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干线是往北的,从东京汴梁到大名府、平阳府和太原府,以及华北战区刚刚夺取的金国大同府,也就是金国的西京,一直修到新近占据的最北端丰州。
这条路原先是有路的,只是都是土路,又加上年久失修,毕竟处于战区,没有什么维护,破烂不堪了。
不过赵桓现在有的是钱,花钱雇佣当地民工投入大规模修建。
第三条路则是从开封,经过刘豫大齐国都城东平府,联通山东济南,宜都府一直到海边的登州。
在长江以北的三条柏油公路的修建,其实都是在大宋、金国和刘豫的大齐共同管辖的地段进行的。
因为在这些地段的主要城池是控制在大宋手里的,而广大的县城农村则被刘豫或者金国直接控制,驻扎有军队。
而道路修建的时候出现了十分和谐的一幕,不仅是害怕大宋的刘豫大齐国没有干预袭扰,连金国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仅没有出兵攻击修建部队,反而对辖区内的百姓参与公路修建挣工钱,听之任之。
由此一来,这三条路的修建出奇的顺利。
金国和大齐国对于这三条道路的修建也出奇的态度一致,都觉得这是好事,既然大宋愿意掏钱来修,何乐而不为?
反正这路是将来他们也可以用,大家都能用,你的军队能在上面跑,我的军队当然也可以。
而对于道路沿途设立了专门负责道路修建的道班,金国和大齐同样予以了特别的关照,不允许军队对这些道班进行袭击,任由他们对道路进行维护,保证道路的畅通。
由此一来,这三条道路,再加上之前开封和幽州之间修建的柏油公路,四条道路,成为金国、大齐国和大宋三个国家共同享有的交通纽带。
百姓是最为高兴的,行走在这样宽阔平坦的大路上,心情格外舒畅。
由于这四条公路的成功修建,也使得大宋生产的四轮运货马车销量出奇的好。
不仅大宋购买,大齐国和金国也有很多商家和百姓花钱购买。
因为这种能够转向的四轮马车,能够运的货物和客人更多,大宋对这种马车并没有禁售,毕竟这种转向技术很容易被人模仿,是守不住秘密的。
与其无用功保密,不如敞开了卖,利用大宋优良的制作工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由此一来,在金国、大齐和大宋北边销售四轮货运客运马车的商家和厂家,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属于大宋。
这几条道路的修建使得这些区域内驻扎的宋军之间相互联络更加快捷方便,粮食生活设施的运输也更加方便。
而这时候的大齐和金国根本无力对大宋城池之间的往来造成干涉。
大宋的江南水网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的运河每年都疏通,保证运河运力。
黄河堤岸得到了加强。
江南的水网和江淮地区的水网建设更加发达,大量的农田得以灌溉,对此大齐国和金国更不会干涉了。
因为广大的农村在他们手里,大宋修建这些水利工程和运河,他们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因为这些田是在他们控制的农民手里的,将来征税也是他们拿,他们却不知道大宋皇帝根本看不上这点钱。
大宋之所以修建这么多运河水网,是为了让他的水师战船能够迅速的通过运河到达更多的作战区域,而且还能通过复杂众多的水网形成阻拦,挡住金国铁骑的快速进攻和冲击。
赵桓还专门视察了新式学校。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参照现代社会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的新式学校已经在四个京城推广开来,下一步将会推广到江南等发达的沿海地区,进而推广到全国。
新式学校不再教授以四书五经为主导,而是现代基础教育的语文、数学、文综或者理综之类的科目,包括德语、美术和体育等。还有各种课外文体兴趣班。
赵桓要按照现代办学模式来对国民进行基础义务教育,并培养未来的公务员,商业精英和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现在要把现代的高校职业教育搬到宋朝,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教育问题,要拥有大量的学生,要提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育的类型,所以基础教育必须要走在前列。
新式教育模式在四个都城成效显着,主要因为在这些学校读书的是不收学费的,实行义务教育。
而且教的内容又很新奇,而且实用,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去读书识字,又不需要花钱。
并且他们也从朝廷知道,下一步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可以报考专门的大学的,而从那些大学毕业的学生,将会由国家安排他们的工作。
赵桓把大学定位为精英教育,根据整个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数,来确定大学的招生名额,以确保从大学毕业就能有工作。
因为这个时候的大宋基础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而经济发展又高度迅猛,很多岗位都亟待人才。
但是他并不着急,高等教育还远没有后世的普遍化趋势,完全可以作为精英教育来培养。
等到若干年之后,基础教育全面推开,扫盲完成,整个国家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那时候才是自主择业的开端。
不过赵桓也没有打算把高校建得后世那般又多又杂,他走的依旧要是精英教育,包括各种职业教育。
视察完高校,赵桓还专门去视察了他开办的专门用来训练英雄母亲所生孩子的少年军校。
少年军校的孩子未来都会成为战士或者军官。
他们从小就会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将来成为职业的军人,这是赵桓最为看重的一点。
将来他征战世界,靠的就是英雄母亲生的这些孩子。
他不仅在课堂旁听了教学,在食堂与孩子们一起吃饭,还视察了孩子住处,观看了孩子的军事训练,并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
李纲是少年军校的总负责人,根据皇帝赵桓的一系列指示,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教育进行进一步调整。
赵桓在牛皋的陪同下,专门来到了和州视察和州少年军校视察,他召见了牛皋的儿子牛蛙。
牛皋和牛蛙的母亲久美子,陪同牛蛙带着一帮小不点表演了他们刚学会的军体拳,打得有模有样的,惹得赵桓哈哈大笑。
牛皋颇为欣慰,他对赵桓说道:“陛下,臣这么大的时候还在泥地里打滚的,哪会这些?他现在可比我这个岁数要强多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