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塞音老仙闹大明第163章 奇迹

第163章 奇迹

        汤急那年公务员考试落榜,却靠着【会宁旅图志】找到一条生财之路。

        这些年他把平凉老家的地卖了,妻儿老小都接到塞国,定居在塞国的文化之都——秦州。

        但这些年汤急一直在路上,他的写作素材全靠腿脚勤快,东奔西跑得来的。

        偶尔会想起当初的两位好友,化顶吉和王有才。

        化顶吉年纪最小,却是他们仨唯一考公成功的。这几年塞国用人之际,听说化顶吉从基层吏员,几番升迁,调任四川乌蒙做了知县。

        王有才混得差些,靠着他表姐夫的关系,被招募进税务局编外人员。

        就是协助收税,这年头大家的纳税意识很薄弱,非得挨家挨户上门去催讨。

        税务局才几个人?除非是那些纳税大户,否则税务局官员自持身份,才不愿去跑。

        官僚风气在所难免,王有才也正因此跟着吃了瓜落。

        他那表姐夫的资历相当可以,按说早混上去了。可是偏偏犯了纪律,挪用税款去炒股。好在赶上股市行情好,大赚了一笔。

        事发后税务局把钱追讨回来,还狠狠罚了一笔款,停职半年,总算给保了下来。

        这要是被外人检举揭发,走了公诉流程,非得发去劳改不可。

        所谓冰山难靠,王有才的日子可想而知。

        作为老大哥,汤急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前不久他去了趟酒泉,碰到了一个年轻人,那小伙有些自卑、羞涩,正为生计而苦恼,像极了当年在哈烈孙口岸渡河的自己,彷徨无依。

        汤急正要去跑酒泉钢铁,让那个叫黄河中的小伙做向导。谁知酒钢正在广泛招工,黄河中因为小学毕业,得到一份过磅员的工作,月薪两块钱,还包吃住。

        结果激动的小伙非拽着汤急,在附近的面食铺子,请他吃了碗加肉的牛肉面片,总共花了二毛五分钱。

        这一下唤醒了汤急沉睡的回忆,当年他挣到六十两时,是那样急于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悦。

        命运的齿轮再次拨动,汤急顿悟了。

        他回到秦州,花一百块钱注册了一家名为“奇迹文化”的公司,开始出版【奇迹】刊物。

        这是塞国第一份期刊,以月刊的形式投放。

        塞音十一年九月,【奇迹】第一期出版发行,主要内容有:

        “一个小学生的逆袭之路”,“长江船王,被财神爷亲吻过的男人”,“金钱帮的幕后,你永远不会知道的股市真相”,“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炒地客”,“注册资本一千万,惊现广西”,“光明离我们还有多远?煤油时代的到来”。

        ……

        所有的文章都是汤急独自完成,包括排版、编辑、校印等工作,创业嘛,他实在是没有一分多余的资金。

        和黄河中那样的农村家庭相比,汤急绝对算得上巨富了。

        然而现实是他东拼西凑,还答应替某家无良印社写几篇露骨肉文,才找来六百元钱,印刷了两千本【奇迹】。

        为了显示与报纸、小说的不同,他特意选择了三尺斗方(接近后世A4纸)。

        事实证明,所有的传媒都是内容为王。

        【奇迹】第一期放在汤急相熟的书商那里寄售,每本售价八毛钱(印刷成本三毛),结果不到两日售罄!

        汤急不得不临时加印三千本,也陆续卖了出去。

        其中还有位大明书商买了两百本,明言要是那边反响好的话,下次肯定会增订。

        看到《奇迹》如此受欢迎,汤急心中满是欢喜。他立刻决定扩大队伍,招募更多有才华的记者和写手,专门收集塞国各方面的热点话题。

        坐在刚刚租下的办公室里,踌躇满志的汤急想起了老朋友王有才。当即书信一封,邀请王有才加盟奇迹文化。

        还是当年王有才神奇地拉来广告赞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如今他有了自己的杂志,干嘛不赚广告费呢。

        听说老汤一个月赚了几千块,王有才二话不说,背着行李就去了秦州。

        开什么玩笑,他那么大一个文化人,这么些年风里来雨里去的,才赚十来块的薪水,这上哪儿说理去啊?

        关键你考不了公,就转不了干,这是死规矩。他又不可能像大明那边的读书人,死磕科举,哪怕五六十岁考中进士都在所不惜,赛国这边真是一天一个样子,每天都有神话。

        眼睁睁看着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成为令人仰望的存在,哪个还能静下心读书啊?

        王有才一到,便被任命为广告部主任,亲自负责招聘业务员。

        好在他这些年干收税的事,还是和人打交道,口才这块没有落下,很快就进入状态。

        这回汤急给他提出分级提成制度,王有才没有再拒绝。今时不同往日,自己既然来挣这个钱,有良好的制度更能保障大家的利益。

        得益于类似的制度在许多企业都有应用,所以大家接受起来也很容易。

        “老汤,咱们第二期的内容明显比不上第一期,我看还是要面向全社会,高价征文才行。”

        王有才也是大明童生出身,这么些年书不是白读的,加上在官府里帮闲,在看过新编的第二期【奇迹】之后,不禁大摇其头。

        “嗯,你说的甚是,不过时间太过仓促,这期大改已然不及,不如在第二期插一页征文广告吧。”

        两人一合计,也只能先这样了。汤急是杂志主编,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四处采风,只能先用旧文稿对付。

        那些新编辑的稿子几乎九成多都没法用,根本不得要领。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是个人都能写到你主编的水平,干嘛来给你打工?

        没想到第二期发行相当顺利,足足卖掉六千份!广告费也拉来将近两千块。

        美中不足的是本土订阅下降了三百份,新增主要是大明那边的。

        这几年由于战乱,大明那边对塞国的信息获得主要是靠【塞音时报】,然而报纸是官媒,主要报导一些大事件,像【奇迹】这样细致入微地描写塞国人的生活、工作、创业场景,对大明人的感受就是震撼。

        何况【奇迹】的主题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逆袭题材,代入感很强,经过一番渲染传播后,市井中不少光棍无赖都想去塞国捞金。

        这天,正当汤、王二人商量该如何优化第三期的内容,让奇迹杂志更上一层楼。有编辑从征文稿件中挑出一封信,叫嚷着冲进主编办公室。

        “是,是丁春秋的!”

        汤急正欲发作,那年轻编辑摇着信封大声道,闻言,汤急面色涨红,呼吸都跟着急促起来。

        正是刘学勤无意发现有人搞出了杂志这种新事物,读后觉得内容也不错,便亲自写信鼓励,并给这种刊物正式命名为杂志。

        同时,丁春秋也提出,杂志社应该注重内容的真实性,敢于批判,揭示社会的阴暗面,也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狗屁正能量!”

        丁春秋的信被全文刊载在【奇迹】三期,当月订阅直逼一万二千!丁春秋太久没出现了,其能量属实可怕!

        朱棣读到丁春秋的文章已是十一月下旬,他在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军战而不利,朱棣有退兵之意,心气不顺之下就骂了娘。

        “狗日的刘学勤,发达成那样,也不拉老子一把!”

        “父王且放宽心,等咱爷们饮马长江,您登基坐殿,咱们一定把大明经营地遥遥领先!”

        朱棣回头一看,原来是金豆子朱高煦领兵来援,不由大为高兴,把手里的杂志丢给儿子,意味深长地道:

        “努力!世子身体不好!”

        留守北京的朱高炽心头一跳,莫名感到一阵烦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