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中华优秀文化包括什么第7章 明代的中国戏曲

第7章 明代的中国戏曲

        一、明代中国戏曲的形式

        - 传奇戏曲

        - 体制结构:篇幅较长,一般有几十出。例如《牡丹亭》有五十五出。结构上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情节复杂,线索较多。故事内容丰富,涵盖历史、爱情、神话等诸多题材。

        - 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同时吸收北曲曲调。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后,昆山腔在传奇戏曲中广泛应用,其唱腔华丽婉转、流丽悠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杂剧

        - 体制规模:一般为四折一楔子。四折是四个大的段落,楔子置于剧首,用来介绍剧情背景或引出主要人物和事件。

        - 音乐形式:前期主要是北曲杂剧,嘉靖以后逐渐出现南曲杂剧以及南北合套的形式。

        二、明代中国戏曲的特点

        - 思想内容方面

        - 反映社会现实:对社会的黑暗面、官场的腐败和丑恶现象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如《鸣凤记》直接以时事入剧,描写了杨继盛等人同奸臣严嵩的斗争,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 强调人性解放:注重对人性的关注和探索,表现出对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反思与挑战。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杜丽娘还魂的故事,歌颂了爱情的力量,强调了个体情感的重要性,体现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 艺术风格方面

        - 曲词优美典雅:传奇戏曲的曲词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辞藻华丽,文采斐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名句。

        三、明代中国戏曲的具体手法

        - 唱念做打方面

        - 唱:不同的声腔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昆山腔的唱调婉转细腻,节奏舒缓,注重声音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弋阳腔则节奏明快,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爆发力,适合表现激烈的情感和冲突。

        - 念:包括韵白和散白。韵白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音调较高,多用于表现文人雅士、官员等角色的对话;散白则更加接近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常用于表现平民百姓等角色。

        - 做:演员通过身段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和情境。例如,手势的运用可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脚步的移动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和心情。

        - 打:武打动作和舞蹈动作相结合,既有精彩的武打场面,展示角色的武艺和力量,也有舞蹈化的动作,增强观赏性。

        - 舞台表现手法方面

        - 虚拟性: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的暗示,让观众想象出不存在的场景和物体。例如,演员拿着马鞭表演,就代表骑马;演员做出划船的动作,就表示在水上行船。

        - 象征性:舞台上的道具、服饰等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黄色的服饰通常象征着皇家的尊贵;红色的脸谱往往代表着正义、勇敢的角色。

        - 剧本创作手法方面

        - 情节设置:注重情节的曲折性和连贯性。通过设置悬念、冲突和反转等手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剧情跌宕起伏。例如,《宝剑记》中林冲的命运起伏,充满了各种危机和挑战。

        - 人物塑造:运用多种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同时,还会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1.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 作家简介:汤显祖(1550 - 1616),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

        - 代表作:

        - 《牡丹亭》:全剧共 55 出。这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爱情的力量,体现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作品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复生,情节曲折离奇。

        - 《紫钗记》: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也借鉴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部分情节。着重塑造了霍小玉和黄衫客两位令人敬重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霍小玉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以及黄衫客的豪侠仗义。

        - 《邯郸记》:全剧 30 折,本事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该剧以卢生大富大贵、大寂大灭的官场沉浮史为主体内容,对明代官场社会的黑暗和丑恶进行了深刻鞭挞和总体否定。

        - 《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借助槐安国来嘲讽明代政治的黑暗,同时也描写了淳于棼和槐安国公主瑶芳的爱情,淳于棼在槐安国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官场的荒诞。

        2. 李开先与《宝剑记》

        - 作家简介:李开先因抨击夏言而被罢官,后来专心于词曲戏曲的整理和创作。

        - 代表作:《宝剑记》取材自《水浒传》,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与原着不同的是,林冲一开始是征西统制,因批评童贯而被贬为禁军提辖,又上书抨击高俅,被高俅设计陷害,发往沧州充军,之后还有梁山起兵清除权奸的情节,最后林冲大仇得报,夫妻团聚。

        3. 梁辰鱼与《浣纱记》

        - 作家简介:明代戏曲作家,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 代表作:《浣纱记》初名《吴越春秋》,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为线索,写吴越两国战争的历史,最后以范蠡弃官偕西施泛舟而去结尾,借助爱情抒发兴亡之感。

        4. 高濂与《玉簪记》

        - 作家简介:明代传奇戏曲作家。

        - 代表作:《玉簪记》写女冠陈妙常和潘必正的爱情故事,二人因玉簪为凭指腹为婚,中间有秋江话别、以玉簪为信物的情节,作品刻画人物心理细腻,词语清丽,但也存在用律方面的争议。

        5. 沈璟与《义侠记》等

        - 作家简介:明末和汤显祖齐名的作家,在其周围形成了着名的吴江派。他很讲求音律,主张崇北崇元的学古思想,要求改革南曲,制定了《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 代表作:

        - 《义侠记》:写武松故事。

        - 《红蕖记》:改编自唐传奇《郑德璘传》。

        6. 徐渭与《四声猿》

        - 作家简介:明代着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

        - 代表作:

