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追光者观后感第127章 朱祁镇的帝王之路

第127章 朱祁镇的帝王之路

        朱瞻基于宣德十年(1435 年)正月病重不能视朝,命群臣在文华殿拜谒皇太子朱祁镇。

        朱祁镇即位时年仅九岁(实际年龄七岁多),无法处理政务,因此在他父亲明宣宗的遗诏中要求“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诚孝张皇后)、皇后(孝恭孙皇后),然后施行”。

        朱祁镇即位初期,朝政大权掌握在他的祖母张太皇太后手中,她委政阁臣,与号称“三杨”的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勋臣张辅和礼部尚书胡濙等共同辅佐朱祁镇。

        正统七年(1442 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三杨中的杨荣也已在两年前去世,另外两位杨士奇和杨溥年事已高,逐渐失势。朱祁镇至此开始完全乾纲独断。

        正统八年(1443 年)六月,翰林院侍讲刘球敏锐地借奉天殿鸱吻被雷劈这一异常现象,向皇帝上疏进谏。他在奏疏中提出“亲政务以总权纲,任贤德以重大臣”等观点,其矛头直指当时权势滔天的宦官王振。

        王振对此极为恼怒,决心铲除刘球。他先是在朝中散布对刘球不利的言论,诬陷刘球心怀不轨。接着,王振暗中指使党羽对刘球进行诬告,给他安插莫须有的罪名。

        随后,刘球被投入狱中。在狱中,王振授意狱卒对刘球进行严刑拷打,试图逼迫他认罪。刘球刚正不屈,坚决不肯屈从于王振的淫威。最终,王振下令将刘球杀害,手段极其残忍。刘球就这样含冤而死,成为了王振专权乱政下的又一牺牲品。

        事实上,王振专权期间,祸害的远不止刘球一人。大理寺少卿薛瑄因不愿迎合王振,被王振诬陷下狱,几乎丧命;驸马都尉石璟只因责骂家中的阉奴,就被王振罗织罪名投入狱中;

        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未对王振阿谀奉承,王振便借故枷住李时勉于国子监门前,险些将其迫害致死。这些正直之士皆因不肯向王振低头而遭受迫害,王振的专权乱政使得朝堂乌烟瘴气,正义之士噤若寒蝉。

        16 岁朱祁镇亲政后,起初颇有一番雄心壮志,延续了“仁宣之治”的兴盛,在朝政、吏治、赈灾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

        正统十四年(1449 年)二月,瓦剌首领派遣两千人马向明政府邀赏,因王振不肯满足他们要求,七月,瓦剌大举攻明。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

        朱祁镇率领号称五十万的大军出征,军队出发后,后勤补给困难,加之天气恶劣,士兵们疲惫不堪。而军政大权皆由王振独揽,他毫无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在行军途中,王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多次更改行军路线,导致士兵们怨声载道。当大军抵达大同后,前方传来明军战败的消息,王振心生恐惧,决定班师回朝。

        在撤退过程中,王振又为了让大军经过他的家乡蔚州“衣锦还乡”,再度更改路线。最终,在土木堡一带,明军被瓦剌军队追上并包围。

        瓦剌军队切断了明军的水源,使得明军陷入绝境。在极度缺水和疲惫的情况下,明军士气低落,战斗力锐减。瓦剌趁机发起攻击。

        明军在与瓦剌军的交战中惨败,死伤众多。明军被瓦剌追兵斩杀三万余人。最终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围困,全军覆没,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英宗朱祁镇被俘。此次事变导致明军精锐死伤几十万。

        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命运的波折并未就此停止,其弟郕王朱祁钰在众人的拥戴下登基称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景泰元年(1450 年),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回京。可等待他的并非兄弟间的温情迎接,而是被朱祁钰软禁于南宫。

        朱祁钰对他的监管极为严格,不仅限制他的行动自由,还在生活物资的供应上百般刁难。此外,朱祁镇的被俘也给明朝皇帝带来了诸多限制。

        此后皇帝御驾亲征几乎成为奢望,出宫极为困难,无法直接了解民间疾苦,只能依赖外臣或厂卫,导致皇帝与外廷关系紧张,制定的政策也可能不符民情,民怨在明朝中后期愈发积聚,农民起义频繁。这一系列的变化,如沉重的枷锁,拖拽着明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深渊。

