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学姓名学看什么书籍第469章 十全武功,西域从此称新疆

第469章 十全武功,西域从此称新疆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我们甘之若饴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这不仅意味着制度制定得科学合理、宽严适度,也代表着我们都具备了很强的自律性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这种情况下,我们从心所欲不逾矩,做什么事情都会自然而然持中守正,无往而不利。

        乾隆帝在位期间,一边发展经济,一边开疆拓土,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稳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领土完整,使版图增至极大,使国力达到鼎盛。这使他颇感自豪,在执政晚期欣然作《十全记》回忆自己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十大武功,并自称十全老人。

        所谓十全武功,是乾隆帝为守护边疆领土、维护国家统一而发动的十次大规模战争,分别为“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这十次战役收服了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使他们甘于接受清政府统治,让中国版图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我们必须承认,清朝是中国古代疆域定型和近现代疆域变迁的关键阶段。其文化上的标志,是传统的华夷之辨被华夷一家的思想观念所取代。

        最初的华夷之辨,是指根据礼仪来区分华夏与蛮夷,其中并不带有外族观念。

        中华民族自古注重衣冠礼仪,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说法。因此衣冠、礼仪往往被用来代指文明,故有所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春秋时期,孔子明确提出尊王攘夷的观点,将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视为文明中心,而周边不通礼仪的蛮夷则相对落后。

        但随着中国疆域不断拓展,中华文明不断演进,华夷之辩的标准也在变迁。汉晋以后,华夷之辨的主要标准由礼仪有无变成了血缘远近。

        元明清以后,中国人口更多、科技更盛,国力更加强大,疆域更加广大,各边疆地区逐渐从藩属统治变为直接统治区域, “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传统观念逐渐被大一统民族观念所取代。

        雍正帝认为“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他强调华夷本为一家,何来区分一说?

        在大一统民族观的指导下,康雍乾三世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力平定准噶尔部落。

        清平准噶尔之战是收复中国西北边疆的战役。

        从康熙帝亲临朔漠三征噶尔丹开始,准噶尔部落在西北地区纷纷扰扰闹了七十余年。乾隆年间,达瓦齐成为准噶尔汗国新的大汗后,在他的高压统治下,诸多贵族选择投降大清帝国,国力持续衰落。屋漏偏逢连夜雨,境内又突然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天花,大量准噶尔战士病亡。

        乾隆帝知道征服准噶尔的机会来了。

        公元1755年,五万清军携带着红衣大炮,只用三个月便打进了准噶尔王都伊犁,俘虏七千余人,达瓦齐也成为阶下之囚。

        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攻灭准噶尔汗国。

        平定准噶尔后,被达瓦齐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被清军释放出狱。

        大小和卓,是指维吾尔族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

        和卓,是波斯语的译音。在当时,新疆当地的上层人物常常自称为和卓。

        和卓兄弟野心勃勃,开始暗中扩充势力,不久举兵叛清。公元1758年,乾隆帝再度发兵西北,历时一年时间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将天山南麓重新纳入中国版图,使疆域往西扩展至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喷赤河流域。

        西域,从此名叫新疆。

        清廷在这里置伊犁将军府以统辖新疆各地,又通过适度的改土归流,将当地贵族统治转变为清廷派驻的地方官吏。在清军声威之下,邻近新疆的诸多部落也纷纷遣使入京,表示臣服。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则是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

        大小金川,即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和小金县,位于四川西北部。乾隆年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又起兵攻打明正土司(今四川康定),表现出叛清自立的态势。

        大、小金川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东连成都平原进入川西高原的咽喉汶川县,是藏区通往汉族地区的重要通道,又是内地通往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的咽喉所在,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乾隆帝认为治藏必先治川,他一直非常重视该地区的稳定,于是发动了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公元1747年,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傅恒受命统帅满汉官兵六万余人,发动第一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逼使莎罗奔乞降。

        然而在莎罗奔病故之后,大小金川再度不断试探底线,并再次叛乱。

        公元1772年,乾隆帝谕令武英殿大学士温福率兵发动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年仅十八岁的福康安(1754年-1796年)被乾隆帝派往军中授印,并担任领队大臣。福康安,是大学士傅恒的儿子,孝贤纯皇后的侄子。他参与或指挥了乾隆期间的几次重大战役,功勋卓着,在西藏时参加制定了着名的金瓶掣签制度,对巩固清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他死后被追封嘉勇郡王,清朝满族非宗室而封王者,只有他一人。

        温福在木果木(今金川县卡撒乡)之战中出师不利,清军阵亡约四千人,损失米一万七千余石,银五万六千余两,火药七万余斤,自己也以身殉职。

        乾隆帝大怒,以有“乾隆名臣之冠”美誉的阿桂为定西将军,加派健锐营、火器营兵两千入川,全力征伐大小金川。

        这次战争共历时五年,耗费军资七千万两白银,清军终于彻底平定大小金川。乾隆帝在这里设立成都将军,置懋功、章谷、抚边、绥靖、崇化五屯驻军,又逐步置州县改土归流,实现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几乎贯穿其帝王生涯,是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