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顺二年对于武家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有对手、有难处,更有发展契机。武进基本上解决了财力有限的困扰,靠着周密筹划一方面将武家在京都明面上的商业优势逐渐转向暗处,套上了一层官面的伪装。同时,还将武家的商贸形成多样化,将重心逐渐外移。
有了基本盘以后,武家又再发力,交好地方权官,打造多处物资储备基地以备用。但无论武家商路如何活跃,财力如何丰沛,始终仍有最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便是官位和权力。
将两者放在一起考虑是有原因的。官位品级不代表权力多寡,但要有足够大的权力,品级就一定不能低。武官里五品官阶的上骑都尉最多只能调动两、三万人的军队,要想调动十万大军就得是上护军,起码要正三品。
文官普遍品级都很高,就算武进目前是少监之下的军器监丞也是正七品。要是再进一步成为军器监,那就是正四品,这个从目前看并没有多少难度。官阶倒是不低,但是手上却没有一兵一卒,只能是玩手段、斗智力。
武进盯着的只能是武官,但是要先找机会跨过文、武之间的门槛。
另外,就是年龄的问题。武进直到今年也不过十八岁,想要熬成三品官估计年纪的起点得三十岁,那就是十二年以后,什么都赶不上了。
愁归愁,时间却不等人。
刚刚到了九月,契丹再次来犯中原。
此次契丹军队由高谟翰为将,不以骑兵优势自陆地平原进攻,而是以芦苇结成筏子渡过胡卢河,到达冀州附近。成德节度使何福进派兵阻敌,遣龙捷都指挥使刘诚诲屯兵于贝州。契丹军从冀州劫掠数百壮丁,集中于冀州城下,官兵虽听见呼喊也不敢出兵救援,结果几百人就被契丹兵屠杀于城下。
消息传回京都,朝廷震怒,令成德节度使驱赶契丹军队,周帝敕令北部边境官吏百姓不得进入契丹地界掳掠人口财物。北境代州、泰州、定州、祁州、深州、景州、沧州全线戒备。
北境危情直接导致军械需求爆单,武进被急招回军器监主持生产,日夜加工军械送往北境靖边。枢密使王峻见此形势,也再不提军械图纸外流之类事了,针对武家的报复刚起了头就消失了,竟然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十月,更为戏剧性的事情接连发生。契丹瀛州、莫州、幽州发大水,流民进入边塞散居河北的有数十万人,契丹各州、县也不加禁止。不仅如此,周帝又下诏书命有关州、县救济接待契丹流民,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既然皇帝已经下诏,州县只好加以救助,没想到从前被抢掠的中原百姓十分之五六也得以返归。其中是否存在什么内幕就不得而知了。
十一月,周帝再发敕令,民间使用和买卖牛皮随意,但禁止向敌国出售一寸牛皮,敢有犯者死刑。这道敕令的背后原因是军器监改进了铠甲的制作工艺,锁子甲已经制作成功,即将投入量产。但是周边国家大多还是使用皮甲,且原材料不足,周朝境内又多产牛皮,禁止出口只有好处。
十二月,黄河在郑州、滑州决口,虽然朝廷派遣使者巡视堵塞决口,但洪灾已经造成了周边多地民众死伤,因灾逃难之人数万。
三年三月,对武进来说发生了至关重要的三件大事。第一件是权臣王峻被治罪,死在了贬谪路上。第二件事是大哥大郭荣回京,加封晋王并入朝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第三件事是武进被催婚了。
说起这三件事,每一件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第一件事是有关权臣王峻的。这个王峻不仅是大臣,是权臣,还是个古代音乐家,他的结局既可气又可惜。王峻起家是因联合密使郭威,平定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等的反叛,获迁宣徽北院使。后周建国后,因颇有功勋,被授枢密使、同平章事。
