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春秋晋国城简介第118章 春秋新霸晋文公(2)

第118章 春秋新霸晋文公(2)

        晋文公取得对蛮夷诸侯的大胜,向天子献捷,按理应该是主动赴都城洛邑去献捷的。

        但晋文公却是在郑国的践土献的捷,这里便有一个问题,即要把天子请过来。

        但是,作为臣子诸侯向天子提出移驾的要求,这是不合礼的,这叫臣宣天子,搞得天子是被臣子差遣来的。

        为了让晋文公的行动合法化,或者为了给周襄王一个脸面,于是史书记载当时正好是周襄王在践土附近打猎,听说晋国战胜了楚国,非常高兴便主动过来了。

        反正读春秋历史,我们可以把礼数这玩意儿当成一个基本点来把握。

        在那个把礼当成一切生活生产活动根本准则的年代,通过一个人一个诸侯国所言所行是否符合礼数,可以理解当时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什么会得到那样的评价。

        晋文公必须要向全天下诸侯都展现他是那么有礼数,所以尽管他是“召”了周襄王来践土,非常不合礼数,但史料的记载必须合乎礼数!

        所以周襄王不是晋文公召来的,而是正好在践土这地方打猎。

        晋文公知道后,便在践土为周襄王修建行宫,好吃好喝招待,再顺便向天子献捷。

        现在天子给予了九赐这样隆重的赏赐,晋文公难道便坦然接受了?

        为了体现自己的礼数,晋文公必须再三辞让。

        这个再三,要确保是真正的三次。第一次,晋文公表示自己德才不足,不敢接受如此厚赐。

        第二次辞让,晋文公表示自己功劳有限,不值得天子如此厚赏。

        直到第三次,晋文公终于恭恭敬敬接受了来自天子的赏赐!

        正式接受天子赏赐也是有一整套程序的,天子派出王朝大臣鼓励了一番晋文公:

        “予一人希望叔父您要恭敬地服从王室的命令,安定四方诸侯,为王室惩治邪恶。”

        晋文公则毕恭毕敬道:“臣谨此再拜稽首,奉扬天子的显赐与策命。”

        这一整套献捷才总算完成。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周襄王在他的策命里称晋文公为叔父,这是周天子对各诸侯的一种尊称。

        天子对同姓诸侯如晋国、鲁国、郑国等称叔父,因为这些诸侯国的始封君往往是天子同宗兄弟。

        周天子应该时时表示对诸侯的尊重,故自降辈分,以侄自称。

        对异姓诸侯,则称舅父,因为这些诸侯国的始封君往往是周王朝的功臣。

        根据同姓不婚的联姻原则,周天子只能跟这些诸侯结成联姻关系,即王后源于非同姓诸侯。

        同样,周天子应该时时表示对诸侯的尊重,故自降辈分,以甥自称,称诸侯为舅父。

        好了,召集了各诸侯国,周天子也给予了赏赐,那践土这次会议结束了吗?

        没有。

        尊王攘夷的标配动作之一是会盟,就是大家要统一思想,一个认谁为中原诸侯盟主的思想,这才是晋文公在践土组织这次国际会议的最主要目的!

        这就是践土之盟。

        公元前632年5月16日,晋文公召集鲁僖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侯、陈穆公、郑文公、莒平公以及卫国摄政国君姬叔武在践土会盟。

        会盟的核心内容只有一条:奉晋国为诸侯联盟盟主,听从晋国号令,尊王攘夷。

        别看就这一条,但围绕着践土之盟前后的一个又一个重大事件,已经完全决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践土之盟,是晋国在城濮大战中完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楚国,再是晋文公接受了周天子九赐后,顺势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也成了晋文公成就春秋真正霸主的重要标志。

        在这次践土会盟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原本是楚国阵营的诸侯国,如郑国、陈国、蔡国、卫国、鲁国等诸侯,但现在都成了晋国的小弟。

        也就是说,晋国通过城濮一战,基本上将原属于楚国的联合力量都拉了过来。

        郑国,通过主动向晋国示好实现了加入晋国同盟圈的目的。

        晋国允许他加入主要原因,是郑国在这次践土会盟中有着重要使用价值。因为郑国是大周王朝的卿士,天子九赐必须通过郑国。

        鲁国更不要说了,城濮之战前,鲁国便敏锐地感觉到了天下大势即将变化,所以主动脱离楚国阵营,第一时间向晋国示好。

        陈国和蔡国在城濮之战时还是楚国的小弟,还出兵参加了城濮之战。

        但当晋国取得胜利后,这两国立即宣布脱离楚国,回到中原诸侯联盟大家庭来,晋文公当然表示了欢迎。

        卫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诸侯国,因为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成公站队楚国,结果被国内公族势力给赶出了都城,逃到了乡下避祸。

        但有意思的是,卫国人没有新立国君,卫成公指示由其亲弟弟卫叔武摄政,负责这段时期的卫国内政外交。

        卫国摄政国君卫叔武知道此时根本不可能与晋国叫板,既然你晋国强大得无边,卫国如果不老实,就如曹国一样要灭亡的,所以,卫国直接宣布归顺晋国,以后一切听晋国盟主。

        另外几个诸侯国呢?

        齐国不用说了,此时是坚定地与晋国站在一起。

        莒国本就夹在齐、鲁两国之间,生存非常困难。齐桓公在时,莒国坚定地抱着齐国大腿,与鲁国总是闹点矛盾。

        现在中原出了个晋文公,莒国立即选择将晋国这根眼下最粗的大腿给抱牢。

        只有秦国比较特殊,因为秦国从来没有参加过中原诸侯的类似会盟,秦国一直在西陲之地静默着。

        这次践土之盟前,秦国刚刚出兵帮助晋国打败了楚国。但秦穆公以秦国实在太忙,而且离践土太远了为理由,没有参加这次会盟。

        由于践土之盟必须是诸侯级别的大人物参加,所以秦国大夫公子雍虽然此时人在践土,见证了晋文公践土之盟前后一系列重大活动,但他是没有资格参加会盟的。

        但不管如何,此时的秦国,与晋国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正是两国关系如糖似蜜最铁的时期!

        但晋文公感觉,单是这些个诸侯们聚在一起搞个盟誓还不够,他觉得还要应该把周天子给抬出来。

        经过一番运作,5月26日,大周王朝的王室成员王子虎,代表周襄王再次将各诸侯们召集到了天子在践土行宫,再次盟誓。

        史料记载了具体的盟誓内容:

        “共同辅佐天子,不得互相伤害。胆敢违背盟约,神灵自来诛杀,摧毁他的军队,灭亡他的国家,祸及他的玄孙,无论老幼!”

        这样的盟誓,实在是太毒了,把自参与盟誓的各诸侯下五代全都罩上了。

        如果真的大家能够按这样的盟誓去做,那岂不是天下太平永无战争了么?

        也许这正是晋文公所希望的,他已经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而且此时的晋文公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谁不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舒坦些?

        现在自己成了中原诸侯盟主,这说起来好听,但也承担起了大量的国际义务。

        如果今天这个诸侯国与那个诸侯国打一架,明天那个诸侯国来打这个诸侯国一下,晋国怎么办?

        晋国,既然当了诸侯联盟盟主,成为了春秋霸主,那当然得承担起相关义务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