        - 《狂鼓吏渔阳三弄》(《渔阳弄》):历数曹操一生的罪恶,实际上是在骂明代权奸弄权的现实,激愤之情极重。

        - 《玉禅师》:写红莲和玉通禅师、月明和尚戏柳翠的故事,其中明月和尚给柳翠说法一场是哑剧。

        - 《雌木兰替父从军》(《雌木兰》):讲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对性别意识森严的社会提出挑战。

        - 《女状元辞凰得凤》(《女状元》):讲述女性在科举中取得状元的故事,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唯才是举理想的追求。

        7. 具体手法解析

        - 情节设置手法:

        - 奇幻情节与现实意义结合:如《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的奇幻情节,看似荒诞,实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人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种手法使作品既富有浪漫色彩,又能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思考。

        - 情节的曲折性与连贯性:许多作品都设置了复杂的情节线索和起伏的情节发展。例如《宝剑记》中林冲的命运一波三折,从最初的朝廷官员到被陷害发配,再到梁山起义,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又保持了故事的连贯性,使观众能够理解和跟上剧情的发展。

        - 人物塑造手法:

        - 多面性与典型性: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和典型性。以《邯郸记》中的卢生为例,他既有对功名利禄的强烈追求、贪图享乐的一面,又有在官场斗争中的无奈和挣扎,是封建社会官场中追名逐利者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他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

        - 对比衬托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经常使用对比衬托手法。如《玉簪记》中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与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形成对比,突出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鸣凤记》中忠臣义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通过正义与邪恶的对比,彰显了正义的力量和价值。

        - 语言表现手法:

        - 曲词优美典雅:明代戏曲的曲词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辞藻华丽,文采斐然。如《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名句,意境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曲词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 本色语言的运用:部分作品也注重本色晓畅的戏曲语言,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剧情和人物情感。例如一些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场景中,使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生活的真实感和烟火气。

        - 舞台表现手法:

        - 虚拟性: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的暗示,让观众想象出不存在的场景和物体。比如演员拿着马鞭表演,就代表骑马;演员做出划船的动作,就表示在水上行船,以简洁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舞台意境,拓展了舞台的时空表现力。

        - 象征性:舞台上的道具、服饰等都具有象征意义。黄色的服饰通常象征着皇家的尊贵;红色的脸谱往往代表着正义、勇敢的角色,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内涵。

        明代中国戏曲对至今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1. 艺术形式与表演方面

        - 声腔体系的传承发展

        - 奠定昆曲的地位:昆山腔在明代发展成熟,成为昆曲的基础。昆曲曲调细腻婉转、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今昆曲依然是中国戏曲的重要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为众多戏曲剧种所借鉴吸收,对中国戏曲音乐和表演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 丰富地方戏曲声腔:明代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等也对后来各地的地方戏曲声腔发展产生了影响。比如弋阳腔,其高腔特点在很多地方剧种中都有体现,如川剧高腔、赣剧高腔等,为地方戏曲的多样性和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 表演程式的规范与传承

        - 动作程式:明代戏曲中形成的诸多表演动作程式,如手势、台步、身段等,一直延续至今。像京剧等剧种中的许多手势动作,如兰花指、云手等,以及各种角色的出场、走路姿态等,都能看到明代戏曲表演程式的影子,这些程式化动作有助于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表达情感,增强了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 角色行当划分:明代戏曲明确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行当划分,也为后世戏曲所继承和发展。不同行当有着各自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演员可以根据行当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表演,使得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样,也便于观众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

        2. 文学创作方面

        - 题材内容的影响

        - 爱情题材:明代戏曲中大量的爱情题材作品,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为后世戏曲创作提供了经典范例。许多现代戏曲作品依然以爱情为主题,借鉴明代戏曲中对爱情的描写和刻画方式,展现爱情的美好与力量,以及爱情在不同社会环境和命运挑战下的挣扎与坚持。

        - 历史题材:《浣纱记》等以历史故事为蓝本的戏曲,激发了后世对历史题材的创作热情。不少戏曲作品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汲取灵感,通过艺术加工和演绎,展现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物的命运沉浮,既传播了历史知识,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社会讽刺题材:像《邯郸记》《南柯记》等作品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也为后世戏曲提供了借鉴。现代戏曲中也有很多作品关注社会问题,批判不良现象,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延续了明代戏曲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 文学手法的传承

        - 情节结构:明代戏曲中复杂曲折的情节结构,如《宝剑记》中林冲的命运起伏,以及多线叙事、情节的起承转合等手法,对现代戏曲创作仍具有启示意义。现代戏曲在构建剧情时,也注重情节的吸引力和逻辑性,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来吸引观众,展现主题。

        - 人物塑造:明代戏曲善于塑造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这种人物塑造手法在现代戏曲中依然被广泛运用,使戏曲中的人物更加立体、真实,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3.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方面

        - 文化传承的载体:明代戏曲承载了当时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包括历史、民俗、价值观等,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这些文化元素通过戏曲的传承一直延续到现代,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戏曲中所反映的传统礼仪、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明代戏曲中所传达的一些价值观,如正义、忠诚、善良、爱情等,对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戏曲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 促进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明代戏曲如《牡丹亭》等经典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演出,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国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