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第5章 元代的中国戏曲

第5章 元代的中国戏曲

        元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其形式特点及优点如下:

        1. 剧本结构方面

        - 结构严谨性

        - 四折一楔子:通常一本杂剧由四折组成,每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段落,类似现代戏剧中的一幕,这种分折的结构使剧情的发展层次分明,起承转合清晰有序,便于观众理解故事的推进。例如《窦娥冤》,四折分别展现了窦娥悲惨命运的不同阶段。楔子则一般放在开端介绍背景或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作用,使剧情更加连贯,避免了情节的突兀转换。

        - 题目正名:剧本最后标明的“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并以末句作为剧名,这有助于观众在观看之前就对剧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方便了剧目的宣传和推广。

        - 情节紧凑性:元杂剧的篇幅相对固定,不像一些长篇戏曲那样情节拖沓。在有限的四折和楔子中,剧作家需要精心安排情节,突出主要矛盾和冲突,使故事紧凑而富有张力,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保持他们的观赏兴趣。

        2. 音乐体制方面

        - 宫调的规范性

        - 音乐风格的塑造:元杂剧实际用九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如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等。剧作家根据剧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宫调,能够营造出与剧情相契合的音乐氛围,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表现悲伤情感的情节可能会选用南吕宫,而表现富贵场景的情节可能会选用黄钟宫。

        - 演唱的统一性: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这使得整折戏的音乐风格保持一致,增强了音乐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和谐之美。

        - 曲韵的独特性:曲韵平仄通押,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无入声字,每套曲子要求一韵到底。这种严格的押韵规则使曲词在演唱时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传唱,也增加了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

        3. 表演形式方面

        - 角色分工的细化

        - 表演的专业性:角色分工较宋杂剧、金院本更趋细密,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每类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表演风格和任务。例如末是男角,旦是女角,净扮演刚强、凶恶或滑稽人物,杂则包括各种配角。这种分工使演员能够专注于特定类型角色的塑造,提高了表演的专业性和水平。

        - 主唱角色的突出:杂剧只有主要角色独唱,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这种主唱制度突出了主要角色的地位,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角的情感表达和命运发展上,有利于深入刻画主角的形象,展现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 表演动作的程式化和虚拟化

        - 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元杂剧的动作身段已具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程式化的动作如手势、台步、身段造型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提炼,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表现力,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身份。虚拟化的表演方式,如通过虚拟的动作来表现骑马、划船、开门等生活场景,突破了舞台空间的限制,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展现了丰富的内容。

        - 艺术风格的形成:程式化和虚拟化的表演形成了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西方写实主义的戏剧表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写意的审美观念,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4. 语言风格方面

        - 通俗性

        - 观众的广泛性:元杂剧的宾白是以北方口语写成的,曲词也较为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的生活语言。这种通俗的语言风格使普通民众能够轻松理解剧情和人物,降低了欣赏门槛,扩大了戏曲的受众群体,使戏曲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娱乐,也成为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情感表达的直接性: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更直接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剧作家可以运用生动、鲜活的口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

        - 文学性

        - 意境的营造:虽然语言通俗,但元杂剧的曲词又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来描绘场景、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营造出丰富的意境,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例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烘托出了离别时的悲伤氛围。

        - 文化内涵的承载:元杂剧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欣赏元杂剧,观众可以了解到元代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使戏曲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意义。

        元代的一些中国戏曲代表作及作者如下:

        1. 《窦娥冤》 - 关汉卿

        - 内容解析:

        - 情节:故事讲述了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后来誓愿一一应验。其父亲窦天章最后为她平反。

        - 主题:深刻地揭露了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展现了窦娥善良、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以及对不公命运的抗争。例如窦娥在面对不公审判时的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喊出了广大受压迫民众的心声。

        - 人物塑造:窦娥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同时她的反抗精神也令人敬佩。她从一个孝顺、善良的女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敢于反抗黑暗现实的斗士。

        - 艺术特色: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关汉卿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使剧情更加生动感人。

        2. 《汉宫秋》 - 马致远

        - 内容解析:

        - 情节:描写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爱情,同时王昭君为了国家利益,被迫出塞和亲。在送行时,汉元帝对王昭君的不舍和无奈,以及王昭君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交织在一起。

        - 主题: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社会昏庸无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们在大敌压境时的怯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王昭君剧,揭示出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也渗透了剧作家马致远在马致远易之间的乱离身世之感和山川满目之恨。

        - 人物塑造:汉元帝是一个既有对爱情的执着,又有身为皇帝的无奈的复杂人物形象。王昭君则是一个深明大义、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女子形象。

        - 艺术特色:文辞优美,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剧中通过大量的唱词和对白,营造出了凄凉、悲伤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3. 《西厢记》 - 王实甫

        - 内容解析:

        - 情节: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 主题: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表达了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以及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展现了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喊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 人物塑造:张生是一个才华横溢、对爱情执着的书生形象;崔莺莺是一个美丽、聪明、勇敢追求爱情的贵族小姐形象;红娘则是一个机智、勇敢、热心肠的侍女形象,她在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艺术特色:语言优美典雅,富有诗意。王实甫善于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唱词文采斐然。同时,剧情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