王峻智谋出众,但是气量很小。他本已位极人臣,可以助力皇帝繁荣大周,却在得到权势后醉心于把持军政,既是枢密使、宰相还兼任了节度使,日益骄纵。他极力扩大自己的权势,排斥宰相李谷、范质等忠正朝臣,甚至还想孤立皇帝架空皇权。
也是为了权利,他非常排斥有所作为的皇子郭荣,不希望其承继大统。为了达到目的,他想方设法挑拨郭家父子关系,甚至阻扰郭荣进京探视已在病中的皇帝。
出来混早晚要还的,王峻还的还真快,转眼便被贬为了商州司马,不久后死在商州。
本来王峻与武进并没有交集,即使王峻如何叱咤朝堂也无关一个少府七品小官的事。因为王峻想要挟私报复而闹成了对头,甚至给武进安上了一个后果严重的叛国罪名。对于他的这波操作,其他人也就是附和着说说瞎话就算了,还真能腆着老脸跟一个十八岁的后生划出个生死道来。王峻仗势不惜给压迫武家造出了莫须有的罪名,不只是为了打压郭荣的支持者,更是想籍此断了武家的命脉。
武家绝对不想和王峻这样的权臣在朝堂上硬拼,既打不过王峻更不可能胜过躲在暗处操纵的士家大族们。两方冲突若起,只能是把皇帝夹在有功之臣和信任老臣中间,最终由其取舍。最终结果如果影响到皇权的稳固,不用猜也知道武家被舍弃的可能性更大。
老武混泥坑的本事实在是大,只是一招不理不睬就已经让王峻毫无着力之处。加上皇帝陛下也不加理会,这件事终究没有发酵起来。武进做的也算进退有度,立刻交出官职并在上官监管下封存了全部有关图纸、设备,任朝廷查验。几方都是这样的态度,让王峻手下的几个爪牙也不敢轻易代替发声,生怕因此被武家追打。
再加上契丹进犯北境,国际形势混乱,让掌控军事的枢密使王峻再没精力进一步谋划。
王峻终于事发被贬,有些涉及内情的幕后为了缓和与皇帝之间的紧张关系,便将武家又推了出来,还硬给加上了忠义之名宣扬,让武进都大感意外,这小弯转得实在太匪夷所思了。
别说,郭荣对此很是领情,还特意送来密信就此事安抚武进。与未来皇帝的信任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又近了一步,始作俑者王峻怕是到死都不会想到。
第二件事是有些背景的。皇帝郭威本有二子,但在后汉隐帝刘承佑导演的“诛杀托孤臣”事件后,只剩下一个几年前出嫁的女儿,再无子可承大位。这也是皇帝郭威现在心中不能触碰的痛楚。
皇位总是要有传承,有资格继位的有三个人,按照血缘远近排序应该是这样的顺序:张永德、李重进、郭威。殿前都点检、驸马都尉张永德娶了皇帝硕果仅存的血脉寿安公主而得势;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的母亲为福庆长公主(郭威的亲妹妹),是郭威的亲外甥;皇子郭荣是郭威皇后柴氏的侄子,过继后改名郭荣。
三人中要说和皇帝关系最近的当然是女婿张永德,他与寿安公主还育有一子一女,虽然血缘方面要借着子女的光,勉强也算。其次就是李重进,是舅甥关系,虽然只有一半郭家血统也算挂边,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也是一个名正言顺的选择。只有郭荣是养子,与皇帝毫无血缘关系。
碰巧三个人的性格和做派又都不同。
张永德为人阴狠,但是他在临阵和带兵上确有能力,军功累巨。仗着驸马都尉的名分和不小的军功,张某人常以自己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自居,不仅平时飞扬跋扈,也在朝堂上大肆结交权贵,已有结成朋党之势。碍于是唯一的女婿,看着女儿和外孙的面上,郭威即使知道张永德不老实,对他最多也就叱责了事。于是,张永德便更加嚣张。
李重进属于典型的武人,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平日里过于刚直常得罪人。他也有不少忠心部署,但多集中于军旅并不在朝野。虽然掌管着大半禁军军力,他在朝政上没有多少建树,相交好的朝中重臣更是稀少。