        在南宫朱祁镇度过了漫长而煎熬的岁月。整整七年,朱祁镇被困于这狭小的天地,心中的愤懑与不甘日益累积。

        还好仍有一些忠心耿耿的旧臣和宫女太监,在暗中关心和照顾着朱祁镇。他们冒着被发现和惩处的风险,为朱祁镇传递外界的消息,给他带来些许温暖和希望。

        景泰八年(1457 年),朱祁钰病重不能临朝,朝廷局势顿时变得微妙而紧张。武清侯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

        此时30岁的朱祁镇重新登上了那阔别已久的皇位,改元天顺。复位后的朱祁镇,展现出了复杂而令人费解的政治手段。他大规模清洗朝堂。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大军乘势直逼北京,当时,于谦任兵部尚书组织北京保卫战时,石亨、范广等将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于谦手中原有京军约十万,但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惨重。他迅速从各地调集约二十二万兵力。

        于谦先派小股部队诱敌深入,将瓦剌大军引入预设的陷阱。石亨在德胜门英勇作战,范广在西直门多次击退敌军进攻。于谦又严令各城门紧闭,果断指挥各路明军分兵合击,对瓦剌军实施猛烈打击,最终成功击退敌军。 瓦剌军进攻失利后,与明朝达成和议,释放了朱祁镇。

        朱祁镇复位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谦,于谦这位力挽狂澜、保卫国家的大功臣含冤而死,实在令人悲愤不已。朱祁镇还铲除了许多在景泰年间受到重用的重臣。

        这些人的离去,导致朝廷的权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朝中正义之士寒心,也让原本清明的政治风气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明朝的政治生态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和黑暗,官员们人人自危,不敢直言进谏,生怕步了于谦的后尘。

        朱祁镇的复位和他的一系列血腥手段,使得明朝的政治格局陷入了混乱。原本在朱祁钰统治下相对稳定的局面被打破,权力重新洗牌。制造了一幕幕人间惨剧。一些投机取巧的小人趁机上位,而真正有才能和忠心的大臣却纷纷遭到迫害。

        朱祁镇复位后,对这二人感恩戴德,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权力。曹吉祥掌管司礼监,干预朝政;石亨被封为忠国公,手握重兵,在朝中势力庞大。曹吉祥、石亨等又凭拥立之功乱政,引发“曹石之变”,

        曹吉祥和石亨凭借着皇帝的宠信,开始肆无忌惮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们广植党羽,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积累了巨额的财富。石亨的家族成员纷纷加官进爵,占据要职;曹吉祥的亲属也鸡犬升天,仗势欺人。他们的势力几乎遍布朝堂,达到了只手遮天的程度。

        朱祁镇逐渐意识到这二人的野心和危害。天顺三年(1459 年),石亨因侄子石彪谋反被牵连,获罪入狱,不久后死于狱中。

        石亨倒台后,曹吉祥愈发不安。天顺五年(1461 年)七月,曹吉祥与其侄子曹钦起兵叛乱。朱祁镇果断采取行动,迅速调集军队平叛。最终,曹钦被杀,曹吉祥被处以磔刑。

        “曹石之变”这场权力斗争,致使朝政荒废十余年,官员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加速了明朝统治的动荡。

        土木堡之变后来,朝廷在慢慢的建设中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态度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等防御工事。

        对宣府镇关隘展开了“堵漏”工程,后续的成化、正德、嘉靖等年间,更是不断修筑墩台、边墙及壕堑等防御工事,逐步完善长城军事防御体制。这使得边防形势渐有好转,百姓也不再对边塞望而却步,粮价稳定,经商环境改善,军士们士气重振。

        监察系统亦经历重大变革。成祖朱棣设东厂,不久又立西厂,这些机构权力颇大,虽增强了监察力量与范围,却也滋生了滥用职权、侵犯人权等问题。

        天顺八年(1464 年),朱祁镇病危,同年 2 月,朱祁镇去世,享年38岁。

        朱祁镇死后,得到了“英宗”的庙号,还有一长串的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最后被埋在明十三陵里的裕陵。

        特别要提的是,朱祁镇在他的遗诏里取消了明朝一直有的宫妃殉葬制度。在这之前,只要皇帝死了,那些没生过孩子的妃子经常就得跟着去殉葬,陪着皇帝死。这制度太残忍,让好多妃子特别害怕。

        朱祁镇取消这个制度,那可是做了件大好事。这表示对人命的看重,对妃子们有了起码的仁慈。所以《明史》夸他说“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就是说他取消殉葬制度是大大的善举,能给后面的朝代做榜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