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重生之大明景泰大帝小说第115章 杂事

第115章 杂事

        石亨听到朱祁钰的话,心中不禁泛起涟漪,连忙道:“臣必为陛下效死,万死不辞。”

        他有点听懂朱祁钰的意思了。

        这次奇袭草原,和以前有两点不同。

        一是主动出击,以小股兵力袭击蒙元余孽,行动迅速,出其不意,不像以前,基本上都是皇帝亲征,将领没什么主动权。

        二是不设监军,这对于将领来说好处太多了,不论临战、后勤、战术,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不再会有人胡乱插手指挥之事,简直是有宋以来几百年都不存在的好事。

        尤其是第二点不设监军,对于他们这些统兵的武将真的很重要,君不见有宋以来这一条害死了多少将领,唐朝的高仙芝、宋朝的杨业全都是被监军害死的。

        朱祁钰的意思石亨听懂了,于谦自然也听懂了。

        他身为兵部尚书,对于监军还是比较认可的,当然,宦官监军就不行了,但是文官监军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可以确保武将不会轻易造反,天下局势可以在文官的掌控之中。

        只是朱祁钰没有明说,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暗暗记下,回头找机会再行劝谏。

        朱祁钰对于石亨的态度没有什么表示,只是笑着道:“朕相信武清伯。”

        “只是这次兵部没法给你记功了,回头朕再找机会补偿你。”朱祁钰提起了王文的弹劾。

        不过石亨还能说什么,只得翻身跪倒,道:“多谢陛下。”

        “其实臣受点委屈没什么,功劳算不算也无所谓,只是委屈了下面的士卒。”

        朱祁钰转头问向于谦:“此次兵部议功的结果出来了吗?”

        “出来了。”于谦点点头,答道:“这次武清伯出击,除了武清伯之外,士卒每人五两银子,将领升一级,回头填补到重建的京营中去。”

        “奏折已经递送到了内阁。”

        朱祁钰思索了一下,点头认可:“就这么定了,一会儿朕就让人批红用印,尽快处理,不能让士卒寒心。”

        “臣遵旨。”于谦答道。

        朱祁钰顿了一下,接着道:“户部的银子还够吗?不够的话,朕从内库调拨一笔银子给你,有功将士的赏赐要尽早发下去。”

        “多谢陛下。”于谦连忙翻身下跪,叩谢皇恩。

        说实在的,他为了这些犒赏的银子已经愁了好几天了,户部那面始终不愿意放出来银子,毕竟瓦剌把京师地区祸害得不轻,安抚灾民需要钱,修葺城池也需要钱,户部尚书陈循也是焦头烂额。

        不过朱祁钰的下一句话就把他的信心怼回去了。

        “当然,如果户部的银子够了,那朕就不调拨了,内库也没多少银子了。”朱祁钰如是道。

        “臣尽力而为。”于谦无奈答道。

        近期六部官员都焦头烂额的。

        兵部忙着整理京畿防卫和犒赏将士,户部忙着弄钱和安抚灾民,刑部则是忙着协助吏部和安抚地方,就连没什么事儿的礼部都在忙着朱祁钰登基改年号的事儿。

        但是,最焦头烂额的还要数大理寺,他们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

        原因很简单,大理寺丞薛瑄惹到了朱祁钰嘛。

        吏部考功司眼下是常驻大理寺,与刑部抽调的人手一起复查历年来的案例卷宗,尤其是薛瑄在大理寺任职期间,审查得更是仔细,已经被查出来四个案子的判决不符合大明律,十几个案子的证据不足却匆匆定案,这里面就有薛瑄主审的。

        薛瑄很心烦,非常心烦。

        他万万没想到,朱祁钰居然用京察来对付自己。

        虽然他请宗室诸王入京也是脑子一热,转眼自己就后悔了,但是那只是一次谏言啊,为啥你朱祁钰就下死手呢?

