运开幕式也并不是太有争议性的举动,但他也不能不承认,虽然理智上是这么认为的,但感性上来说,因为珍妮弗的种种举动,他确实对她有种失望和反感的情绪,他觉得这女孩好像有些忘乎所以了,连续的胜利让她听不清团队成员的合理劝告(阿兰相信她的团队肯定非常反对这些决定),她应该要栽上一跤才能清醒过来,明白在好莱坞,你应该处处小心,即使是大牌明星也没有随心所欲的权利。而且珍妮弗也该知道到底谁才是她应该亲近并且靠近的——而且这个答案当然是美国,而不是远在太平洋另一边的中国。
当然了,从理智上来说,他也知道电影就是电影,不应该受到任何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阿兰亦不得不对自己承认,电影还没开始,他的观影心态已经有了微妙的改变,如果说之前他是最坚定的j.j粉,总是相信珍妮弗能缔造奇迹,那么现在,他倒是有些隐隐地希望珍妮弗能失手一次,这样他就不必纠结于职业道德和自身喜好的冲突,可以好好地让珍妮弗尝尝影评人的厉害,让她知道自己还是应该更多的把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虽然在此之前,珍妮也遭遇过一些影评人的攻击,但那更多的是针对她的商业片,而且,按照阿兰自己的想法,这种攻击也远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因为很明显,除了罗杰艾伯特这样当之无愧的耆宿以外,他阿兰莫里森不也还在帮珍妮弗说话吗,姑且还可以认为舆论上是两相对峙,而不是一种风向占优嘛。
“如果现在已经进入对珍妮弗的倦怠期就好了。”进入放映厅之前,阿兰忍不住这么想着——一般说来,影评人对于演员会有一个蜜月期,当一个演员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影评人对待他/她,就像是对待一个刚得手的情人一样无微不至,而如果在两三部电影以后,演员还在重复自己,不能取得突破的话,影评人看着他/她的眼神,就像是看到一个多年的怨偶,他们的赞扬有多热情,批评就有多严厉,就是再好的演员也都很难逃脱这种心理定势的周期反复,因为毕竟,从人的心里惯性来出发的话,第一次的惊喜肯定会堆积成第二次的高期待,如果你第二次,第三次都不能满足影评人的预期的话,那么失落落空以后,影评人的怒火肯定是要比对一开始就毫无期待的演员更强上许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演员都经历过这种事业上的低潮,而这也是演员行业的一种考验,很多出道时风头无两,从评论界到票房都成绩斐然的明星,就是熬不过自己的第一次低潮期,熬不过自己的第一部、第二部票房和影评都惨败的电影,当然了,如果接连第三部电影都是票房口碑双扑的话,那么即使演员本人没被打败,他也很难拿到第四个机会了——不过,还是有很多原本前途无量的演员在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糟糕的时候,因为受不了评论界的尖酸刻薄,转向别的更容易获得成就感的领域来满足自己,也在演艺事业上就此沉沦下去,再也没有重新崛起的一天。只有那些最伟大的演员,才能一次次从挫折中爬起,用强劲的奖项和票房重新证明自己,再一次登上事业的高峰,而这种历练,也能帮助他们在演技上再次取得突破,真正地脱胎换骨,塑造自己的神格。
珍妮弗杰弗森已经成名七年了,按照一般的演员生命周期来说,她应该已经要陷入自己的第一次事业低谷,至少来说是要往下坡路开始走,出现一两部票房依旧大卖,但是演技已经遭遇恶评的电影,然而,当阿兰开始审视她的演艺生涯时,他却诧异地发现,珍妮弗还处在她的第一次上升期里,到目前为止,她的文艺片在票房和影评上都没有遇到过多少麻烦,而商业片的话,除了《加勒比海盗》系列的后两部,有人给她找了一点事以外,真正那种大规模质疑、嘲笑演技的现象也没有出现,票房当然更不必说了——影评人对于她的期待一直以来都是被满足,甚至可以说是被超标准的满足,她表现出的那种富有变化的,真挚动人的,不断丰满和成熟,仿佛还在自我调整、成长探索的演技,已经完全把影评人们带入戏了,很多影评人都有一种感觉,好像在见证一个奇迹发生,见证一个天才成长,他们都想要看到珍妮弗最终会成熟为一个怎样的演员,那种对于一般演员很常见的倦怠感,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在他们和珍妮弗的''恋爱关系''中出现——所以,很可能即使《梦露》没有达到预期,作为她的第一次失败,影评人们也许都还会怀抱着很宽容的态度,甚至都不会说什么重话,免得伤害到了正在成长中的参天大树:对于蜜月期的演员,影评人们绝对是捧在手心也不觉得溺爱的。
当然了,那是在她和北京的一连串绯闻出现之前的事了……阿兰在小放映厅里找了个位置,他扭过头看了看那几张熟悉的面孔:他本人对政治其实说不上多有兴趣,但即使如此,心里也难免有几分别扭,而据他所知,《综艺》的德里克是共和党……即使是再小的事,如果和政治有关,阿兰都不会在共和党人身上寄望太多,期望对方做到就事论事、公平讨论,更别说这件事对于共和党人来说绝不在小了……
当放映厅的灯光缓缓暗下时,阿兰最后一次看了看几个影评人漠然的面孔,他的情绪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希望这是一部烂片,这样他就可以大肆痛批珍妮弗,宣泄内心的失望,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忍不住为珍妮弗担心,害怕《梦露》受到那些政治热情太浓、太不专业的评论家的偏见和冷遇,委屈了一部质量还不错的电影,而同时他自己都不肯定,如果《梦露》的质量不够惊艳,不是那么毫无争议,珍妮弗的表现也不是那么的惊喜连连的话,他自己会怎么写影评文章,是毒舌抨击还是温柔呵护,是在共和党人的怒火跟前保卫珍妮弗,还是让她明白这世界的冷酷?而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仅仅因为她在政治上的天真和幼稚,就通过违背自己的专业道德来教会她这堂课,教懂她牺牲自己的政治自由来换取拿到公平影评的资格,这么做是否恰恰证明了自己的虚伪,是否算是无耻的胁迫……
随着一段温柔的开场音乐,屏幕亮了起来,多年来养成的本能,让阿兰深吸了一口气,迅速进入到了专业的观影状态中去。
在梦露出现以前,他的最后一个想法是:如果珍妮弗把电影的首映放到威尼斯就好了,那里的人不会太在乎这个,而如果《梦露》在威尼斯获得了很好的评论,这几个老家伙的声音也就没那么有用了,而且她的团队也有很大的问题,在她去了北京之后?德里克绝对不该出现在被邀请的名单里——
和以往相比,他的思绪的确还有些过分活跃,迟迟都不肯安分下来,然后——
——然后,梦露出现了……
...
...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