皇子(晋王)郭荣家族本为邢州旺族,后来因为战祸而投奔姑姑柴氏和姑父郭威。郭荣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擅骑射又通黄老,又为人谨慎笃厚,很有人缘。早年郭威为将时,郭荣就远至江南贩卖茶叶为姑父郭威筹措军费,后随之至邺都镇守。郭威称帝后,郭荣任澹州太守,两年就使澶州吏政清廉,百姓安乐。其既有军功,又长于政事,是不少朝堂正直大臣看好的继位的热门人选。
朝中几方权势各自支持有利于己方利益的继位人选。
王峻被贬谪后,士家大族一段时间里好像偃旗息鼓,其实是转而支持张永德。或许有可能王峻不过是提前放出试探皇帝的棋子,推出张永德夺取皇位才是真实目的。
军方里确实有一部分人全力支持李重进,用老武的话说也不过是期望其上位后能更重用武将,让他们免于文臣的掣肘。
郭荣是三人中最得郭威赏识之人,但他不愿结党,因此支持他的人多是希望承制统一中原地区、兴盛大周的文官。这些人志向虽高,但职权却不高在朝堂上助力有限,除非能直接得到皇帝的支持。
郭荣在军方中有一定实力,得到不少节度使支持,手中也有多地府兵可用,但他却不想重走郭威的兴兵夺位之路,怕因此导致超纲混乱,因内斗而影响内部稳定,还会引来外部危机。此时周朝国力原本就不甚富裕,尚不能应对周边伺机而动的北汉、契丹、南唐等诸国的连番攻伐。到那时便不是皇位的问题,大周能否保存目前中原形势都未可知。因此他更希望能名正言顺地获得帝位。
对帝位继承的争夺早有迹象,但碍于皇帝身子还算精壮,张永德、李重进两人虽然都常在皇帝身边走动,却也不敢主动提起这件事。两人间关系十分紧张,但也只能是相互使些绊子,让对方折损些脸面罢了。郭荣因为一直在京都以外就职,回京探望皇帝时又受王峻阻拦,倒是很少与张、李两人发生争执。
广顺三年,皇帝以往四处征战时留下的旧疾复发,身体情况逐渐变差,御医多方诊治竟无甚效果。眼见皇帝早朝间隔时日越来越多,张永德与李重进的角逐之心日盛,夺位的暗涌变成了浪涌,不仅朝堂重臣间相互较劲,连禁军的调防都出现异动。虽然还没有正面冲突,但京都四处好像都漂浮着肃杀之气。
随着张、李间因皇位继承的冲突愈演愈烈,两方势力也逐渐浮出水面,一边想方设法让对手变弱,一边在皇帝面前拱火。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似乎两方之间的一场争斗似乎难以避免,只差一个决定性的契机出现。
皇帝虽身体抱恙,却也察觉到了朝堂上出现的异常,急急召李谷、范质两个宰相和太子詹事武境觐见商议。尽管张、李二人第一时间就得到了皇帝召见两位权臣的消息,但两位宰辅从不表示所支持的立场,张、李在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也不敢造次,只能勤加打听进展。对于太子詹事武境他们并不担心,那只是陛下的幕僚,这样的大事还影响不了圣意决断。
当皇帝拖着病体勉力到前殿召集众臣朝会,向大臣们提出了要让皇子郭荣返京都任职的想法,张、李二人才忽然醒觉皇帝和两位宰辅的意见,却又不好公开反对。
对于皇帝突然提出的这个动议,李谷和范质首先表示赞同,一些朝中年轻官员也纷纷附议。
新任太子詹事武境出班奏曰:“陛下,皇子荣有治国之才,今次入京还请陛下重用。大周国力日上,陛下又有统一中原,平定四夷之志,何不趁此之机立为太子,以保大周之将来?”
李谷和范质听罢也附议。
帝曰:“武卿之意甚合朕心,当如此。诏:皇子国荣为晋王,掌京兆尹事。”
皇帝力排众议调皇子郭荣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其对继承人的用意已经昭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第25章 广顺二年多舛,皇位之争渐显
同类推荐:
穿越之睁开眼睛就见鬼、难产三日,陆总把我儿子送给白月光、洪荒截教乌云仙、封神:开局李靖长子、让你火力支援,你掏歼星炮出来?、真千金出狱后四个哥哥跪着求原谅、穿到十五年后,霸总老公只想贴贴、傲龙归来:七位师姐疯狂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