        以往大臣进谏,哪怕惹怒了皇帝,也是由其他同僚出面弹劾,结果无非就是罢官去职,至少自己的名望还在,回乡研究经典,也是一个大儒。

        然而朱祁钰这次居然用的是京察。

        要知道,要用京察罢黜自己,那只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这八法可以用。

        问题是,自己所有的根本就在文人这一点上,而京察八法这几条哪个都不能安在自己身上啊。

        贪,肯定是不行的,大明律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实草,这一点是不敢的。

        酷也谈不上,自己是文人,士林中名声颇佳,一旦被人说自己是酷吏,那他只有自尽一条路可走,一死以明志而已。

        无为、不谨,这是文人的大忌,这一点绝对不能被扣上。

        年老、有疾,这两点倒是无所谓,反正自己年岁也不小了,身体不算太好,一般情况下,皇帝罢黜官员用的比较多的就是这两条,但是,一旦因为这两条被罢黜,那自己就再也没有起复之日了。

        浮躁,有损自己名声,才弱,那更是在污蔑自己。

        因此,薛瑄判断,对于自己最好的评价应该就是年老、有疾,这样能够不损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想错了。

        朱祁钰搞京察的根本原因压根就不是对付他的,而是为了掌控朝局做准备。

        不得不说,朱祁钰原本只是个富贵王爷,于社稷危难之时登基称帝,没有先皇正式的传位昭书,没有足够深厚的官员班底,朝廷里算是他亲信的也就只有仪铭一个人,眼下还只是一个礼部侍郎,上面压着资历深厚的礼部尚书胡濙,一时半会儿还用不上。其他府衙的大佬,实际上也都是朱祁镇提拔起来的,和他朱祁钰算是合作的关系,还远远谈不上恩泽某人的程度。

        最关键的是,太上皇朱祁镇虽然不靠谱,但是他好歹是宣宗指定的继承人,又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正朔身份谁都不能否认。

        因此,其实朱祁钰急需的是建立自己的班底。

        数一数,礼部左侍郎仪铭肯定是,这是郕王府长史,想跑都跑不了。

        兵部尚书于谦算一个,他是前任尚书邝埜在土木堡遇难之后由自己提拔起来的,打赢京师保卫战之后,声望颇高。

        户部尚书陈循也算一个,他也是前任尚书王佐在土木堡遇难之后继任的,不过眼下他和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而已,也就是说,他忠于的是大明,不是自己,不过可以改造过来。

        剩下的朝廷大佬里面,吏部尚书王直是四朝元老,刑部尚书俞士悦也是老臣,工部尚书高谷和俞士悦一样,都是永乐十三年的进士,更别提礼部尚书胡濙了,那在永乐朝就是皇帝亲信,这几位大佬他谁都掌握不了。

        朝廷群臣中,朱祁钰可以掌握的官员不超过十分之一,这里面还有不少阿谀奉承之辈,剩下的大臣隐隐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全方位掌控着朝政的制定和实施。

        至于武勋集团,别闹了,英国公张辅都战死在土木堡了,魏国公在南京逍遥自在,轻易不进京,剩下的里面,老的老小的小,眼下居然是隐隐以武清伯石亨为首。

        要问石亨能不能扛得起武勋这杆大旗?看看王文的弹劾就知道了。

        石亨想率领武勋对抗文官集团,还早得很。

        所以,朱祁钰如果想掌控朝局,首要任务就是换上一些自己的人,最起码六部里面必须都有自己人,还有就是如何处理这群老臣,找机会让他们让位置出来。

        不过这群老臣们能力的确都很强,本身威望颇高,在没犯什么错误的情况下,想让他们让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从下面的非重要衙门入手,大理寺就是第一个。

        王直应该是理解了朱祁钰的意思,对大理寺的京察格外的严格。

        于是乎,就在十二月初的早朝上,吏部考功司提交了本次针对大理寺的京察结果。

        刑部尚书兼大理寺卿俞士悦监督不严,京察结果为不谨,罚俸半年。

        大理寺右丞李茂被评了个浮躁,罚俸半年。

        其他人等基本上都是差评,罚俸从三个月到一年的都有,甚至还有两个官员被查出违背大明律胡乱判案,直接以贪官的名义罢官去职,丢进刑部大牢里等着判决。

        而最关键的核心人物,大理寺丞薛瑄,直接便是和薛瑄的预估一样,评了个年老,被罢官归乡,放回山西老家养老去了。

        薛瑄对于朱祁钰来说只不过是个插曲。

        但是在薛瑄准备离京回乡的时候,朱祁钰则是在御书房和六部九卿开小会,会议内容则是讨论是否全面推广本次京察的绩效考核方案。

        在吏部尚书王直介绍了本次大理寺京察的经验和官员反馈之后,朱祁钰笑着对下面的大臣道:“诸位爱卿,听了王老尚书的介绍,大家有什么想法?不要有所顾忌,今日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下面仍然是一片安静,没人会轻易表态。

        朱祁钰看着下面的大臣,无奈道:“诸位爱卿,朕招你们过来,是真心讨论此事,看看是不是可以在朝中推行,不是逼你们表态支持朕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