        4. 《梧桐雨》 - 白朴

        - 内容解析:

        - 情节:该剧通过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社会动荡。

        - 主题:揭示出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其中也渗透了剧作家白朴在金元更易之间的乱离身世之感和山川满目之恨。剧中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和悔恨,以及他在失去杨贵妃后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

        - 人物塑造:唐明皇是一个既有雄才大略,又沉迷于女色的皇帝形象。杨贵妃则是一个美丽、温柔、多情的女子形象。

        - 艺术特色:意境深远,情感深沉。白朴通过白朴天梧桐雨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悲伤和无奈。

        5. 《倩女离魂》 - 郑光祖

        - 内容解析:

        - 情节:这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张倩女与王文举自幼定亲,但王文举长大后赴京应试,倩女的母亲却想悔婚。倩女魂魄离体,追随王文举一同进京,王文举不知情。倩女的躯体则在家中卧病在床,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最后王文举高中状元,倩女魂魄与躯体合一,二人终成眷属。

        - 主题: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方面,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另一方面,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

        - 人物塑造:倩女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她为了爱情不惜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展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

        - 艺术特色:情节奇幻,富有想象力。郑光祖通郑光祖离魂这一奇幻的情奇幻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6. 《墙头马上》

        - 内容解析:

        - 情节:该剧讲述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互相爱慕,互致情诗。二人相约私奔,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终被裴父发现赶出。后几经周折,再得团圆。

        - 主题:以爱情为主题,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对人性的压抑。

        - 人物塑造:李千金是一个勇敢、泼辣、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与裴少俊私奔并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展现了她的坚定和执着。

        - 艺术特色:剧情紧凑,富有喜剧色彩。剧中的人物对话幽默风趣,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

        元代的中国戏曲对现今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1. 艺术表演形式方面

        - 表演程式的奠定

        - 动作规范:元杂剧的表演动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程式化特点角色的出场、亮相、台步等都有固定的套路。这些程式化动作被后世戏曲继承和发展,成为戏曲表演的重要基础。京剧等剧种中的许多身段动作都能看到元杂剧的影子,演员通过这些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情境。

        - 表情管理:元杂剧中对于角色表情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规范,不同的情绪通过特定的面部表情来传达。后世戏曲演员在表演中也注重面部表情的细腻表达,通过眼神、笑容、皱眉等表情来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 角色行当的完善

        - 行当体系:元杂剧时期“末”“旦”“净”等角色行当已经出现,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和细化,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基本行当体系。这种行当分类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为演员塑造角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规范。

        - 行当分工:不同行当在表演上的分工明确,生行主要扮演男性正面角色,旦行扮演女性角色,净行通常扮演性格豪放或具有喜剧色彩的角色,丑行则以滑稽幽默的表演为主。这种分工使得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也便于观众理解和欣赏剧情。

        2. 剧本创作方面

        - 题材内容的传承

        - 爱情题材:元杂剧中有许多经典的爱情故事,如《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对后世戏曲的爱情题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戏曲中依然有大量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元杂剧的元素,同时也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 历史题材:元杂剧也有很多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如《汉宫秋》等。这些历史题材的戏曲作品为后世了解历史、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现代戏曲中也有不少历史题材的作品,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演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 结构形式的借鉴

        - 四折一楔子:元杂剧一般采用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相对固定,有助于情节的组织和展开。虽然现代戏曲的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元杂剧的这种结构形式为戏曲剧本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框架模式,一些现代戏曲在结构上仍然会借鉴这种分幕分场的方式,使剧情更加紧凑和有条理。

        - 唱念结合:元杂剧的剧本中唱词和念白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现代戏曲也非常注重唱念做打的综合运用,通过优美的唱词、生动的念白、精彩的表演和武打动作等,全方位地展现戏曲的艺术魅力。

        3. 音乐唱腔方面

        - 音乐体制的基础

        - 曲牌联套:元杂剧采用曲牌联套的音乐体制,将多个不同的曲牌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这种音乐体制为后世戏曲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戏曲剧种如昆曲、京剧等都采用了类似的曲牌联套方式,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 宫调系统:元杂剧的音乐还使用了宫调系统,不同的宫调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音乐风格。后世戏曲音乐在宫调的运用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通过宫调的变化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 唱腔风格的影响

        - 演唱技巧:元杂剧的唱腔注重声音的运用和控制,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规范。后世戏曲演员在演唱时也会借鉴元杂剧的演唱技巧,如发声方法、气息控制、共鸣运用等,以提高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 风格韵味:元杂剧的唱腔具有独特的风格韵味,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文化氛围。这种风格韵味对后世戏曲唱腔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唱腔风格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但都能看到元杂剧唱腔的影子,如昆曲的典雅细腻、京剧的大气磅礴等。

        4. 文化价值方面

        - 反映社会现实:元代戏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如社会等级制度、贫富差距、官场腐败等。这种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戏曲中,许多现代戏曲作品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批判,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 传承文化传统:元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通过对元代戏曲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元代戏曲也为现代文化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